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模组热失控防护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动力电池热安全
,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模组热失控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主流的新能源电动汽车中,锂离子电池由于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充电速度快等优点得到最广泛的应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包括磷酸铁锂、钴酸锂、三元锂等,其中由三元锂作为电池正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高,成组效率高而大量使用。然而,三元锂电池耐温性和安全性较差,在高温环境容易发生热失控,进而通过热量扩散蔓延至周围电池,引发模组级别热失控与整车事故,电池热失控过程中,正负极材料氧化还原反应产生大量的热,电池温度急剧上升,加热周围电池,热失控蔓延至周围电池,引发大规模的火灾甚至爆炸危险。动力电池的安全性问题已成为目前制约电动汽车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0003]目前主流的液冷热管理技术,主要针对电池模组底部,针对电池模组进行正常散热与加热的热管理控制,当发生热失控时,整体散热速度慢,难以抑制甚至消解热失控风险。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能够抑制热失控蔓延的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模组热失控防护装置,所述电池模组包括多个间隔排列的电池块,所述电池块的大面相互平行,所述热失控防护装置包括:底面液冷板,设置在所述电池模组的底部,用于吸收所述电池模组底部生成的热量;第一、第二侧面液冷板,相对设置在所述电池模组长度方向上的两侧并固定在所述底面液冷板上,用于吸收所述电池模组两侧生成的热量;第一、第二端板,相对设置在所述电池模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所述第一、第二端板的两侧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第二侧面液冷板上;所述底面液冷板、第一、第二侧面液冷板及第一、第二端板围合形成容纳所述电池模组的腔体,在所述底面液冷板和第一、第二侧面液冷板内设有相互连通的液冷通路,用以通入冷却液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热失控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池模组和底面液冷板之间设有绝缘垫。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热失控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相邻所述电池块的大面之间设有隔热层,所述隔热层贴合所述电池块的大面,所述隔热层由超低导热率材料制成。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模组热失控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层为云母片层,或云母片层和气凝胶层叠合的复合层。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模组热失控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层的厚度为3.5~4.5mm。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热失控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端板的两侧向外折弯形成折弯部,在所述第一、第二侧面液冷板的两侧设有第一装配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顺良,徐康迪,谢欢,臧鹏飞,张恒运,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机动车检测认证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