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吸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156255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31 20: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组合式吸尘装置,属于吸尘装置的技术领域,主要技术方案是,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风道;过渡件,所述过渡件安装在所述壳体上;驱动件,所述驱动件安装在所述壳体上,所述驱动件上安装有切割件;组合涡轮,所述组合涡轮安装在所述驱动件上,所述组合涡轮包括多个轴流风叶和多个离心风叶,所述组合涡轮与所述过渡件相对应;整流罩,所述整流罩安装在所述过渡件上;吸尘罩,所述吸尘罩安装在所述壳体上。本发明专利技术融合了轴流式风机与离心式风机的优点,一方面能够提供更大的风量以容纳更大量的灰尘,另一方面能够提供大风压,抵抗装置内部的阻力,使得灰尘能顺畅、迅速地排出,除尘效果更好。除尘效果更好。除尘效果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合式吸尘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吸尘装置的
,具体地,主要涉及一种组合式吸尘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木板、复合板等板材通过高速转动的铣刀等切割工具进行切割时,会产生大量的灰尘和碎屑,这些灰尘和碎屑如不即时进行清理,会产生众多不良后果:首先,造成环境污染,危害人员健康;其次,碎屑与刀具高速摩擦,刀具将加速磨损,导致刀具频繁更换,增加耗材;最后,由于碎屑与刀具摩擦产生高温,一方面降低了设备的加工速度,效率降低,另一方面高温可能导致碎屑起火,酿成灾难事故。因此,需要对灰尘和碎屑及时进行清理。
[0003]在现有技术中,为了对灰尘和碎屑进行清理,往往通过在切割工具上加装一个具有负压的吸尘装置来实现目的,如授权公告号为CN103707350B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的一种自动吸尘切割机,即是在切割装置上加装具有负压的吸尘罩来工作的。一般地,这种吸尘装置具有管道、与管道连接的负压风机,现有的负压风机一般具有如下两种形式:
[0004]一种是离心式风机,这种风机采用离心风扇,能够提供较大的风压,但是气流的流速并不快,导致风量太少,无法容纳数量较多的灰尘和碎屑,并且离心式风机是沿着转轴的径向侧出风的,当吸尘管道内部结构复杂时,风压会被削弱很多;
[0005]另一种是轴流式风机,这种风机能够为气流提速,而且加速后的气流沿着转轴的轴向流动,从而可以产生更大的风量以夹带更多的灰尘和碎屑,然而其风压不如离心式风机,气流遇到阻力后,风量会大幅度下降,导致风速减慢,从而不易吸到重量较大的灰尘和碎屑,吸尘效果也不理想。
[0006]有鉴于此,需要对现有的吸尘装置进行改进,以适应板材切割的工作条件。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组合式吸尘装置。
[0008]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组合式吸尘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风道;过渡件,所述过渡件安装在所述壳体上;驱动件,所述驱动件安装在所述壳体上,所述驱动件上安装有切割件;组合涡轮,所述组合涡轮安装在所述驱动件上,所述组合涡轮包括多个轴流风叶和多个离心风叶,所述组合涡轮与所述过渡件相对应;整流罩,所述整流罩安装在所述过渡件上;吸尘罩,所述吸尘罩安装在所述壳体上。
[0009]优选地,所述驱动件为双轴电机,并具有前轴端和后轴端,所述切割件安装在所述前轴端上,所述组合涡轮安装在所述后轴端上。
[0010]优选地,所述壳体包括外壳、内壳和若干分隔部,所述内壳设置在所述外壳内,所述分隔部连接在所述外壳和所述内壳之间,相邻的所述分隔部之间形成所述的风道;所述驱动件安装在所述内壳中。
[0011]优选地,所述组合涡轮还包括转动部,所述轴流风叶和所述离心风叶均安装在所述转动部上;所述转动部上开设有轴孔,所述驱动件的所述后轴端安装在所述轴孔内。
[0012]优选地,多个所述离心风叶沿所述驱动件的轴向设置为一层,多个所述轴流风叶沿所述驱动件的轴向设置为两层;所述轴流风叶沿所述驱动件的轴向靠近所述驱动件,所述离心风叶沿所述驱动件的轴向背离所述驱动件。
[0013]优选地,所述过渡件包括加速段和加压段,所述加速段具有直筒结构,所述加速段与所述壳体相连接,所述加压段连接在所述加速段上,所述加压段具有弧形的侧壁;所述轴流风叶与所述加速段相对应,所述离心风叶与所述加压段相对应。
[0014]优选地,所述整流罩包括风碗和导流叶,所述风碗包括整流部和连接部,所述整流部与所述加压段相连接,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整流部相连接;所述导流叶连接在所述整流部上。
[0015]优选地,所述整流罩还包括配合部,所述配合部设置在所述风碗内,所述导流叶连接在所述风碗和所述配合部之间。
[0016]优选地,所述配合部设置有配合面,所述配合面朝向所述组合涡轮;所述组合涡轮还包括引导部,所述引导部安装在所述转动部上,所述引导部与所述配合部的配合面相对应。
[0017]优选地,所述吸尘罩包括连接框体、伸缩腔体和进风罩,所述连接框体与所述壳体相连接,所述伸缩腔体连接在所述连接框体上,所述进风罩安装在所述伸缩腔体上;所述后轴端及所述切割件均与所述吸尘罩相对应。
[0018]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9]一方面,融合了轴流式风机与离心式风机的优点,在双层的轴流风叶和单层的离心风叶的组合涡轮中,双层的轴流风叶能够将气流提速,从而提供更大的风量以容纳更大量的灰尘,而单层的离心风叶能够提供大风压,抵抗装置内部的阻力,从而为夹带了灰尘与碎屑的气流提供强大的动力来通过输送管道,解决了单独使用轴流式风机吸尘时风压不足、单独使用离心式风机时风量不足所产生的除尘效果不佳的问题。
[0020]另一方面,在对面板上的灰尘和碎屑进行收集的过程中,气流首先经进风通道的平直部引导,再经过弯曲部的引导,能够在吸尘罩内产生向上的旋风,旋风的中部真空度较高,从而有利于将面板上静态的碎屑扬起,使其顺利地进入风道以被收集,除尘更加快速、高效。
附图说明
[0021]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视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二视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一视角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二视角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6]附图标记说明:
[0027]1、壳体;11、外壳;111、安装孔;12、内壳;13、分隔部;131、风道;
[0028]2、过渡件;21、加速段;22、加压段;221、配合凸块;
[0029]3、驱动件;31、前轴端;32、后轴端;33、切割件;
[0030]4、组合涡轮;41、转动部;411、轴孔;42、轴流风叶;43、离心风叶;44、引导部;
[0031]5、整流罩;51、风碗;511、整流部;5111、连接凸块;512、连接部;52、导流叶;53、配合部;531、配合面;532、圆顶;
[0032]6、吸尘罩;61、连接框体;611、安装缺口;62、伸缩腔体;621、连接顶面;622、连接底面;623、弧形边;624、进风口;63、进风罩;631、贴合面;632、进风通道;6321、平直部;6322、弯曲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专利技术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也就是说,在本专利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0034]需要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式吸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具有风道(131);过渡件(2),所述过渡件(2)安装在所述壳体(1)上;驱动件(3),所述驱动件(3)安装在所述壳体(1)上,所述驱动件(3)上安装有切割件(33);组合涡轮(4),所述组合涡轮(4)安装在所述驱动件(3)上,所述组合涡轮(4)包括多个轴流风叶(42)和多个离心风叶(43),所述组合涡轮(4)与所述过渡件(2)相对应;整流罩(5),所述整流罩(5)安装在所述过渡件(2)上;吸尘罩(6),所述吸尘罩(6)安装在所述壳体(1)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吸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3)为双轴电机,并具有前轴端(31)和后轴端(32),所述切割件(33)安装在所述前轴端(31)上,所述组合涡轮(4)安装在所述后轴端(32)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式吸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包括外壳(11)、内壳(12)和若干分隔部(13),所述内壳(12)设置在所述外壳(11)内,所述分隔部(13)连接在所述外壳(11)和所述内壳(12)之间,相邻的所述分隔部(13)之间形成所述的风道(131);所述驱动件(3)安装在所述内壳(12)中。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式吸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涡轮(4)还包括转动部(41),所述轴流风叶(42)和所述离心风叶(43)均安装在所述转动部(41)上;所述转动部(41)上开设有轴孔(411),所述驱动件(3)的所述后轴端(32)安装在所述轴孔(411)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式吸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离心风叶(43)沿所述驱动件(3)的轴向设置为一层,多个所述轴流风叶(42)沿所述驱动件(3)的轴向设置为两层;所述轴流风叶(42)沿所述驱动件(3)的轴向靠近所述驱动件(3),所述离心风叶(43)沿所述驱动件(3)的轴向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鹏歆梁宇静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法思顿智能家居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