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投式双射流井下解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157210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31 20: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投式双射流井下解堵装置,涉及油田作业生产技术领域,包括套管,所述套管的内侧设置有油管,所述油管的底部连接有抽吸射流器,所述抽吸射流器的底部连接有卡瓦式封隔器,所述卡瓦式封隔器的底部连接有挡砂皮碗,所述挡砂皮碗的底部连接有冲洗射流器一,所述冲洗射流器一的底部连接有内中心管,所述内中心管的底部连接有冲洗射流器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一趟管柱可实现对井内地层及射孔炮眼高压冲洗,较硬的堵塞物被射流冲蚀、击碎、松动随循环液返出,同时通过一趟管柱实现先行射流解除近井堵塞,继而进行上部高压射流抽吸,使近井和远井地带的堵塞物被排出地层,从而使解堵功能得到加强,最大限度地恢复地层渗流能力。地层渗流能力。地层渗流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投式双射流井下解堵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油田作业生产
,尤其涉及一种可投式双射流井下解堵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油田生产过程中,油、水井经过长期的开采和注水,因各种原因大多数井易出现近井地带地层污染、堵塞,造成地层渗透能力降低、油井产量下降、注水井注入量减少、注水压力升高等生产难题。为了解决这一生产难题,必须对堵塞的地层进行解堵,目前的解堵方法很多,从解堵机理上可以分为物理法、化学法、复合法。化学法如酸化、溶剂解堵等;物理法如声波、高压气体解堵等,这些技术在现场应用取得了较好效果,但不同技术也存在一些局限性。酸化、酸压等一般投资较大,而且还容易造成地层二次污染;大型压裂因为工程量复杂、费用昂贵,一般在有巨大潜力的井上使用。因此投资少、施工简便的物理解堵方法得到广泛应用,如“水力冲击解堵”方法,单一的“射流解堵”及单一的气体混排方法等。上述方法各有优势但也存在尚需改进之处,如水力冲击解堵、单一的射流解堵只能对近井有限范围有效,对于井筒外地层不能产生负压抽吸作用,对于地层压力偏低的油层堵塞物难以排出井内。对于常用注高压气体反排又难以清除射孔炮眼及防砂筛管内外堵塞强度较高的堵塞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技术中存在酸化、酸压等一般投资较大,而且还容易造成地层二次污染;大型压裂因为工程量复杂、费用昂贵,一般在有巨大潜力的井上使用。因此投资少、施工简便的物理解堵方法得到广泛应用,如“水力冲击解堵”方法,单一的“射流解堵”及单一的气体混排方法等。上述方法各有优势但也存在尚需改进之处,如水力冲击解堵、单一的射流解堵只能对近井有限范围有效,对于井筒外地层不能产生负压抽吸作用,对于地层压力偏低的油层堵塞物难以排出井内。对于常用注高压气体反排又难以清除射孔炮眼及防砂筛管内外堵塞强度较高的堵塞物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可投式双射流井下解堵装置。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投式双射流井下解堵装置,包括套管,所述套管的内侧设置有油管,所述油管的底部连接有抽吸射流器,所述抽吸射流器的底部连接有卡瓦式封隔器,所述卡瓦式封隔器的底部连接有挡砂皮碗,所述挡砂皮碗的底部连接有冲洗射流器一,所述冲洗射流器一的底部连接有内中心管,所述内中心管的底部连接有冲洗射流器二,所述冲洗射流器二的底部连接有底部球座。
[0005]优选的,所述冲洗射流器一的内侧设置有单流阀,所述冲洗射流器一的侧面均匀开设有喷嘴,正循环冲洗,此时底部单流阀关闭,高压水流通过轴向流道,经喷嘴高速喷出(喷嘴布置方向可以是径向的,也可以与半径方向呈一定角度,即喷出射流液可以是周向旋转或不旋转的,喷嘴可用脉冲式的也可以装配空化式的),实现对近井地带的地层和射孔炮
眼进行清洗,附近的污染物被搅动、冲蚀、剪切、击碎,冲洗后的含污物液体经油、套管环空循环至地面。
[0006]优选的,所述冲洗射流器一的内侧设置有环型轴向流道,所述冲洗射流器一的内侧设置有内中心管二,反循环冲洗,井口泵车注入的高压动力液沿油、套管环空进入冲洗射流器环型轴向流道,经喷嘴高速喷出,实现对近井地带的地层和射孔炮眼进行清洗,附近的污染物被搅动、冲蚀、剪切、击碎,冲洗后的含污物液体顶开底部单流阀经内中心管二循环至地面。
[0007]优选的,所述抽吸射流器的外侧设置有壳体,所述壳体的内侧设置有滑套,所述抽吸射流器的内侧设置有低压区,所述抽吸射流器的内侧设置有液流排出通道,封隔器座封,然后井口投球、蹩压将滑套推至其下极限位置,之后从井口投入芯子,泵车水循环,芯子到达壳体预定位置,压力自动升高开始抽吸排液,堵塞物随着被抽液流被带出地层并被举升到地面。
[0008]优选的,所述抽吸射流器的内侧设置有芯子内喷嘴,所述抽吸射流器的内侧设置有流道,所述壳体的侧面设置有混合液排出通道,所述混合液排出通道由滑套控制,射流冲洗时处于关闭状态,射流排液时处于开启状态,地面打入的高压动力液经油管下行到达芯子内喷嘴处,形成高速射流。
[0009]优选的,所述抽吸射流器的底部设置有单流阀二,所述抽吸射流器的内侧设置有液流吸入通道,地层液经流道顶开单流阀二通过液流吸入通道进入低压区与动力液混合后进行能量交换。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0011]本技术中,通过一趟管柱可实现对井内地层射孔炮眼高压冲洗,较硬的堵塞物被冲蚀、击碎、随循环液返出,同时通过一趟管柱实现先行射流解除近井堵塞,继而进行上部高压射流抽吸,使近井和远井地带的残留堵塞物被液流携带排出地层,从而使解堵范围扩大、功能得到加强,最大限度地恢复地层渗流能力。该工艺具有施工简便、操作容易、成本较低、处理地层范围大、见效明显等优点,可获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提出一种可投式双射流井下解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提出一种可投式双射流井下解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技术提出一种可投式双射流井下解堵装置的正循环冲洗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本技术提出一种可投式双射流井下解堵装置的反循环冲洗结构示意图;
[0016]图5为本技术提出一种可投式双射流井下解堵装置的投入芯子结构示意图;
[0017]图6为本技术提出一种可投式双射流井下解堵装置的壳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7为本技术提出一种可投式双射流井下解堵装置的射流排液状态结构示意图。
[0019]图例说明:1、套管;2、油管;3、抽吸射流器;4、卡瓦式封隔器;5、挡砂皮碗;6、冲洗射流器一;7、内中心管;8、冲洗射流器二;9、底部球座;10、单流阀;11、喷嘴;12、环型轴向流
道;13、内中心管二;14、滑套;15、壳体;16、芯子内喷嘴;17、流道;18、单流阀二;19、液流吸入通道;20、低压区;21、液流排出通道;22、混合液排出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1]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2]请参阅图1

7,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投式双射流井下解堵装置,包括套管1,套管1的内侧设置有油管2,油管2的底部连接有抽吸射流器3,抽吸射流器3的底部连接有卡瓦式封隔器4,卡瓦式封隔器4的底部连接有挡砂皮碗5,挡砂皮碗5的底部连接有冲洗射流器一6,冲洗射流器一6的底部连接有内中心管7,内中心管7的底部连接有冲洗射流器二8,冲洗射流器二8的底部连接有底部球座9。
[002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投式双射流井下解堵装置,包括套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1)的内侧设置有油管(2),所述油管(2)的底部连接有抽吸射流器(3),所述抽吸射流器(3)的底部连接有卡瓦式封隔器(4),所述卡瓦式封隔器(4)的底部连接有挡砂皮碗(5),所述挡砂皮碗(5)的底部连接有冲洗射流器一(6),所述冲洗射流器一(6)的底部连接有内中心管(7),所述内中心管(7)的底部连接有冲洗射流器二(8),所述冲洗射流器二(8)的底部连接有底部球座(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投式双射流井下解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冲洗射流器一(6)的内侧设置有单流阀(10),所述冲洗射流器一(6)的侧面均匀开设有喷嘴(1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投式双射流井下解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冲洗射流器一(6)的内侧设置有环型轴向流道(12),所述冲洗射流器一(6)的内侧设置有内中心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广卿仇光录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成林石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