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高密度建成区河道的斜坡式生态复合型护岸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4392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8 15:12
一种用于高密度建成区河道的斜坡式生态复合型护岸结构,它涉及河道改造技术领域。其在河道的两岸设置有第二生态挡墙,第二生态墙呈斜坡状设置,第二生态墙一端连接河道,另一端连接有亲水平台,倾斜设置的第二生态墙可以有效地防止河水外涌。亲水平台可供人员行走或娱乐,在亲水平台远离第二生态墙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生态墙,第一生态墙同样呈倾斜状设置,使得在汛期及其它河道水流量大的情况下,第一生态墙可对河水进行一个约束,防止洪涝的情况发生。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既能保证河道水安全,又能对周边建设的景观起到美化的优势。又能对周边建设的景观起到美化的优势。又能对周边建设的景观起到美化的优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高密度建成区河道的斜坡式生态复合型护岸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河道改造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高密度建成区河道的斜坡式生态复合型护岸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当前由于城市发展迅速,建设过程中对环境产生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城市的水生态、水安全治理等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为了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满足防洪标准的前提下,将河流打造成一个植物景观丰富、地域文化突出、水碧景美的绿色生态景观河,对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亟需水安全治理与生态、景观相结合的河道规划设计,使城市环境得到美化,居民的生活幸福感提升。
[0003]针对城市密集开发区域中的河道设计,传统的流域水安全治理往往是河道硬化、渠化,甚至覆盖河道,不适合水生物的生长,水体自净能力差,也不利于回补地下水,缺乏景观工程,要想使城市得到美化、水利工程与生态和谐发展,就要在满足防洪要求的前提下,结合自身实际在水安全治理建设中融入生态、景观元素。因此,在河道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河道生态环境,增加水生物及植物多样性,同时增加符合当地特色景观元素。营造自然、秀美、宜人的滨水景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用于高密度建成区河道的斜坡式生态复合型护岸结构,具有既能保证河道水安全,又能对周边建设的景观起到美化的优势,且通过比选多种岸墙结构方案,结合场地现有空间可利用条件等,对河道采用复合型断面设计,以达到最佳视觉效果。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护岸结构包括:生态挡墙,所述生态挡墙设置有不少于两个子挡墙,且其中一个子挡墙靠近河道边缘设置,另一个子挡墙远离所述河道的边缘设置,两者之间设置有亲水平台,所述生态挡墙高于所述河道;及,巡堤路,所述巡堤路设置于远离所述河道的一侧,所述生态挡墙设置于所述巡堤路与所述河道之间,所述巡堤路高于所述生态挡墙。
[0006]优选的,所述子挡墙设置有两个,分别为第一生态挡墙及第二生态挡墙。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生态挡墙倾斜设置,其偏高的一侧与所述巡堤路连接,其偏低的一侧与所述亲水平台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第二生态挡墙倾斜设置,其偏高的一侧连接所述亲水平台,其偏低的一面连接所述河道边缘。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生态挡墙与所述第二生态挡墙均呈阶梯状设置。
[0010]优选的,所述河道底部设置有土工布。
[0011]优选的,所述河道两侧均设置有所述生态挡墙,所述亲水平台相对应得也设置有两条。
[0012]优选的,所述河道两侧均设置有巡堤路。
[0013]优选的,所述生态挡墙用于种植喜湿植物。
[0014]优选的,所述亲水平台可为水泥地、鹅卵地路及瓷砖地等中的任意一种。
[00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有益效果为:
[0016]1、在河道的两岸设置有第二生态挡墙,第二生态墙呈斜坡状设置,第二生态墙一端连接河道,另一端连接有亲水平台,倾斜设置的第二生态墙可以有效地防止河水外涌。亲水平台可供人员行走或娱乐,在亲水平台远离第二生态墙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生态墙,第一生态墙同样呈倾斜状设置,使得在汛期及其它河道水流量大的情况下,第一生态墙可对河水进行一个约束,防止洪涝的情况发生。
[0017]2、远离河道的一侧设置有巡堤路,巡堤路供人们行走或可供车辆行驶,第一生态挡墙与第二生态挡墙均设置于巡堤路与河道之间,巡堤路高于第二生态挡墙,巡堤路与第二生态挡墙的较高一侧连接,其与亲水平台平齐,巡堤路可包含人行道、车行道、绿化带任意一种或多种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的剖视图。
[0021]附图标记说明:1、地面;2、第一生态挡墙;3、亲水平台;4、第二生态挡墙;5、土工布;6、巡堤路。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3]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0024]本实施例涉及一种用于高密度建成区河道的斜坡式生态复合型护岸结构,如图1所示:
[0025]在河道的两岸设置有第二生态挡墙4,第二生态挡墙4呈斜坡状设置,其与河道大致呈︺型设置,以最大化地防止河道内的水流外溢,第二生态挡墙4一端连接河道,其连接方式优选为一体成型,第二生态挡墙4整个墙体与侧方向的地面1贴和,使得其稳固性得到显著提高。
[0026]需要补充地是,第二生态挡墙4的另一端连接有亲水平台3,亲水平台3可以在河道旱期或者其它水流量不大的时候,可作为人们戏水玩耍的一个平台,倾斜设置的第二生态挡墙4可以有效地防止河水外涌。亲水平台3嵌入地面1或突出与地面1均可。
[0027]优选的,亲水平台3可为水泥地、鹅卵地路及瓷砖地等中的任意一种。当亲水平台3
为瓷砖时,其上设置有防滑纹路。
[0028]需要补充地是,在亲水平台3远离第二生态挡墙4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生态挡墙2,第一生态挡墙2同样呈倾斜状设置,其倾斜方向与第二生态挡墙4倾斜方向相同,使得在汛期及其它河道水流量大的情况下,第一生态挡墙2可对河水进行一个约束,防止洪涝的情况发生。
[0029]需要补充的是,第一生态挡墙2与第一生态挡墙2均呈阶梯状设置,并在其每一个排阶梯上均设置有喜湿植物种植部,从而可供喜湿植物生长或可供人工种植,从而可将河流打造成一个植物景观丰富、地域文化突出、水碧景美的绿色生态景观河,对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0030]需要补充的是,喜湿植物包括铜钱草、水竹及绿萝等。
[0031]需要补充的是,第一生态挡墙2的阶梯数目多于第二生态挡墙4的阶梯数目,相对应地,第一生态挡墙2地长度与高度均大于第二生态挡墙4,这样设置地第二生态挡墙4可以有效提高整个护岸结构的经流大小,可以供更多量的水在其中流淌,使其可以有效防止洪灾或水涝。
[0032]优选地,巡堤路6设置于远离河道的一侧,第一生态挡墙2与第二生态挡墙4均设置于巡堤路6与河道之间,巡堤路6高于第二生态挡墙4,巡堤路6与第二生态挡墙4的较高一侧连接,其与亲水平台3平齐,巡堤路6可包含人行道、车行道、绿化带任意一种或多种。
[0033]优选地,在河底面设置有土工布5,土工织物因其强度高、弹性好、耐磨、耐腐蚀和隔离过滤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高密度建成区河道的斜坡式生态复合型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岸结构包括:生态挡墙,所述生态挡墙设置有不少于两个子挡墙,且其中一个子挡墙靠近河道边缘设置,另一个子挡墙远离所述河道的边缘设置,两者之间设置有亲水平台(3),所述生态挡墙高于所述河道;及,巡堤路(6),所述巡堤路(6)设置于远离所述河道的一侧,所述生态挡墙设置于所述巡堤路(6)与所述河道之间,所述巡堤路(6)高于所述生态挡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高密度建成区河道的斜坡式生态复合型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子挡墙设置有两个,分别为第一生态挡墙(2)及第二生态挡墙(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高密度建成区河道的斜坡式生态复合型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生态挡墙(2)倾斜设置,其偏高的一侧与所述巡堤路(6)连接,其偏低的一侧与所述亲水平台(3)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高密度建成区河道的斜坡式生态复合型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生态挡墙(4)倾斜设置,其偏高的一侧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远深彭伟斌严格梁宝丹孔丽洪赵家慧刘喆李运克张蒙邹雨良罗旋胡灿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深水水务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