无机房电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9293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31 21: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无机房电梯,包括:轿厢能够在井道内升降运行,轿厢的底部设置有轿厢反绳轮;曳引装置用于安装在井道上并位于轿厢的侧面;对重设置于轿厢的后侧,对重上设置有两个对重反绳轮,对重反绳轮的出绳点位于对重的投影以外;以及钢丝绳依次绕装于轿厢反绳轮、曳引装置和对重反绳轮上。由于对重布置在井道后侧,因而可节省井道宽度尺寸,使井道宽度得以降低,进而使无机房电梯能够适用于井道宽度较窄的建筑物中,此外,本方案的无机房电梯还能够省去以对分别安装在井道底部和井道顶部的定滑轮,不仅使绕绳结构更加简单,钢丝绳长度短,成本低,并且钢丝绳的折弯次数少,有助于提高使用寿命,提升电梯运行平稳度。提升电梯运行平稳度。提升电梯运行平稳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机房电梯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梯
,特别是涉及一种无机房电梯。

技术介绍

[0002]电梯根据形式不同大致可分为有机房电梯和无机房电梯两种。对于无机房电梯而言,其通过将曳引机、绳头等顶部构件布置在轿厢的投影以外,能够避免影响轿厢的上行,进而就可避免造成井道顶层的高度增大,而且由于取消了土建机房,为建筑的内部结构布置提供了更大的便利和空间,因而近年来无机房电梯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青睐。
[0003]然而,也正是由于上述所说的曳引机需要布置在轿厢的投影以外,而无法像有机房电梯一样可以任意布置,因此受限于轿厢反绳轮和对重反绳轮的位置关系,无机房电梯一般只能采用对重侧置的形式。但对重侧置式无机房电梯,由于对重在井道侧面布置,不可避免地会导致井道宽度过大,对于某些建筑要求更小的井道宽度时(井道深度可适当放大)无法适用。
[0004]而对于近年来出现的一些对重后置式无机房电梯,则是通过设置一对分别在井道的底部和顶部安装的定滑轮,来增大井道投影面内钢丝绳的绕设距离,实现将轿厢反绳轮的钢丝绳绕至对重反绳轮。但对于上述增设一对定滑轮的对重后置式无机房电梯,由于钢丝绳的绕绳更为复杂,且钢丝绳的长度大幅增加,不仅导致成本升高,运行舒适感有所降低;而且由于在井道底部设置有反绳轮,容易受到底坑积水的侵蚀而损坏,因此该形式的电梯在使用上也存在一定的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无机房电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造成井道宽度过大,适用范围窄,结构复杂,成本升高,适用可靠性低的问题。<br/>[0006]本申请提供一种无机房电梯,其包括:
[0007]轿厢,所述轿厢能够在井道内升降运行,所述轿厢的底部设置有轿厢反绳轮;
[0008]曳引装置,所述曳引装置用于安装在所述井道上并位于所述轿厢的侧面;
[0009]对重,所述对重设置于所述轿厢的后侧,且所述对重上设置有两个对重反绳轮,所述对重反绳轮的出绳点位于所述对重的投影以外;以及
[0010]钢丝绳,所述钢丝绳依次绕装于所述轿厢反绳轮、所述曳引装置和所述对重反绳轮上。
[0011]上述方案的无机房电梯中,在井道内布置的轿厢底部安装轿厢反绳轮,紧接着将曳引装置安装至井道上并位于轿厢侧面,最后再将对重安装至轿厢的后侧,由于对重上安装有对重反绳轮,且对重反绳轮的出绳点位于对重的投影以外,使得对重反绳轮可以更加靠近轿厢反绳轮,使得钢丝绳能够正常的依次绕装于轿厢反绳轮、曳引装置和对重反绳轮上,以使无机房电梯形成对重后置式无机房电梯。如此一来,正由于对重布置在井道后侧,因而可节省井道宽度尺寸,使井道宽度得以降低,进而使无机房电梯能够适用于井道宽度
较窄的建筑物中,此外,本方案的无机房电梯还能够省去以对分别安装在井道底部和井道顶部的定滑轮,不仅使绕绳结构更加简单,钢丝绳长度短,成本低,并且钢丝绳的折弯次数少,有助于提高使用寿命,提升电梯运行平稳度。
[0012]下面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曳引装置位于所述对重的投影以外。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两个所述对重反绳轮设置于所述对重的底部。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两个所述对重反绳轮的轮心连线与所述井道的后壁成倾斜设置,以使其中一个所述对重反绳轮靠近所述曳引装置设置。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曳引装置包括曳引机和曳引轮,所述曳引轮与所述曳引机驱动连接,所述钢丝绳经绕于所述曳引轮的外部。
[00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曳引装置还包括导向轮,所述导向轮设置于所述曳引轮与所述对重反绳轮之间,所述钢丝绳经绕于所述导向轮的外部;
[0018]所述钢丝绳的两端分别设为轿厢绳头和对重绳头,所述轿厢绳头固定于所述井道内的一根主导轨的顶部并位于所述轿厢的上方,所述对重绳头固定于所述井道内的一根副导轨的顶部并位于所述对重的上方。
[00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井道的内部设置有横向间隔布置的主导轨和副导轨,所述主导轨与所述副导轨之间连接有顶部梁,所述曳引机设置于所述顶部梁的顶面并靠近所述主导轨设置,所述导向轮设置于顶部梁的底面并靠近所述副导轨设置。
[00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曳引机采用薄型曳引机。
[002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轿厢反绳轮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轿厢反绳轮间隔并排设置于所述轿厢的底部,且所述轿厢反绳轮的出绳点位于所述轿厢的投影以外。
[002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对重设置为水泥对重块。
附图说明
[0023]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5]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无机房电梯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图1的井道布置结构图;
[0027]图3为图1的另一实施例的无机房电梯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4为图3的井道布置结构图;
[0029]图5为对重反绳轮安装于对重的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6为曳引机和导向轮在井道顶部的安装结构图。
[0031]附图标记说明:
[0032]100、无机房电梯;10、轿厢;11、轿厢反绳轮;20、曳引装置;21、曳引机;22、曳引轮;30、对重;31、对重反绳轮;311、出绳点;40、钢丝绳;41、轿厢绳头;42、对重绳头;50、导向轮;
60、主导轨;70、副导轨;80、顶部梁。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34]如图1至图4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展示的一种无机房电梯100,其包括:轿厢10、曳引装置20、对重30以及钢丝绳40,轿厢10能够在井道内升降运行,并通过对重30保持动态及静态平衡,轿厢10的底部设置有轿厢反绳轮11;曳引装置20用于安装在井道上并位于轿厢10的侧面;对重30设置于轿厢10的后侧,且对重30上设置有两个对重反绳轮31,对重反绳轮31的出绳点311位于对重30的投影以外;钢丝绳40依次绕装于轿厢反绳轮11、曳引装置20和对重反绳轮31上。
[0035]综上,实施本实施例技术方案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上述方案的无机房电梯100中,在井道内布置的轿厢10底部安装轿厢反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机房电梯,其特征在于,包括:轿厢,所述轿厢能够在井道内升降运行,所述轿厢的底部设置有轿厢反绳轮;曳引装置,所述曳引装置用于安装在所述井道上并位于所述轿厢的侧面;对重,所述对重设置于所述轿厢的后侧,且所述对重上设置有两个对重反绳轮,所述对重反绳轮的出绳点位于所述对重的投影以外;以及钢丝绳,所述钢丝绳依次绕装于所述轿厢反绳轮、所述曳引装置和所述对重反绳轮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机房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曳引装置位于所述对重的投影以外。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机房电梯,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对重反绳轮设置于所述对重的底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机房电梯,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对重反绳轮的轮心连线与所述井道的后壁成倾斜设置,以使其中一个所述对重反绳轮靠近所述曳引装置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机房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曳引装置包括曳引机和曳引轮,所述曳引轮与所述曳引机驱动连接,所述钢丝绳经绕于所述曳引轮的外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机房电梯,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莫振锋缪利梅谭永明黄敏冬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