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轿厢智能并行电梯的护脚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151086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31 19: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轿厢智能并行电梯的护脚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所述电梯包括控制系统、轿厢、护脚装置和监测轿厢是否处于门区的位置监测装置,护脚装置包括护脚板,护脚板可下放至一端连接轿底、另一端向下悬伸。所述控制方法为:当轿厢停靠在门区的非平层时,若轿厢的轿厢门需要开启,需要先检测护脚板的状态:如果所述控制系统接收到护脚板处于收起状态的信息,控制系统控制轿厢的轿厢门保持关闭并报警;当所述控制系统接收到护脚板处于放下状态的信息时,所述控制系统控制轿厢的轿厢门开启。本发明专利技术防止轿内人员爬出轿厢时坠落井道,所述控制方法简单易实现,可和电梯原有控制系统联合作用,实现所述护脚装置的智能运行和智能保护。和智能保护。和智能保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轿厢智能并行电梯的护脚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梯
,具体为一种多轿厢智能并行电梯的护脚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现代社会和经济活动中,电梯已成为不可或缺的载人或载物垂直运输工具。自1854年电梯专利技术以来,电梯轿厢一直采用钢丝绳轮曳引驱动的方式运行,通过在大楼顶层设置机房、曳引电机及减速装置,带动钢丝绳以拉动轿厢及配重在井道内的轨道上运行。这种驱动方式使得在单个井道内通常仅能运行一个轿厢,单轿厢运行模式的电梯在低层建筑、客流量小的楼层尚且能满足使用需求。随着现代城市的快速发展,大人口密度的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拔地而起,单轿厢运行模式的电梯其候梯时间长、运送效率低的缺点被不断放大,这种传统的单轿厢电梯运行模式已难以适应现代城市建筑快速发展的需求。
[0003]为提高建筑空间利用率以及电梯运送效率,降低建筑和电梯的造价成本,随着工程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一种多轿厢并行电梯正在开发应用。多轿厢并行电梯采用无曳引钢丝绳直接驱动技术,实现了同一个井道内可同时运行多台电梯轿厢,各井道之间的电梯可进行相互切换井道运行,实现超越运行。
[0004]如图1所示,F为建筑物平层,当电梯正常运行时,电梯应停止在平层,即轿厢1的底部和平层F平齐。当电梯由于故障使轿厢1停在非平层时,即轿厢底部和平层F不平齐时,如图1所示,此时轿厢1内人员需要从轿厢1内爬出来以到达平层F。然而,此时轿厢1底部和平层F之间有空间G,空间G连通轿厢井道,空间G的存在使轿厢1内人员爬出时,脚易伸入空间G,存在安全隐患。若在轿厢1底部加装挡板挡住空间G,则会导致多轿厢电梯运行时相邻两轿厢1之间的安全距离增大,同时使多轿厢电梯换轨运行距离加大,实现切换轨道需要跨越更多楼层,占用井道资源,影响电梯运行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轿厢智能并行电梯的护脚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所述护脚装置作为非平层开门时必须的防止轿内人员爬出轿厢时坠落井道的保护措施,所述护脚板形式多样,可为伸缩式、折叠式或转动式等,当电梯正常运行时收起护脚板,以减小轿厢的高度,进而减小轿厢运行时相邻两轿厢之间的安全距离,同时减小多轿厢电梯换轨运行距离,使切换轨道需要跨越楼层数更少,占用井道资源更少,提高电梯运行效率;所述控制方法简单易实现,可和电梯原有控制系统联合作用,实现所述护脚装置的智能运行和智能保护。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用于多轿厢并行电梯的护脚装置,所述电梯包括控制系统、轿厢,轿厢的底部为轿底,乘客进出轿厢的门为轿厢门,所述电梯还包括护脚装置和监测轿厢是否处于门区的位置监测装置,所述护脚装置包括护脚板,护脚板可下放至一端连接轿底、另一端向下悬
伸。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0009]所述护脚板为可转动式的或者可伸缩式的或者可折叠式的。
[0010]所述护脚装置还包括收放机构,护脚板的一端和轿底铰接,收放机构连接并带动护脚板相对轿厢转动。
[0011]收放机构包括电动推杆、推杆转轴和推杆护脚板转轴,电动推杆的一端通过推杆转轴和轿底铰接、另一端通过推杆护脚板转轴和护脚板铰接。
[0012]推杆转轴的两端安装在轿底上,电动推杆的一端活动套接在推杆转轴的中部。
[0013]护脚板包括板本体和多个连接板,多个连接板固定连接在板本体的一侧,连接板和轿底铰接。
[0014]所述护脚装置还包括多个护脚板转轴,多个连接板平行间隔布置,护脚板转轴的两端各安装在一个连接板上,多个护脚板转轴在同一条直线上,轿底上固定安装的多个连接座分别活动套接在多个护脚板转轴的中部。
[0015]推杆护脚板转轴的两端各安装在一个连接板上,电动推杆的另一端活动套接在推杆护脚板转轴的中部。
[0016]护脚板还包括多个加强筋,加强筋固定安装在板本体上。
[0017]所述护脚装置还包括两个用于检测板本体的安全检测开关,当板本体转动至和所述轿厢门平行或重合时,一个安全检测开关检测到板本体,当板本体转动至和所述轿厢门垂直时,另一个安全检测开关检测到板本体。
[0018]一种多轿厢智能并行电梯的护脚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护脚装置基于上述的护脚装置,当轿厢停靠在门区的非平层时,若轿厢的轿厢门需要开启,需要先检测护脚板的状态:如果所述控制系统接收到护脚板处于收起状态的信息,所述控制系统控制轿厢的轿厢门保持关闭并报警;当所述控制系统接收到护脚板处于放下状态的信息时,所述控制系统控制轿厢的轿厢门开启。
[0019]当轿厢停靠在门区的非平层时,如果所述控制系统接既没有收到护脚板处于收起状态的信息,也没有收到护脚板处于放下状态的信息,则所述控制系统控制轿厢的轿厢门保持关闭并报警。
[0020]当轿厢停靠在平层时,轿厢门的开启与否不依赖于护脚板的状态。
[0021]当轿厢停靠在非门区时,如果所述控制系统没有接收到护脚板处于收起状态的信息,则控制系统不能启动轿厢重新正常运行。
[0022]控制系统不能启动轿厢重新正常运行包括:控制系统控制轿厢保持停止并报警,或者控制系统启动轿厢限制运行并报警。
[0023]当轿厢处于正常运行状态时,如果所述控制系统没有接收到护脚板处于收起状态的信息,控制系统控制轿厢限制运行并报警。
[0024]所述限制运行是指控制系统控制轿厢的运行速度,使轿厢和相邻轿厢的距离保持安全设定值,防止相邻的轿厢发生接触和碰撞。
[0025]定义护脚板处于放下状态为:护脚板的悬伸端和轿底的距离大于或等于第一设定值,定义护脚板处于收起状态为:护脚板的悬伸端和轿底的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二设定值,第一设定值和第二设定值可以相等或不等。
[002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所述护脚装置作为非平层开门时必须的防止轿内人员爬出轿厢时坠落井道的保护措施,所述护脚板形式多样,可为伸缩式、折叠式或转动式等;当电梯正常运行时收起护脚板,以减小轿厢的高度,进而减小轿厢运行时相邻两轿厢之间的安全距离,同时减小多轿厢电梯换轨运行距离,使切换轨道需要跨越楼层数更少,占用井道资源更少,提高电梯运行效率;所述控制方法简单易实现,可和电梯原有控制系统联合作用,实现所述护脚装置的智能运行和智能保护。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护脚板放下状态示意图。
[0028]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护脚板收起状态示意图。
[0029]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护脚板放下状态的另一视角示意图。
[0030]图4是图3的A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
[0032]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
……
之上”、“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多轿厢并行电梯的护脚装置,所述电梯包括控制系统、轿厢(1),轿厢(1)的底部为轿底(2),乘客进出轿厢(1)的门为轿厢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还包括护脚装置和监测轿厢(1)是否处于门区的位置监测装置,所述护脚装置包括护脚板(3),护脚板(3)可下放至一端连接轿底(2)、另一端向下悬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护脚板(3)为可转动式的或者可伸缩式的或者可折叠式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护脚装置还包括收放机构(4),护脚板(3)的一端和轿底(2)铰接,收放机构(4)连接并带动护脚板(3)相对轿厢(1)转动。4.一种多轿厢智能并行电梯的护脚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护脚装置基于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护脚装置,其特征在于:当轿厢(1)停靠在门区的非平层时,若轿厢(1)的轿厢门需要开启,需要先检测护脚板(3)的状态:如果所述控制系统接收到护脚板(3)处于收起状态的信息,所述控制系统控制轿厢(1)的轿厢门保持关闭并报警;当所述控制系统接收到护脚板(3)处于放下状态的信息时,所述控制系统控制轿厢(1)的轿厢门开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慧周立波朱建伟毛凯萍刘翔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大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