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体外循环下微创心脏手术的无菌冰屑输送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5208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31 19: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手术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体外循环下微创心脏手术的无菌冰屑输送器,包括冰屑输送部、手握柄和可弹性弯折的可塑性支杆;所述冰屑输送部包括弧形面底部和设于所述弧形面底部的上端的容纳凹部;所述可塑性支杆的一端与所述弧形面底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手握柄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体外循环下微创心脏手术的无菌冰屑输送器采用设置冰屑输送部、手握柄和可塑性支杆相结合,利用可塑性支杆具有可弹性弯折、可塑性的特点,更容易且准确地将无菌冰屑输送入胸腔内或心脏表面上,对心脏有效地降温,有利于顺利完成手术。有利于顺利完成手术。有利于顺利完成手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体外循环下微创心脏手术的无菌冰屑输送器


[0001]本技术涉及手术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体外循环下微创心脏手术的无菌冰屑输送器。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微创二尖瓣手术因其创伤小、恢复快、美容好等优势已经成为传统正中开胸的良好替代。而体外循环低温技术是心脏手术时为心肌、大脑及神经组织提供保护的一种方法,可避免机械性损伤大脑及心脏功能而在临床广泛应用,操作过程中可根据术式来决定体外循环期间的体温要求。降温不佳可干扰自身调节引起心脏、大脑、神经等细胞损伤及相关并发症,严重者导致室性心律失常、心脏骤停或死亡。可见,低温治疗过程中有效的温度管理对于心脏、大脑、神经等功能的保护至关重要。
[0003]但是微创手术在正中开胸的基础上,缩小了手术切口,无菌冰屑不容易通过狭小的切口输送至心脏表面,对于术中心肌的保护有所欠缺。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更容易且准确地将无菌冰屑输送入胸腔内或心脏表面上且对心脏有效地降温的体外循环下微创心脏手术的无菌冰屑输送器。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方案:
[0006]一种体外循环下微创心脏手术的无菌冰屑输送器,包括冰屑输送部、手握柄和可弹性弯折的可塑性支杆;所述冰屑输送部包括弧形面底部和设于所述弧形面底部的上端的容纳凹部;所述可塑性支杆的一端与所述弧形面底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手握柄连接。
[0007]进一步地,所述弧形面底部为椭圆球面底部。
[0008]进一步地,所述容纳凹部的水平横截面呈椭圆形状或圆形状。
[0009]进一步地,所述可塑性支杆包括第一粗径圆杆、第一细径圆杆、第二粗径圆杆、第二细径圆杆和第三粗径圆杆;所述弧形面底部、第一粗径圆杆、第一细径圆杆、第二粗径圆杆、第二细径圆杆、第三粗径圆杆和手握柄依次连接形成一体;
[0010]所述第一粗径圆杆的直径、第二粗径圆杆的直径和第三粗径圆杆的直径均相同;所述第一细径圆杆的直径和第二细径圆杆的直径相同;所述第一粗径圆杆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细径圆杆的直径。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粗径圆杆的长度短于所述第二粗径圆杆的长度;所述第二粗径圆杆的长度短于所述第三粗径圆杆的长度;
[0012]所述第一细径圆杆的长度和第二细径圆杆的长度相同。
[0013]进一步地,所述手握柄的外表面设有防滑网格纹。
[0014]进一步地,所述手握柄远离所述可塑性支杆的一端设有悬挂孔。
[0015]进一步地,所述可塑性支杆由低碳钢或橡胶制成。
[0016]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0017]1、本技术采用设置冰屑输送部、手握柄和可塑性支杆相结合,利用可塑性支杆具有可弹性弯折、可塑性的特点,更容易且准确地将无菌冰屑输送入胸腔内或心脏表面上,对心脏有效地降温,有利于顺利完成手术。
[0018]2、本技术的弧形面底部是具有弧面的结构,光滑,无棱角,可以在冰屑输送部到达胸腔内或心脏表面上时,可以避免对心脏有过大刺激,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的体外循环下微创心脏手术的无菌冰屑输送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包括:
[0022]冰屑输送部1、弧形面底部11、容纳凹部12、可塑性支杆2、第一粗径圆杆21、第一细径圆杆22、第二粗径圆杆23、第二细径圆杆24、第三粗径圆杆25、手握柄3、防滑网格纹4、悬挂孔5。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24]如图1所示,一种体外循环下微创心脏手术的无菌冰屑输送器,包括冰屑输送部1、手握柄3和可弹性弯折的可塑性支杆2。该所述可塑性支杆2由低碳钢或橡胶制成,具有良好的可塑性。所述冰屑输送部1包括弧形面底部11和设于所述弧形面底部11的上端的容纳凹部12,其中,弧形面底部11是具有弧面的结构,光滑,无棱角,可以在冰屑输送部1到达胸腔内或心脏表面上时,可以避免对心脏有过大刺激,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所述容纳凹部12的水平横截面呈椭圆形状或圆形状,方便装纳无菌冰屑。所述可塑性支杆2的一端与所述弧形面底部1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手握柄3连接。
[0025]该型采用设置冰屑输送部1、手握柄3和可塑性支杆2相结合,利用可塑性支杆2具有可弹性弯折、可塑性的特点,更容易且准确地将无菌冰屑输送入胸腔内或心脏表面上,对心脏有效地降温,有利于顺利完成手术。
[0026]优选的,所述弧形面底部11为椭圆球面底部。通过设置椭圆球面底部作为弧形面底部11,表面光滑,无棱角,更容易输送移动,并且可以在冰屑输送部1到达胸腔内或心脏表面上时,可以避免对心脏有过大刺激,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
[0027]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可塑性支杆2包括第一粗径圆杆21、第一细径圆杆22、第二粗径圆杆23、第二细径圆杆24和第三粗径圆杆25;所述弧形面底部11、第一粗径圆杆21、第一细径圆杆22、第二粗径圆杆23、第二细径圆杆24、第三粗径圆杆25和手握柄3依次连接形成一体;具体的,所述弧形面底部11与第一粗径圆杆21的一端连接,第一粗径圆杆21的另一端与第一细径圆杆22的一端连接,第一细径圆杆22的另一端与第二粗径圆杆23的一端连接,第二粗径圆杆23的另一端与第二细径圆杆24的一端连接;第二细径圆杆24的另一端与第三粗径圆杆25的一端连接,第三粗径圆杆25的另一端与手握柄3连接。所述第一粗径圆
杆21的直径、第二粗径圆杆23的直径和第三粗径圆杆25的直径均相同;所述第一细径圆杆22的直径和第二细径圆杆24的直径相同;所述第一粗径圆杆21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细径圆杆22的直径。所述第一粗径圆杆21的长度短于所述第二粗径圆杆23的长度;所述第二粗径圆杆23的长度短于所述第三粗径圆杆25的长度;所述第一细径圆杆22的长度和第二细径圆杆24的长度相同。通过设定第一粗径圆杆21、第一细径圆杆22、第二粗径圆杆23、第二细径圆杆24和第三粗径圆杆25的直径和长度,尤其第一细径圆杆22的直径和第二细径圆杆24的直径均比第一粗径圆杆21的直径小,具有更好的可塑性、弹性,使第一细径圆杆22的直径和第二细径圆杆24可以随意弯曲,当然,第一粗径圆杆21、第二粗径圆杆23、和第三粗径圆杆25本身也具有良好的可塑性,以及一定的支撑硬度,保持该体外循环下微创心脏手术的无菌冰屑输送器的输送稳定性,进而使可塑性支杆2整体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具有随意弯曲的功能,更容易且准确地将无菌冰屑输送入胸腔内或心脏表面上,对心脏有效地降温,有利于顺利完成手术。
[0028]为了该体外循环下微创心脏手术的无菌冰屑输送器在使用时,具有良好的防滑功能,不易脱手,所述手握柄3的外表面设有防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体外循环下微创心脏手术的无菌冰屑输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冰屑输送部、手握柄和可弹性弯折的可塑性支杆;所述冰屑输送部包括弧形面底部和设于所述弧形面底部的上端的容纳凹部;所述可塑性支杆的一端与所述弧形面底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手握柄连接;所述可塑性支杆包括第一粗径圆杆、第一细径圆杆、第二粗径圆杆、第二细径圆杆和第三粗径圆杆,所述弧形面底部、第一粗径圆杆、第一细径圆杆、第二粗径圆杆、第二细径圆杆、第三粗径圆杆和手握柄依次连接形成一体,所述第一粗径圆杆的直径、第二粗径圆杆的直径和第三粗径圆杆的直径均相同,所述第一细径圆杆的直径和第二细径圆杆的直径相同,所述第一粗径圆杆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细径圆杆的直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外循环下微创心脏手术的无菌冰屑输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面底部为椭圆球面底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芳琼陈晓霞刘小民冯旭林林碧妹孔碧云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