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在马达线圈的反侧进行跨线的绕线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18845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31 20:58
一种用于在马达线圈的反侧进行跨线的绕线系统,其包括线圈骨架,以及跨线环,所述线圈骨架包括外壳体,绕线柱,以及下限位板。所述跨线环呈圆筒状,所述跨线环靠近所述线圈骨架的一端圆角设置。所述跨线环上设置有一个开口朝向所述线圈骨架的避让槽。所述跨线环的内径大于多个所述下限位板组成的圆形的直径且小于所述外壳体的外径。在跨线时所述导针位于所述避让槽内,使导线被抵靠在所述外壳体和所述跨线环圆角设置的一端之间,以限制住导线的位置,转动所述线圈骨架使导线围绕所述下限位板设置。实现了在线圈骨架的外侧跨线且整个过程自动完成,不需要倾斜导针。不需要倾斜导针。不需要倾斜导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在马达线圈的反侧进行跨线的绕线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绕线装置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在马达线圈的反侧进行跨线的绕线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绕线机是把线状的物体缠绕到特定的工件上的机器。凡是电器产品大多需要用漆包铜线(简称漆包线)绕制成电感线圈,就需要用到绕线机。众所周知,马达线圈包括线圈骨架,多个设置在所述线圈骨架内侧的绕线柱,以及缠绕在该绕线柱上的导线。目前马达线圈为一根导线绕城,即一根导线要依次绕制在多个绕线柱上,因此在绕制完成一个绕线柱后需要进行跨线到另一个绕线柱进行绕线。现有技术中一般是之间在线圈骨架的内侧或顶部进行跨线,如专利号为CN202011358571.4所公开的电机电枢及其绕线方法和电机,该电机电枢及其绕线方法和电机是将过线局部设置在铁芯的端面即内侧。但当需要在线圈骨架的外侧跨线时,由于线圈骨架四周都被夹持装置固定,只能将导针从中间伸入线圈骨架并将端头伸出,使导线位于外侧,但导针的端头一般比较短需要跨过绕线柱和外壳才能伸出,因此当距离不够时,会倾斜导针使端头更伸出线圈骨架,来使导线位于外侧,然后进行跨线。但是这样不便于固定导线位置,不能保证移动时跨线的位置,且当线圈骨架的规格较小时,内孔直径很小,会导致没有足够的空间倾斜导针。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没有能适用于在线圈骨架外侧跨线的绕线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在马达线圈的反侧进行跨线的绕线系统,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4]一种用于在马达线圈的反侧进行跨线的绕线系统,所述用于在马达线圈的反侧进行跨线的绕线系统在跨线时还需要一个导针,以及从所述导针输出的导线。所述用于在马达线圈的反侧进行跨线的绕线系统包括一个线圈骨架,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线圈骨架下方的跨线环。所述线圈骨架包括一个呈圆筒状的外壳体,多个间隔设置在所述外壳体内侧的绕线柱,以及多个设置在所述外壳体的下端的下限位板。所述跨线环呈圆筒状,所述跨线环靠近所述线圈骨架的一端圆角设置,所述跨线环上设置有一个开口朝向所述线圈骨架的避让槽。所述跨线环的内径大于多个所述下限位板组成的圆形的直径且小于所述外壳体的外径。在跨线时所述导针位于所述避让槽内,使导线被抵靠在所述外壳体和所述跨线环圆角设置的一端之间,以限制住导线的位置,转动所述线圈骨架使导线围绕所述下限位板设置。
[0005]进一步地,所述用于在马达线圈的反侧进行跨线的绕线系统还包括一个支架,以及三个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的锁定组件。
[0006]进一步地,所述支架包括一个底座,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底座的锁定环,所述底座呈圆筒状,所述底座的外侧壁上周向间隔设置有三个连接槽,以及三个安装槽,所述连接槽位于所述安装槽和所述锁定环之间,所述锁定环呈圆筒状且内径小于所述底座的内径,所
述锁定环的外侧壁上周向间隔设置有三个矩形通孔。
[0007]进一步地,所述锁定组件包括一个设置在所述连接槽上的U型支架,一个转动设置在所述U型支架上的转动杆,一个设置在所述转动杆一端的弹簧,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转动杆另一端的锁定块,所述转动杆的中间位置通过一个转轴与所述U型支架转动连接,所述弹簧一端与所述安装槽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转动杆的一端连接,所述锁定块插设在所述矩形通孔中且朝向所述线圈骨架的一端呈圆弧凹槽状。
[0008]进一步地,所述线圈骨架还包括多个设置在所述外壳体的上端的上限位板,以及多个位于所述下限位板之间的支撑板。
[0009]进一步地,所述上、下限位板的长度等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绕线柱的距离。
[0010]进一步地,所述上、下限位板的数量为所述绕线柱数量的一半。
[0011]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下限位板之间。
[0012]进一步地,所述下限位板的两端设置有导向部,所述导向部与所述下限位板圆弧面连接。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在马达线圈的反侧进行跨线的绕线系统的所述线圈骨架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所述上限位板和所述下限位板。所述跨线环靠近所述线圈骨架的一端圆角设置,并设置有一个开口朝向所述线圈骨架的避让槽。所述跨线环的内径大于多个所述下限位板组成的圆形的直径且小于所述外壳体的外径,使得在跨线时,通过上移所述跨线环使所述导针位于所述避让槽内,并使导线能被抵靠在所述外壳体和所述跨线环之间,从而固定导线的位置,不需要将导线歪斜,能跟好的固定导线位置,保证导线能与所述下限位板贴合。最后转动所述支架和所述线圈骨架,使导线围绕所述下限位板设置,当转动到指定位置所述跨线环下移,使导线与所述下限位板贴合。所述导针复位回到线圈骨架内以拉紧导线并开始给另一个所述绕线柱绕线,完成跨线。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在马达线圈的反侧进行跨线的绕线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图1的用于在马达线圈的反侧进行跨线的绕线系统的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图1的用于在马达线圈的反侧进行跨线的绕线系统的所具有的锁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图1的用于在马达线圈的反侧进行跨线的绕线系统的所具有的线圈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图1的用于在马达线圈的反侧进行跨线的绕线系统的所具有的线圈骨架和跨线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6为图1的用于在马达线圈的反侧进行跨线的绕线系统的所具有的线圈骨架和跨线环的剖视图。
[0020]图7为图6的用于在马达线圈的反侧进行跨线的绕线系统的所具有的线圈骨架和跨线环A处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说明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2]如图1至图7所示,其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在马达线圈的反侧进行跨线的绕线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用于在马达线圈的反侧进行跨线的绕线系统包括一个支架10,三个设置在所述支架10上的锁定组件20,一个设置在所述支架10上的线圈骨架30,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线圈骨架30下方的跨线环40。可以想到的是,所述用于在马达线圈的反侧进行跨线的绕线系统还包括其他的一些功能模块,如转动组件,三轴移动组件,以及导针等等,其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习知的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0023]所述支架10包括一个底座11,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底座11的锁定环12。
[0024]所述底座11呈圆筒状且设置在外部转动装置上并通过其驱动进行转动,以使所述用于在马达线圈的反侧进行跨线的绕线系统在绕线时和跨线时进行转动。所述底座11的外侧壁上周向间隔设置有三个连接槽13,以及三个安装槽14。所述连接槽13和所述安装槽14用于设置所述锁定组件20。所述连接槽13位于所述安装槽14和所述锁定环12之间。所述锁定环12呈圆筒状且内径小于所述底座11的内径,以留出空间便于所述跨线环40和导针的跨线动作。所述锁定环12的外侧壁上周向间隔设置有三个矩形通孔121,所述矩形通孔121用于穿设所述锁定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在马达线圈的反侧进行跨线的绕线系统,所述用于在马达线圈的反侧进行跨线的绕线系统在跨线时还需要一个导针,以及从所述导针输出的导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在马达线圈的反侧进行跨线的绕线系统包括一个线圈骨架,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线圈骨架下方的跨线环,所述线圈骨架包括一个呈圆筒状的外壳体,多个间隔设置在所述外壳体内侧的绕线柱,以及多个设置在所述外壳体的下端的下限位板,所述跨线环呈圆筒状,所述跨线环靠近所述线圈骨架的一端圆角设置,所述跨线环上设置有一个开口朝向所述线圈骨架的避让槽,所述跨线环的内径大于多个所述下限位板组成的圆形的直径且小于所述外壳体的外径,在跨线时所述导针位于所述避让槽内,使导线被抵靠在所述外壳体和所述跨线环圆角设置的一端之间,以限制住导线的位置,转动所述线圈骨架使导线围绕所述下限位板设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在马达线圈的反侧进行跨线的绕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在马达线圈的反侧进行跨线的绕线系统还包括一个支架,以及三个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的锁定组件。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在马达线圈的反侧进行跨线的绕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一个底座,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底座的锁定环,所述底座呈圆筒状,所述底座的外侧壁上周向间隔设置有三个连接槽,以及三个安装槽,所述连接槽位于所述安装槽和所述锁定环之间,所述锁定环呈圆筒状且内径小于所述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鹏森胡剑范建良黄凯孙乐乐徐斌王朝伟陈小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田中精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