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具生产用旋转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163161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31 20: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模具生产用旋转装置,包括框架、支柱柱、转盘、钢珠、螺纹管、内齿圈、螺纹杆、第三齿盘、光杆、重按压板、L形支撑板、步进电机、第一齿盘、第二齿盘、光杆、重按压板、L形支撑板、步进电机,第一齿盘,第二齿盘所述框架的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有支柱柱,所述支柱柱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转盘,所述转盘的内部设置有钢珠,所述框架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螺纹管,所述螺纹管的两端分别与框架的顶部外部、底部内部相连通,所述螺纹管的外壁顶部固定连接有内齿圈,所述螺纹管的内壁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顶部与框架的顶部外部相连通,所述螺纹杆的底部与框架的内部相连通,所述螺纹杆位于框架顶部外部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齿盘。位于框架顶部外部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齿盘。位于框架顶部外部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齿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具生产用旋转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模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模具生产用旋转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模具(m
ú
j
ù
),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简而言之,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
[0003]模具在生产完之后,模具的内壁或者外壁需要打磨,但是遇到大型模具,在打磨的时候不方便转动,一般都是通过加工模具放置在转动盘上在,在通过转动模具打磨,但是比较费力,且在调整模具的时候也比较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技术目的
[0005]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模具生产用旋转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模具生产用旋转装置,包括框架、支柱柱、转盘、钢珠、螺纹管、内齿圈、螺纹杆、第三齿盘、光杆、重按压板、L形支撑板、步进电机、第一齿盘、第二齿盘、光杆、重按压板、L形支撑板、步进电机,第一齿盘,第二齿盘所述框架的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有支柱柱,所述支柱柱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转盘,所述转盘的内部设置有钢珠,所述框架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螺纹管,所述螺纹管的两端分别与框架的顶部外部、底部内部相连通,所述螺纹管的外壁顶部固定连接有内齿圈,所述螺纹管的内壁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顶部与框架的顶部外部相连通,所述螺纹杆的底部与框架的内部相连通,所述螺纹杆位于框架顶部外部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齿盘,所述螺纹杆位于框架内部一端固定连接有光杆,所述光杆远离螺纹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重按压板,所述框架的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L形支撑板,所述L形支撑板的顶部内壁固定安装有步进电机,转杆,所述步进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远离步进电机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盘,所述螺纹管位于框架顶部外部外壁套设有第二齿盘,所述第二齿盘的外壁与第一齿盘的外壁相啮合。
[0008]更为优选的,所述转盘的顶部开设有多个环形槽,多个所述环形槽与转盘为同一个中心点,且直径依次增大。
[0009]更为优选的,所述螺纹杆的顶部贯穿内齿圈并延伸至内齿圈的外部,所述第三齿盘的外部与内齿圈的内部相啮合。
[0010]更为优选的,所述光杆的高度比第二齿盘的高度高,所述螺纹杆的外壁顶部设置有光面。
[0011]优选的,还包括滑动杆、限位板、橡胶板、弹簧,所述重按压板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
动杆,所述滑动杆的两端分别与重按压板的顶部外部、底部外部相连通,所述滑动杆位于重按压板顶部外部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滑动杆位于重按压板底部外部一端固定连接有橡胶板,所述滑动杆的外壁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位于滑动杆与橡胶板相互靠近的一侧之间。
[0012]更为优选的,所述滑动杆、弹簧、橡胶板、限位板均为多个,且以重按压板的中心点环形等距阵列排布。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0014]本技术通过所述的框架、支柱柱、转盘、钢珠、螺纹管、内齿圈、螺纹杆、第三齿盘、光杆、重按压板、L形支撑板、步进电机、第一齿盘、第二齿盘,能够模具方便放置在转盘的顶部,并且通过钢珠能方便调整模具,同时支柱柱与转盘转动,能够方便对模具进行转动,通过步进电机启动之后,通过工作人员辅助重按压板,进而能实现重按压板上下运动,当重按压板向下运动的时候,第三齿盘能够进入到内齿圈的内部,因此能实现重按压板对模具按压之后能够对模具进行转动,当需要更换转盘上的模具时,通过工作人员辅助重按压板,进而能方便将重按压板向上运动;本技术通过所述的滑动杆、限位板、橡胶板、弹簧,通过重按压板的压力作用下能对滑动杆进行按压,通过橡胶板与模具进行贴合不仅能够增加稳定性,也能增加模具与橡胶板的摩擦力,也能实现重按压板在转动的时候,滑动杆能够通过橡胶板对模具进行按压带动模具转动。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转盘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标记;1、框架;2、支柱柱;3、转盘;4、L形支撑板;5、步进电机; 6、转杆;7、第一齿盘;8、第二齿盘;9、螺纹管;10、内齿圈;11、螺纹杆; 12、第三齿盘;13、光杆;14、重按压板;15、钢珠;16、滑动杆;17、弹簧; 18、橡胶板;19、限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
[0020]实施例一
[0021]请参阅图1、图2,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模具生产用旋转装置,包括框架 1、支柱柱2、转盘3、钢珠15、螺纹管9、内齿圈10、螺纹杆11、第三齿盘 12、光杆13、重按压板14、L形支撑板4、步进电机5、第一齿盘7、第二齿盘 8,所述框架1的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有支柱柱2,所述支柱柱2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转盘3,所述转盘3的内部设置有钢珠15,所述框架1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螺纹管9,所述螺纹管9的两端分别与框架1的顶部外部、底部内部相连通,所述螺纹管9的外壁顶部固定连接有内齿圈10,所述螺纹管9的内壁螺纹连接有螺纹杆11,所述螺纹杆11的顶部与框架1的顶部外部相连通,所述螺纹杆11 的底部与框架1的内部相连通,
所述螺纹杆11位于框架1顶部外部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齿盘12,光杆13,重按压板14,L形支撑板4,步进电机5,第一齿盘7,第二齿盘8,所述螺纹杆11位于框架1内部一端固定连接有光杆13,所述光杆13远离螺纹管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重按压板14,所述框架1的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L形支撑板4,所述L形支撑板4的顶部内壁固定安装有步进电机5,转杆6,所述步进电机5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杆6,所述转杆6远离步进电机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盘7,所述螺纹管9位于框架1顶部外部外壁套设有第二齿盘8,所述第二齿盘8的外壁与第一齿盘7的外壁相啮合,本技术通过所述的框架1、支柱柱2、转盘3、钢珠15、螺纹管9、内齿圈10、螺纹杆11、第三齿盘12、光杆13、重按压板14、L形支撑板4、步进电机5、第一齿盘7、第二齿盘8,能够模具方便放置在转盘3的顶部,并且通过钢珠 15能方便调整模具,同时支柱柱2与转盘3转动,能够方便对模具进行转动,通过步进电机5启动之后,通过工作人员辅助重按压板14,进而能实现重按压板14上下运动,当重按压板14向下运动的时候,第三齿盘12能够进入到内齿圈10的内部,因此能实现重按压板14对模具按压之后能够对模具进行转动,当需要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具生产用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1);支柱柱(2),所述框架(1)的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有支柱柱(2);转盘(3),所述支柱柱(2)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转盘(3);钢珠(15),所述转盘(3)的内部设置有钢珠(15);螺纹管(9),所述框架(1)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螺纹管(9),所述螺纹管(9)的两端分别与框架(1)的顶部外部、底部内部相连通;内齿圈(10),所述螺纹管(9)的外壁顶部固定连接有内齿圈(10);螺纹杆(11),所述螺纹管(9)的内壁螺纹连接有螺纹杆(11),所述螺纹杆(11)的顶部与框架(1)的顶部外部相连通,所述螺纹杆(11)的底部与框架(1)的内部相连通;第三齿盘(12),所述螺纹杆(11)位于框架(1)顶部外部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齿盘(12);光杆(13),所述螺纹杆(11)位于框架(1)内部一端固定连接有光杆(13);重按压板(14),所述光杆(13)远离螺纹管(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重按压板(14);L形支撑板(4),所述框架(1)的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L形支撑板(4);步进电机(5),所述L形支撑板(4)的顶部内壁固定安装有步进电机(5);转杆(6),所述步进电机(5)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杆(6);第一齿盘(7),所述转杆(6)远离步进电机(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盘(7);以及第二齿盘(8),所述螺纹管(9)位于框架(1)顶部外部外壁套设有第二齿盘(8),所述第二齿盘(8)的外壁与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佳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卓志佳精密组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