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FID的混淆防伪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18449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31 20: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基于RFID的混淆防伪方法及系统,将多种具有支持高频、超高频、双频的芯片混合引入同类商品的电子标签中,每种芯片至少支持一种通讯协议。将芯片型号及当前芯片支持的通讯协议分别编码后写入芯片,使得芯片具有至少一种通讯协议编码。使用终端终端扫描商品的电子标签,将扫描的信息与后台信息校验,若扫描得到的型号、通讯协议编码与后台信息完全一致则为正品。优点是引入多类型标签及对应安全校验方法,作为防伪手段,多种芯片及通信协议的信息作为额外的信息进行防伪,提升造假难度,消除对单一标签的仿制的供应链风险对防伪系统带来的严重安全风险。系统带来的严重安全风险。系统带来的严重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RFID的混淆防伪方法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射频标签RFID产品的防伪方法及系统,更具体地说,是一种基于RFID的混淆防伪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当今,用于商品防伪的RFID防伪系统,一般通常由包括RFID标签、终端读取设备、后台服务器组成。往往现有技术对于同一类商品,仅使用单一型号的RFID标签芯片,该电子标签对应的通信协议也对应只有芯片支持的通讯协议类型,由于从而出现了该类标签的单一化应用场景以及通信协议的固定化的问题,伪造成本低,被伪造风险上升,从而会影响RFID防伪系统的有效性。
[0003]现有技术在进行防伪识别时,通常仅仅通过比对后台系统与芯片中的UID、TID是否一致进行判定,单一的防伪判定方式使得存在一定被伪造的风险,增加大量的冗余信息(如存储器内存储大量用于防伪判定的专家数据)用于防伪判定,造成识别时间长、客户体验差。
[0004]所以如何解决当单一类型标签被伪造时,无法起到对商品的真正防伪的作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在需要增加有效的防伪信息的同时,不会造成对防伪系统判定效率造成明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RFID的混淆防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同类商品中每个商品的电子标签由高频芯片或超高频芯片或双频芯片组成;将所述电子标签所使用的芯片型号进行型号编码,同时对同类型芯片所支持的通信协议进行通讯协议编码;将不同所述通讯协议的通讯协议编码及芯片型号的型号编码写入所述芯片中,使得芯片具有支持至少一种通讯协议的总码;其中,所述总码为多位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数字,通讯协议编码的部分数字表示所述芯片支持的协议,芯片型号编码的其中部分数字表示所述芯片的型号;终端扫描所述商品的电子标签,对ID识别信息和所述总码异步扫描,将扫描的信息发送至后台信息校验,若扫描得到的所述总码与后台信息完全一致则商品为正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型号编码和所述通讯协议编码写入所述芯片的存储区中并锁定,仅提供只读权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ID识别信息和所述总码异步扫描,将扫描的信息发送至后台信息分别校验,包括:首先扫描所述芯片的UID、TID信息,当所述UID、TID信息校验正确后,扫描所述芯片的型号编码和通讯协议编码。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扫描得到的所述总码与后台信息完全一致则商品为正品,包括:若在后台未查找到与所述芯片的型号编码相对应的数字,则该产品为伪造产品。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扫描得到的所述总码与后台信息完全一致则商品为正品,包括:若在后台查找到与所述芯片的型号编码相对应的数字,则继续查找后台中与该芯片对应的通讯协议编码;若后台中通讯协议编码与扫描的通讯协议编码不一致,则该产品为伪造产品。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则继续查找后台中与该芯片对应的通讯协议编码,包括,若后台中所述通讯协议编码与通过读写终端读取的标签支持通讯协议编码不一致,则该产品为伪造产品;若一致,则该产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雨洋李晓伟马哲李彦昭邢增辉曾小兵孙茂增尚可张永京王燕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银联金卡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