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泥页岩原始烃含量校正和恢复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18790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31 20: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泥页岩原始烃含量校正和恢复的方法,包括:步骤1:建立液氮常规热解和液氮分段热解的关系,进行液氮冷冻泥页岩常规热解S1重烃校正;步骤2:放置泥页岩热解S1重烃校正;步骤3:放置泥页岩热解S1轻烃校正;步骤4:建立液氮冷冻泥页岩热解S1及放置泥页岩热解S1轻重烃校正模型及吸附油、游离油和可动油评价模型。本申请使得泥页岩井热解参数S1能够客观的表征泥页岩含油量,节约实验测试分析时间和成本,页岩油资源潜力评价结果的可信度平均提高35个百分点,落实“甜点”准确性平均提高60个百分点,工作效率平均提高50个百分点。工作效率平均提高50个百分点。工作效率平均提高50个百分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泥页岩原始烃含量校正和恢复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页岩油勘探开发
,特别涉及一种泥页岩原始烃含量 校正和恢复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热解参数(以下简称S1)是评价页岩油资源量和“甜点”的关键参数 之一,评价资源量和落实“甜点”,对于页岩油的勘探开发至关重要。 由于热解实验简单易行,检测结果信息量较大,因而在页岩油资源潜力 评价过程中常将热解参数S1作为泥页岩中游离态含量,用来反映泥页岩 含油量。因此,热解参数S1能否够客观的表征泥页岩含油量,将直接影 响页岩油资源潜力评价结果的可信度。
[0003]在实际实验分析过程中,受到岩心存放条件、实验测试分析技术及干 酪根吸附和溶胀等作用的影响,S1存在轻烃与重烃的损失,导致实测S1低于原位页岩油地下含油量,难以直接反映地下页岩油原位含油信息。 因此,需要对热解S1开展轻烃与重烃校正。其中,损失的轻烃组分(<C
14
) 密度小、粘度低、可流动性好,是页岩油资源最具可采部分,因此开展 轻烃校正对页岩油资源评价,尤其是可采资源评价具有重要影响。与之 相比,S1重烃损失部分组分密度较大、粘度较高、可流动性较差,不易被 开发,但是亦是泥页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页岩油开发技术的成 熟以及新开发技术的应用(如原位改制技术),这些资源仍具有开发潜 力。因此,对热解参数S1进行轻烃与重烃校正和恢复,合理客观的估算 页岩油总资源量,对页岩油长远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0004]李进步等人发表在《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6年第37卷第4期上的
ꢀ“
热解参数S1的轻烃与重烃校正及其意义——以渤海湾盆地大民屯凹陷 E2s
4(2)
段为例”一文中记载:利用热解参数S1(游离烃含量)对泥页岩进行 资源评价时存在轻烃和重烃损失的现象,导致计算资源量偏小。针对重 烃损失,将相同泥泥页岩样品经抽提前、后热解实验所得的S2(热解含量) 进行对比,二者之差即为S1损失的重烃含量。针对轻烃损失,基于未熟 泥页岩样品Rock

Eval和PY

GC以及对原油进行的金管实验,根据化学 动力学原理求取各动力学参数,结合EasyRo模型计算出不同成熟度时生 成的C6‑
13
与C
13+
的比值,将此值作为烃源岩内残留的C6‑
13
与C
13+
比值,并在 经重烃恢复之后的S1基础上进行轻烃恢复。使用轻烃与重烃恢复前、后 的S1作为泥页岩资源评价参数,在资源量计算方面差别较大。以渤海湾 盆地大民屯凹陷E2s
4(2)
段为例,其恢复前资源量为2.26
×
108t,恢复后资 源量为6.47
×
108t,恢复后资源量为恢复前的2.86倍。因此在利用S1对 泥页岩进行资源评价时,对S1的轻烃和重烃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0005]张林晔等人发表在《天然气地球科学》2012年第23卷第1期上的“东 营凹陷古近系泥页岩中存在可供开采的油气资源”一文中记载:利用地 球化学、岩石矿物、测井及录井等资料系统研究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 组泥页岩,认为东营凹陷古近系沙三下亚段—沙四上亚段泥页岩厚度大, 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成熟度分布范围广,与北美地区已发现页岩气系 统地质地球化学参数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具备形成页岩气的物质基础:东 营凹陷沙
三下亚段和沙四上亚段泥页岩全岩矿物组成具有较高石英和碳 酸盐含量,粘土矿物含量低于50%,具有一定的脆性特征,且普遍发育微裂 隙,有利于页岩油气的开采;东营凹陷古近系湖相泥页岩气测资料的调查 发现,钻至沙三下亚段、沙四上亚段2套泥页岩发育段的探井气测显示均 表现为高异常,钻井过程中频繁发生井涌和井漏现象,预示着气体的存 在;2套泥页岩罐顶气轻烃(C1—C4)丰度随埋深增加而增加,在3 400m以 深重烃/轻烃值较低,一般低于0.15,结合对2套泥页岩气油比的研究认为, 东营凹陷针对泥页岩的勘探应采取油气兼探的方针。3 400m以浅以勘探 泥页岩油藏为主,页岩气的勘探应在3 400m以深。研究表明,东营凹陷古 近系泥页岩中存在可供开采的油气资源,是一个值得关注并投入风险勘 探的新领域。
[0006]Jarive(2012)提出的有饱和度指数方法(OSI,S1/TOC)是目前最 为常用的泥页岩吸附油评价方法,但不同的区域页岩油藏,恢复和校验 的方法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影响该区域页岩油的勘探开发。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为提供一种泥页岩原始烃含量校正和恢复的方法,建立液 氮常规热解和液氮分段热解的关系,以液氮冷冻样品常规及分段热解、放置 样品常规及分段热解为基础,分别建立液氮冷冻泥页岩S1重烃校正模型和放 置泥页岩S1重烃、轻烃校正模型,使得页岩油井热解参数S1能够客观的表 征泥页岩含油量,节约实验测试分析时间和成本,页岩油资源潜力评价结果 的可信度平均提高35个百分点,落实“甜点”准确性平均提高60个百分点, 工作效率平均提高50个百分点。
[0008]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泥页岩原始烃含量校正和恢复的方法,包括:
[0009]步骤1:建立液氮常规热解和液氮分段热解的关系,进行液氮冷冻泥 页岩常规热解S1重烃校正;
[0010]步骤2:放置泥页岩热解S1重烃校正;
[0011]步骤3:放置泥页岩热解S1轻烃校正;
[0012]步骤4:建立液氮冷冻泥页岩热解S1及放置泥页岩热解S1轻重烃校 正模型及吸附油、游离油和可动油评价模型。
[0013]其中:步骤1:建立液氮常规热解和液氮分段热解的关系,进行液氮 冷冻泥页岩常规热解S1重烃校正,包括:
[0014]对比常规热解与分段热解即可建立液氮冷冻泥页岩S1校正系数。
[0015]其中:步骤1:对比常规热解与分段热解即可建立液氮冷冻泥页岩S1校正系数,包括:
[0016]分析吸附油与游离油分布,建立常规热解吸附油与游离油评价模型, 确定液氮常规热解S
1L
游离油校正系数,即分段热解总S1含量与常规热解 S
1L
的比值。
[0017]其中:步骤2:放置泥页岩热解S1重烃校正,包括:
[0018]放置样品主要是轻烃损失,重烃无损失,校正系数范围0.9~1.1。
[0019]其中:步骤2:放置泥页岩热解S1重烃校正,包括:
[0020]放置样品重烃校正系数与液氮冷冻样品重烃校正系数一致,重烃校 正系数均为0.82,重烃校正量为0.82S2,即0.82S
2L
=0.82S2。
[0021]其中:步骤3:放置泥页岩热解S1轻烃校正,包括:
[0022]液氮冷冻样品常规热解检测得到的S
1L
包含了轻烃全部组分,其与放 置样品常规热解S1比值即为轻烃校正系数;
[0023]轻烃校正系数为1.73,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游离油量:S
1m
==2.3S1吸附油量:S
a
=0.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茜段宏亮仇永峰刘世丽杨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油田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