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固液危废物及无机高含硫杂盐综合利用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14295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8 15: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固液危废物处理技术领域,为有机固液危废物及无机高含硫杂盐综合利用处理系统;包括无机高含硫杂盐处理段、有机固液危废物处理段、含硫烟气处理段;无机高含硫杂盐处理段包括第一全氧焚烧炉;有机固液危废物处理段包括第二全氧焚烧炉、余热利用锅炉、除尘净化装置;第一全氧焚烧炉通过烟气管道与第二全氧焚烧炉相连接;第二全氧焚烧炉的烟气出口与余热利用锅炉相连接;余热利用锅炉与除尘净化装置相连接;含硫烟气处理段包括多级转化塔,多级转化塔连接有碱液储罐;除尘净化装置通过管道与多级转化塔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消耗大量的工业杂盐固废及有机固液危废物,解决了焦化企业有机固液危废物及无机高含硫杂盐处理回收的问题。盐处理回收的问题。盐处理回收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有机固液危废物及无机高含硫杂盐综合利用处理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固液危废物处理
,具体为有机固液危废物及无机高含硫杂盐综合利用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焦炭及下游产品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工业高含硫杂盐,工业含硫杂盐含量75%左右,同时也会产生大量固液危废物,如:润滑油类、液压油类、油漆类、废铁桶、废塑料类等,该有机固液危废物及无机高含硫杂盐处置不当将会产生新的环保问题。现有技术中,将各种危废综合处理的适宜性较差,不能有效的对多种危废进行适当处理并回收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有机固液危废物及无机高含硫杂盐综合利用处理系统。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有机固液危废物及无机高含硫杂盐综合利用处理系统,包括无机高含硫杂盐处理段、有机固液危废物处理段、含硫烟气处理段;
[0006]所述的无机高含硫杂盐处理段包括第一全氧焚烧炉;所述第一全氧焚烧炉设置有加料斗;所述第一全氧焚烧炉的出料口处设置有制块装置;
[0007]所述的有机固液危废物处理段包括第二全氧焚烧炉、余热利用锅炉、除尘净化装置;所述第一全氧焚烧炉通过烟气管道与第二全氧焚烧炉相连接;所述第二全氧焚烧炉的烟气出口与余热利用锅炉相连接;第二全氧焚烧锅炉连接有金属熔体储槽;所述余热利用锅炉通过含硫烟气管道与除尘净化装置相连接;
[0008]所述的含硫烟气处理段包括多级转化塔,所述多级转化塔通过碱液泵连接有碱液储罐;所述除尘净化装置通过管道与多级转化塔相连接,多级转化塔连接有离心机。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全氧焚烧炉为卧式炉,所述的第二全氧焚烧炉为立式炉。
[0010]进一步的,所述制块装置的出料口连接有冷却输送装置。
[0011]进一步的,所述余热利用锅炉的烟气出口设置有冷却水喷雾装置。
[0012]进一步的,所述除尘净化装置包括除尘机和净化塔,所述含硫烟气管道经过除尘机连接至净化塔。
[0013]进一步的,所述多级转化塔包括相串联的一级转化塔、二级转化塔和三级转化塔;所述净化塔的烟气出口通过管路与一级转化塔相连接。
[0014]进一步的,所述三级转化塔的烟气出口通过排烟管路与废气吸收塔相连接;所述废气吸收塔与烟囱相连接。
[0015]更进一步的,所述排烟管路设置有负压风机。
[0016]更进一步的,所述废气吸收塔为活性炭吸收塔。
[0017]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所产生的有益效果为:
[0018]本技术以有机固液危废物及无机高含硫杂盐为主要原料,通过卧式全氧焚烧炉处理无机高含硫杂盐,通过立式全氧焚烧炉处理有机固液危废物,所产生的烟气统一集中处理;一段卧式全氧焚烧炉中原料无机高含硫杂盐主要以钠盐为主,在焚烧炉中加配一定二氧化硅,可以生产硅酸钠;二段立式全氧焚烧炉一方面将各种分类含金属固废熔化后生产相应金属熔体,另一方面各种可燃油脂、塑料焚烧提高大量余热与一段烟气一起为余热锅炉提高热能;三段除尘后的高含硫的烟气采用碱法除去硫产生焦亚硫酸钠产品。
[0019]采用本技术系统设备每年可以消耗约10万吨工业杂盐固废及3万吨有机固液危废物,同时生产3万吨硅酸钠及12万吨焦亚硫酸钠、大量蒸气、焚烧金属熔体等。解决了焦化企业有机固液危废物及无机高含硫杂盐处理回收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所述有机固液危废物及无机高含硫杂盐综合利用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所述无机高含硫杂盐处理段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所述有机固液危废物处理段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所述含硫烟气处理段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

无机高含硫杂盐处理段、11

卧式全氧焚烧炉、12

加料斗、13

压块机、14

带式冷却输送机、15

硅酸钠储槽、16

烟气管道;
[0025]2‑
有机固液危废物处理段、21

立式全氧焚烧炉、22

蒸汽锅炉、23

除尘机、24

净化塔、25

金属熔体储槽;
[0026]3‑
含硫烟气处理段、31

一级转化塔、32

二级转化塔、33

三级转化塔、34

碱液泵、35

碱液储罐、36

离心机、37

活性炭吸收塔、38

钢烟囱、39

负压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但保护范围不被此限制。
[0028]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有机固液危废物及无机高含硫杂盐综合利用处理系统,包括无机高含硫杂盐处理段1、有机固液危废物处理段2、含硫烟气处理段3;
[0029]如图2所示,所述的无机高含硫杂盐处理段1包括卧式全氧焚烧炉11;卧式全氧焚烧炉11设置有加料斗12;卧式全氧焚烧炉12的出料口处设置有压块机13,压块机13的出料口下方设置有带式冷却输送机14,带式冷却输送机的下料口处设置有硅酸钠储槽15。
[0030]如图3所示,有机固液危废物处理段2包括立式全氧焚烧炉21、蒸汽锅炉22、除尘机23和净化塔24;卧式全氧焚烧炉11通过烟气管道16与立式全氧焚烧炉21相连接,立式全氧焚烧炉21底部设置有金属熔体出料口,金属熔体出料口处设置有金属熔体储槽25;立式全氧焚烧炉21的烟气出口与蒸汽锅炉22相连接;蒸汽锅炉22的烟气出口设置有冷却水喷雾器。蒸汽锅炉22的烟气出口通过含硫烟气管道经过除尘机23连接至净化塔24。
[0031]如图4所示,含硫烟气处理段3包括多级转化塔,多级转化塔包括相串联的一级转
化塔31、二级转化塔32和三级转化塔33;净化塔24的烟气出口通过管路与一级转化塔31相连接。一级转化塔31、二级转化塔32和三级转化塔33均通过碱液泵34连接有碱液储罐35;一级转化塔31连接有离心机36。三级转化塔33的烟气出口通过排烟管路与活性炭吸收塔37相连接;活性炭吸收塔37与钢烟囱38相连接。排烟管路上设置有负压风机39。
[0032]工作过程为:无机高含硫杂盐75%按比例加配25%二氧化硅,加入卧式全氧焚烧炉11,熔化采用全氧燃烧,温度控制在1500℃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有机固液危废物及无机高含硫杂盐综合利用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无机高含硫杂盐处理段(1)、有机固液危废物处理段(2)、含硫烟气处理段(3);所述的无机高含硫杂盐处理段(1)包括第一全氧焚烧炉;所述第一全氧焚烧炉设置有加料斗;所述第一全氧焚烧炉的出料口处设置有制块装置;所述的有机固液危废物处理段(2)包括第二全氧焚烧炉、余热利用锅炉、除尘净化装置;所述第一全氧焚烧炉通过烟气管道与第二全氧焚烧炉相连接;所述第二全氧焚烧炉的烟气出口与余热利用锅炉相连接;第二全氧焚烧锅炉连接有金属熔体储槽;所述余热利用锅炉通过含硫烟气管道与除尘净化装置相连接;所述的含硫烟气处理段(3)包括多级转化塔,所述多级转化塔通过碱液泵连接有碱液储罐;所述除尘净化装置通过管道与多级转化塔相连接,多级转化塔连接有离心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固液危废物及无机高含硫杂盐综合利用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全氧焚烧炉为卧式炉,所述的第二全氧焚烧炉为立式炉。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固液危废物及无机高含硫杂盐综合利用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卫平彭波李永贵张德胜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华康绿色建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