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索尼公司专利>正文

磁带记录、磁带重放的设备和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14926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将由值M(示例中为3)表示的数字的那么多个图像设置为一个单元。与这些图像相关的AUX数据(由图中的U表示)、相应于这些图像的音频数据(由图中的A表示)、以及与音频数据有关的AUX数据(由图中的X表示)一起排列在经过交织的16个轨道的前端。紧随这些数据之后,排列一个单元的图像(示例中为3个图像)。确保能够记录和重放HD视频信号和HD音频信号。(*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磁带记录设备和方法、磁带重放设备和方法、磁带格式和存储介质产品。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能够将高清晰度的视频数据记录在或从磁带中重放的磁带记录设备和方法、磁带重放设备和方法、磁带格式和存储介质产品。近来,随着压缩技术的进步,视频数据等已经通过比如DV(数字视频)技术进行压缩并记录在磁带上。此类视频数据等的压缩格式规定为用于面向消费者的数字录像机的DV格式。附图说明图1示出传统DV格式中的一个轨道结构。在该DV格式中,视频数据在经过24-25转换后被记录。在图1中各标号表示的比特数代表经过24-25转换后的值。相应于旋转磁头周围磁带的174度接触角的区域提供一个轨道的有效范围。在该轨道的范围之外,形成1250比特的重写容限(overwrite margin)。重写容限用于防止数据被擦除后残留。当旋转头以60×1000/1001Hz的频率同步旋转时,一个轨道的区域的长度为134975比特,而当旋转头以60Hz的频率同步旋转时,其长度为134850比特。在一个轨道的旋转头轨迹方向上(即在图1的从左到右的方向上),连续排列ITI(插入和轨道信息)段(sector)、音频段、视频段和子代码段。在ITI段和音频段之间形成间隙G1,在音频段和视频段之间形成间隙G2,在视频段和子代码段之间形成间隙G3。ITI段的长度为3600比特,1400比特的前同步码(preamble)排列在ITI段的前端以产生时钟信号。随后的ITI段,顺序排列1920比特的SSA(起始同步区)和TIA(轨道信息区)。检测TIA位置所需的比特串(同步号)排列在SSA中。在TIA中记录表明视频数据是用于面向消费者的设备的DV格式的信息、表明模式是SP还是LP模式的信息、表明一帧的引导(pilot)信号形式的信息等。TIA之后,排列280比特的后同步码(postamble)。间隙G1的长度为625比特。音频段的长度为11550比特。在音频段的前端和后端,分别将400比特和500比特用作前同步码和后同步码,在前同步码和后同步码之间的10650比特用作数据(音频数据)。间隙G2的长度为700比特。视频段的长度为113225比特。在视频段的前端和后端,分别将400比特和925比特用作前同步码和后同步码,在前同步码和后同步码之间的111900比特用作数据(视频数据)。间隙G3的长度为1550比特。当旋转头以60×1000/1001Hz的频率旋转时子代码段的长度为3725比特,而当旋转头以60Hz的频率旋转时其长度为3600比特。在子代码段的前端和后端,分别将1200比特用作前同步码,将1325比特(当旋转头以60×1000/1001Hz的频率旋转时)或1200比特(当旋转头以60Hz的频率旋转时)用作后同步码,在前同步码和后同步码之间的1200比特用作数据(子代码)。在传统的DV格式中,如上所述,不仅在ITI段、音频段、视频段和子代码段的相毗邻的两者之间形成间隙G1至G3,而且对于各段提供前同步码和后同步码。从而,传统的DV格式具有如下缺陷,即包括相当多的所谓开销(overhead)总量,并因此不能对有效数据提供高效率的记录比率。此缺陷导致如下问题。当比如记录高清晰度的视频数据(下文中称作HD视频数据)时,需要大约25Mbps的比特率。但是,由按照MPEG(活动图像专家组)的MP@HL在传统DV格式中获得的比特率除了搜索视频数据外最大为大约22Mbps。结果,尽管传统的DV格式能够记录标准清晰度的视频数据(下文中称作SD视频数据),但是当通过MP@HL或MP@H-14压缩并记录HD视频数据时,不能确保满意的图像质量。鉴于上述本
的现状,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使得HD视频数据能够记录在并从磁带中重放。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磁带记录设备,包括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视频数据、音频数据或搜索数据;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具有可变长度并与第一获取单元获取的数据有关的辅助数据;选择单元,用于从第一获取单元获取的数据和第二获取单元获取的数据中选择一个作为第一组数据;第三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包含与第一组数据有关的子代码的第二组数据;合并单元,用于合并第一组数据和第二组数据,以便将第一组数据和第二组数据连续排列在磁带的轨道上,不会相互隔开;和供给单元,用于将合并单元合并的数据供给旋转头,以在磁带上记录合并的数据。第一获取单元可以以编辑单元获取视频数据作为第一组数据。最好,第二获取单元获取与音频数据有关的辅助数据和与视频数据有关的辅助数据作为第二组数据;并且合并单元按如下顺序合并与音频数据有关的辅助数据、音频数据、与视频数据有关的辅助数据、和视频数据。第二获取单元可以进一步获取预重放所需的辅助数据;以及合并单元可以将预重放所需的辅助数据合并排列到一个视频数据编辑单元的前端。最好,预重放所需的辅助数据包括记录在子代码段的内容。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磁带记录方法,包括第一获取步骤,获取视频数据、音频数据或搜索数据;第二获取步骤,获取具有可变长度并与通过第一获取步骤处理获取的数据有关的辅助数据;选择步骤,从通过第一获取步骤处理获取的数据和通过第二获取步骤处理获取的数据中选择一个作为第一组数据;第三获取步骤,获取包含与第一组数据有关的子代码的第二组数据;合并步骤,合并第一组数据和第二组数据,以便将第一组数据和第二组数据连续排列在磁带的轨道上,不会相互隔开;和供给步骤,将通过合并步骤处理合并的数据供给旋转头,以在磁带上记录合并的数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存储介质产品存储计算机可读程序,该程序包括第一获取步骤,获取视频数据、音频数据或搜索数据;第二获取步骤,获取具有可变长度并与通过第一获取步骤处理获取的数据有关的辅助数据;选择步骤,从通过第一获取步骤处理获取的数据和通过第二获取步骤处理获取的数据中选择一个作为第一组数据;第三获取步骤,获取包含与第一组数据有关的子代码的第二组数据;合并步骤,合并第一组数据和第二组数据,以便将第一组数据和第二组数据连续排列在磁带的轨道上,不会相互隔开;和供给步骤,将通过合并步骤处理合并的数据供给旋转头,以在磁带上记录合并的数据。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磁带格式中,记录包括视频数据、音频数据或搜索数据,或包括具有可变长度并与视频数据、音频数据或搜索数据有关的辅助数据的第一组数据,以及包括与视频数据、音频数据或搜索数据有关的子代码的第二组数据,以便第一组数据和第二组数据连续排列在磁带的轨道上,不会相互隔开。使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磁带记录设备、磁带记录方法、和存储计算机可读程序的存储介质产品,获取视频数据、音频数据或搜索数据,并获取具有可变长度并与上述获取的数据有关的辅助数据。从这两类获取的数据中选择一个作为第一组数据;并获取包含与第一组数据有关的子代码的第二组数据。合并第一组数据和第二组数据,以便将第一组数据和第二组数据连续排列在磁带的轨道上,不会相互隔开。合并的数据记录在磁带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磁带重放设备,包括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具有可变长度并与压缩的高清晰度或标准清晰度视频数据、音频数据或搜索数据有关的辅助数据作为第一组数据,或包含与第一组数据有关的子代码的第二组数据;解压缩单元,用于通过使用由获取单元获取的辅助数据或第二组数据,解压缩包含在使用旋转头从磁带中再现的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磁带记录设备,用于利用旋转头在磁带上记录数字数据,所述设备包括: 第一获取装置,用于获取视频数据、音频数据或搜索数据; 第二获取装置,用于获取具有可变长度并与所述第一获取装置获取的数据有关的辅助数据; 选择装置,用于从所述第一获取装置获取的数据和所述第二获取装置获取的数据中选择一个作为第一组数据; 第三获取装置,用于获取包含与所述第一组数据有关的子代码的第二组数据; 合并装置,用于合并所述第一组数据和所述第二组数据,以便将所述第一组数据和所述第二组数据连续排列在所述磁带的轨道上而不相互隔开;和 供给装置,用于将所述合并装置合并的数据供给所述旋转头,以在所述磁带上记录合并的数据。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阿部文善田内洋一郎小谷保孝香西俊范
申请(专利权)人:索尼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