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的C@SiO复合负极材料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191305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31 21: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的C@SiO复合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属于锂离子电池原材料领域。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SiO2和炭黑的反应产物SiO沉积于多孔碳材料的孔洞内,得到SiO@C前驱体;(2)将SiO@C前驱体与有机碳源复合,得到SiO@C@有机碳源前驱体;(3)将SiO@C@有机碳源前驱体在惰性气氛下高温热处理,使得有机碳源原位碳化,并与多孔碳连接,形成对SiO的完整包覆,得到的C包覆SiO材料,经研磨后,即用于锂离子电池的C@SiO复合负极材料。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所得C@SiO复合负极材料,在纳米SiO材料表面实现原位碳包覆,形成均匀的碳包覆层,有效缓解SiO负极材料的体积膨胀,该方法成本低、产品形貌均匀、工艺简单,适合工业化生产。产。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的C@SiO复合负极材料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的C@SiO复合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属于锂离子电池原材料领域。

技术介绍

[0002]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高作电压高、安全性能高、工作温度范围宽、循环寿命长等优点,已在便携式电子产品、电动汽车、储能电站等领域广泛应用,是当前可充电电池的主流发展方向。锂离子电池的主要构成材料包括正负极材料、电解液和隔膜材料等。负极材料作为关键材料,它的选择直接决定了电池性能的高低。
[0003]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负极材料为石墨类负极材料,但是石墨的理论比容量仅为372mAh/g,远不能满足高比能量电池对负极材料的需求;硅负极的理论比容量约为4000mAh/g,但其充放电过程中伴随着300%的体积形变,使得电极材料碎裂粉化,造成容量快速衰减;氧化亚硅的理论比容量接近2400mAh/g,且充放电过程中体积形变约为160%,远低于硅负极,因此SiO负极材料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
[0004]SiO负极材料的缺点主要为:导电性差、首次库伦效率低和循环过程中体积形变仍较大,导致SiO负极材料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不佳。针对这些问题,研究人员开展了多项研究:(1)纳米化,制备纳米尺度的SiO颗粒,缓解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膨胀,但是纳米材料比表面积大,在充放电过程中造成副反应增多,库伦效率降低;(2)碳包覆改性,提高SiO材料的电导率,并缓解体积膨胀,但碳包覆造成颗粒尺寸增大和包覆不均匀的问题。因此,SiO负极材料的大规模应用还面临众多问题,进一步提高其循环性能,还需更多的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SiO负极材料电导率低和体积膨胀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的C@SiO复合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可显著提高SiO材料的电导率,缓解SiO材料体积膨胀,改善SiO负极材料循环稳定性。
[0006]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用于锂离子电池的C@SiO复合负极材料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0007]步骤一、SiO@C前驱体的制备
[0008]将SiO2颗粒在高能球磨机中,以300~500r/min转速处理3~10h后,加入炭黑混合均匀置于反应炉内,在流动N2或Ar气氛下,于600~1600℃下,热处理2~24h,尾气通过多孔碳材料,使得SiO沉积于多孔碳材料的孔洞内,得到SiO@C前驱体;其中,SiO2与炭黑摩尔比为1∶1~3,球磨后SiO2颗粒粒径≤1μm,炭黑粒径≤1μm;多孔碳材料的孔结构为贯通孔,孔径为20~100nm,孔壁厚20~100nm,多孔碳材料的粒径为0.2~10μm;
[0009]步骤二、SiO@C与碳源的混合
[0010]将有机碳源,溶于去离子水中,形成溶液;将SiO@C前驱体置于溶液内,得到悬浮液;将悬浮液置入真空箱内,在真空度≤100Pa状态下,保持0.5~24h后,取出悬浮液,置于
干燥箱内,于80~120℃下,去除去离子水,得到SiO@C@有机碳源前驱体;按重量份计,有机碳源为20~50重量份,SiO@C前驱体为10~30重量份,去离子水为40~70重量份;
[0011]所述的有机碳源为水溶性树脂、淀粉、葡萄糖、糊精、蔗糖和柠檬酸中的一种以上;
[0012]步骤三、C@SiO复合材料的制备
[0013]将所得的SiO@C@有机碳源前驱体置于反应炉内,在N2或Ar气氛下,于500~1000℃下,热处理1~24h,使得有机碳源原位碳化,并与多孔碳连接,形成对SiO的完整包覆,得到的C包覆SiO材料,经研磨后,即用于锂离子电池的C@SiO复合负极材料;
[0014]所述的C@SiO复合负极材料为多孔结构,颗粒粒径为1~20μm,孔径为100~200nm。
[0015]该方法以多孔碳材料基体,通过在多孔碳材料孔径内气相沉积纳米SiO颗粒,后与有机碳源复合,经过高温热处理,制备具有完整碳包覆层的C@SiO复合负极材料,可显著提高C@SiO材料的电导率,改善电池循环性能。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在多孔碳材料孔径内气相沉积纳米SiO颗粒,可以实现SiO颗粒的均匀分布,且纳米SiO颗粒可以有效缓解体积膨胀。
[0017](2)有机碳源的原位碳化,与多孔碳材料结合,形成完整的碳包覆层,可以有效抑制SiO颗粒充放电过程中体积膨胀,并提高循环稳定性。
[0018](3)有机碳源碳化过程中,气体的产生,在SiO颗粒与碳包覆层界面处产生多孔结构,避免充放电过程中体积膨胀造成包覆层的破裂,进而大幅提高C@SiO复合材料循环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9]图1 C@SiO复合负极材料TEM图
[0020]图2 C@SiO复合负极材料首次充放电曲线
[0021]图中:纵坐标为电压,单位V;横坐标为比容量,单位mAh/g。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3]实施例1
[0024]用于锂离子电池的C@SiO复合负极材料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0025]步骤一,SiO@C前驱体的制备
[0026]将SiO2颗粒在高能球磨机中,以350r/min转速处理5h,与炭黑混合均匀后,置于反应炉内,在流动N2气氛下,于1200℃下,热处理12h,尾气通过多孔碳材料,使得SiO沉积于多孔碳材料的孔洞内,得到SiO@C前驱体;其中,SiO2与炭黑摩尔比为1∶2,球磨后SiO2颗粒粒径≤1μm,炭黑粒径≤1μm;多孔碳材料的孔结构为贯通孔,孔径为40nm,孔壁厚30nm,多孔碳材料的粒径为2μm;
[0027]步骤二,SiO@C与碳源的混合
[0028]将水溶性树脂30g,溶于50g去离子水中,形成溶液;将20g SiO@C前驱体置于溶液内,得到悬浮液;将悬浮液置入真空箱内,在真空度≤100Pa状态下,保持12h后,取出,置于干燥箱内,于100℃下,去除去离子水,得到SiO@C@有机碳源前驱体;
[0029]步骤三,C@SiO复合材料的制备
[0030]将所得的SiO@C@有机碳源前驱体置于反应炉内,在Ar气氛下,于700℃下,热处理5h,使得有机碳源原位碳化,并与多孔碳连接,形成对SiO的完整包覆,得到的C包覆SiO材料,经研磨后,即用于锂离子电池的C@SiO复合负极材料。所得的C@SiO复合负极材料为多孔结构,颗粒粒径为5~10μm,孔径为120nm。得到的C@SiO复合负极材料TEM图,如图1所示。
[0031]实施例2
[0032]用于锂离子电池的C@SiO复合负极材料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0033]步骤一、SiO@C前驱体的制备
[0034]将SiO2颗粒在高能球磨机中,以450r/min转速处理3h,与炭黑混合均匀后,置于反应炉内,在流动Ar气氛下,于1400℃下,热处理10h,尾气通过多孔碳材料,使得SiO沉积于多孔碳材料的孔洞内,得到SiO@C前驱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的C@SiO复合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步骤一、SiO@C前驱体的制备将SiO2颗粒在高能球磨机中,以300~500r/min转速处理3~10h后,加入炭黑混合均匀置于反应炉内,在流动N2或Ar气氛下,于600~1600℃下,热处理2~24h,尾气通过多孔碳材料,使得SiO沉积于多孔碳材料的孔洞内,得到SiO@C前驱体;其中,SiO2与炭黑摩尔比为1∶1~3,球磨后SiO2颗粒粒径≤1μm,炭黑粒径≤1μm;多孔碳材料的孔结构为贯通孔,孔径为20~100nm,孔壁厚20~100nm,多孔碳材料的粒径为0.2~10μm;步骤二、SiO@C与碳源的混合将有机碳源,溶于去离子水中,形成溶液;将SiO@C前驱体置于溶液内,得到悬浮液;将悬浮液置入真空箱内,在真空度≤100Pa状态下,保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跃邱景义李萌文越华祝夏雨张松通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防化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