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嵌入式集装箱自动装卸车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16630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31 20: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嵌入式集装箱自动装卸车系统,包括:运输载板,所述运输载板的上端开设有贯穿所述运输载板前端至后端的若干动力轨道和若干无动力轨道;若干动力输送机构,所述动力输送机构的传动件分别设置于所述动力轨道,用于对运输载板上的货物提供静摩擦力从而带动货物;若干无动力输送机构,所述无动力输送机构分别设置于所述无动力轨道,用于对运输载板上的货物提供动摩擦力从而减小所述动力输送机构的驱动力。本发明专利技术在运输的过程中,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无动力输送机构提供动摩擦力和动力输送机构静摩擦力相结合,使得动力输送机构上只需要提供更小的静摩擦力即可驱动货物运行,最终实现减小所述动力输送机构的驱动力的技术效果。动力的技术效果。动力的技术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嵌入式集装箱自动装卸车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装卸车系统领域,具体指有一种嵌入式集装箱自动装卸车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集装箱又称货柜,是指具有一定强度、刚度和规格专供周转使用的大型装货容器,将货物放置于集装箱内,再通过集装箱运输至目的地。目前,将货物输送并转运至集装箱内,可以通过装车系统进行输送。装车系统具备码垛、输送等功能。
[0003]现有的装车系统设置于集装箱外侧,进行装车作业前需要驱动其与集装箱的进料端进行对其,再在装车系统上堆放货物,堆放的过程中需要操作人员驱动叉车或起吊等设备将货物堆放与装车系统的不同位置,从而使货物在装车系统上有序、整齐的堆叠。之后,装车系统的驱动机构将承载有货物的载板跟随货物一同推入到集装箱中,完成装车。这样的集装箱装车系统存在以下问题:1、载板上承载足够的货物后,载板与货物的总重量十分巨大,驱动机构推动载板进入集装箱内时,载板和集装箱之间存在较大的摩擦力,载板容易磨损;2、货物重量较大的情况下,如果需要驱动货物在载板上移动,需要配备功率较大的驱动机构,其体积也较大,且设备昂贵;3、需要操作人员驱动叉车或起吊等设备将货物堆放与装车系统的不同位置,货物无法自动堆叠,从而导致操作人员需要频繁操作叉车或起吊到达不同的位置进行下料。
[0004]针对上述的现有技术存在的一个或多个问题,设计一种嵌入式集装箱自动装卸车系统是本专利技术研究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在于提供一种嵌入式集装箱自动装卸车系统,能够有效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嵌入式集装箱自动装卸车系统,包括:运输载板,所述运输载板的上端开设有贯穿所述运输载板前端至后端的若干动力轨道和若干无动力轨道;若干动力输送机构,所述动力输送机构的传动件分别设置于所述动力轨道,用于对运输载板上的货物提供静摩擦力从而带动货物;若干无动力输送机构,所述无动力输送机构分别设置于所述无动力轨道,用于对运输载板上的货物提供动摩擦力从而减小所述动力输送机构的驱动力。
[0007]进一步地,包括若干顶升机构;所述无动力输送机构可上下活动设置于所述无动力轨道,所述顶升机构设置于所述无动力轨道和所述无动力输送机构之间,所述顶升机构用于带动所述无动力输送机构上下活动。
[0008]进一步地,所述顶升机构包括气囊和充气装置;
所述无动力轨道为下凹结构,所述无动力输送机构包括和所述无动力轨道相配合的活动槽,以及设置于所述活动槽上表面的滚筒传送带,所述活动槽嵌套设置于所述无动力轨道内;所述无动力轨道的底面和活动槽之间间距设置形成气囊腔,所述气囊铺设于所述气囊腔,所述气囊连通连接至所述充气装置,所述充气装置对所述气囊充气从而带动所述无动力输送机构上下活动。
[0009]进一步地,所述活动槽为U字形结构,所述活动槽的上端两侧设置有限位耳,所述限位耳用于限定所述活动槽向下运动的极限位置;和/或所述活动槽在其侧壁和底之间开设有L型的导向孔,所述无动力轨道的侧壁设置有和所述导向孔相配合的导向柱,所述导向柱穿过所述导向孔从而限定所述活动槽的活动方向为上下活动。
[0010]进一步地,所述运输载板由若干段运输子载板前后端依次锁紧拼接而成,相邻的所述运输子载板的所述活动槽通过连接机构锁紧拼接;所述气囊由多个子气囊组成,所述子气囊分别设置于每个运输子载板的无动力轨道内,相邻的所述运输子载板的所述子气囊间距设置形成气嘴避让位,无动力轨道设置有气嘴通孔,所述子气囊的气嘴的一部分设置于所述气嘴避让位,并且所述气嘴穿过所述气嘴通孔延伸至所述无动力轨道外,进而所有的子气囊连通连接至所述充气装置。
[0011]进一步地,所述动力轨道设置于所述无动力轨道的两侧。
[0012]进一步地,输送货物时,所述无动力输送机构设置为与所述动力输送机构齐平。
[0013]进一步地,包括若干物体检测传感器和/或若干重力传感器,和控制系统;所述物体检测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运输载板前端的设定位置是否存在货物;所述重力传感器设置于所述运输载板前端,用于检测所述运输载板前端是否存在设定重量的货物;所述控制系统用于根据若干物体检测传感器和/或若干重力传感器的数据,在所述运输载板前端存在设定位置的货物和/或设定重量的货物时,启动所述动力输送机构带动货物移动一段距离。
[0014]进一步地,包括限位机构,设置于所述运输载板前端的下方,所述运输载板开设有与所述动力轨道或所述无动力轨道相平行的通孔,所述限位机构包括驱动单元和限位挡块,所述限位挡块可穿过所述通孔凸出于所述通孔的上方,所述驱动单元驱动所述限位挡块在所述通孔内前后移动,从而限定货物的位置。
[0015]进一步地,包括传动链张紧随动装置,包括:驱动链轮;弹性限位器,包含设置于所述驱动链轮两侧下方的安装支架上的一组安装杆件,所述安装杆件的下侧与所述安装支架之间分别通过相应的弹性件进行连接,安装杆件的上部分别固定装置有相应的安装座;一组浮动链轮,分别通过相应的固定轴转动安装于所述安装座上;传动链,呈W字型安装顺序绕经所述驱动链轮与一组浮动链轮之间。
[0016]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的效果和/或优点:本专利技术通过无动力输送机构提供动摩擦力和输送链条提供静摩擦力相结合,输送
货物时,无动力输送机构顶靠在货物下方,动力输送机构则进行传输作用,从而通过无动力输送机构减小货物对动力输送机构的压力,进而减小动力输送机构所需的驱动力,可以大大减小动力输送机构的体积、最大功率等。
[0017]本专利技术通过顶升机构对无动力输送机构进行顶升作用,从而可以控制无动力输送机构的高度或者调节无动力输送机构对货物的顶升力,进而控制货物对动力输送机构的压力,从而可以针对不同的货物实现不同的顶升力控制,保证货物传输过程中的稳定性。本专利技术可以采用气囊实现顶升机构的结构,通过类似轮胎的结构设置气囊、轨道、活动槽,气囊可以实现更大的顶升力,以及更均匀的顶升力。
[0018]本专利技术的输送载板由多个子载板组成,可以通过拼合不同数量的子载板实现输送载板的总长度,再通过气囊与子载板的位置设置、气嘴设置等,可以简单快速地实现不同的长度的输送载板的装配。
[0019]本专利技术包括若干物体检测传感器和/或若干重力传感器,可以感知运输载板前端的货物是否堆叠成所需高度或重量的垛,从而判断运输载板前端是否堆叠完成,从而通过控制系统在堆叠完成时向后运输货物,实现货物自动积存、移动,避免了现有技术向集装箱内堆放货物时需要向集装箱内最后端开始作业所带来的来回路径繁杂的问题。
[0020]本专利技术设置限位机构,当限位挡块抵靠到货物或货物托架后,其压力传感器的压力数值上升,通过对数值的设定,当达到某一数值时,判定为已顶紧物料,驱动单元停止动作,并保持该状态,从而在集装箱运输的过程中,防止货物出现摇晃、移位等情况。特别是在集装车上坡、下坡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固定货物,不会使货物在上下坡的过程中跑位。
[0021]本专利技术包括传动链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嵌入式集装箱自动装卸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运输载板,所述运输载板的上端开设有贯穿所述运输载板前端至后端的若干动力轨道和若干无动力轨道;若干动力输送机构,所述动力输送机构的传动件分别设置于所述动力轨道,用于对运输载板上的货物提供静摩擦力从而带动货物;若干无动力输送机构,所述无动力输送机构分别设置于所述无动力轨道,用于对运输载板上的货物提供动摩擦力从而减小所述动力输送机构的驱动力;若干顶升机构,所述无动力输送机构可上下活动设置于所述无动力轨道,所述顶升机构设置于所述无动力轨道和所述无动力输送机构之间,所述顶升机构用于带动所述无动力输送机构上下活动,在输送货物的时候,顶升机构将无动力输送机构顶升至与动力输送机构齐平的位置,无动力输送机构向上活动到顶靠在货物或货物托盘的底端时,顶升机构可以继续对无动力输送机构进行施加力,使其具有向上运动的趋势,从而可以控制货物对动力输送机构的压力,进而控制动力输送机构带动货物移动所需的静摩擦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嵌入式集装箱自动装卸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机构包括气囊和充气装置;所述无动力轨道为下凹结构,所述无动力输送机构包括和所述无动力轨道相配合的活动槽,以及设置于所述活动槽上表面的滚筒传送带,所述活动槽嵌套设置于所述无动力轨道内;所述无动力轨道的底面和活动槽之间间距设置形成气囊腔,所述气囊铺设于所述气囊腔,所述气囊连通连接至所述充气装置,所述充气装置对所述气囊充气从而带动所述无动力输送机构上下活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嵌入式集装箱自动装卸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槽为U字形结构,所述活动槽的上端两侧设置有限位耳,所述限位耳用于限定所述活动槽向下运动的极限位置;和/或所述活动槽在其侧壁和底之间开设有L型的导向孔,所述无动力轨道的侧壁设置有和所述导向孔相配合的导向柱,所述导向柱穿过所述导向孔从而限定所述活动槽的活动方向为上下活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嵌入式集装箱自动装卸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载板由若干段运输子载板前后端依次锁紧拼接而成,相邻的所述运输子载板的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小龙卢灿黄彬邓晓强何辉金杜和钢谢玲邓高燕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龙合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