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型模块化多种垃圾协同处理的焚烧处理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32131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1 10: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小型模块化多种垃圾协同处理的焚烧处理模块,用于对多种固体废弃物混合物及流体废弃物进行无害化焚烧处理,采用机械式焚烧炉排炉作为主焚烧设备,焚烧炉炉膛两侧设有燃烧器辅助焚烧,焚烧炉炉膛顶部设有污泥直燃进料设备,可以将污泥直接喷入焚烧炉炉膛干化并焚烧,下方有一次风机根据焚烧炉炉膛燃烧状况供给焚烧炉炉膛内燃烧所需风量,焚烧过程及完成后由水冷螺旋出渣设备将冷却后的灰渣排出系统,焚烧炉炉膛燃烧后的烟气进入二次燃烧室,在二次风进风控制及燃烧器的调整下保证烟气在≥850℃的温度下停留至少2s,接着进入后端小型模块化多种垃圾协同处理系统的热烟气余热利用模块。的热烟气余热利用模块。的热烟气余热利用模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型模块化多种垃圾协同处理的焚烧处理模块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垃圾处理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小型模块化多种垃圾协同处理的焚烧处理模块。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小规模、模块化、灵活性高、适应性强的小型化可移动垃圾焚烧系统还没有形成成熟的市场规模,但一些交通不便、垃圾处理量不大且不连续但又具备多种垃圾无害化处理的需求却有很多,所以小型模块化多种垃圾焚烧处理系统是一个市场广阔且需求迫切的发展方向。
[0003]公布号为CN 104061576 B,专利名称为车载式垃圾焚烧炉公开了一种车载式垃圾焚烧炉,该技术方案具有以下缺点:第一、炉床不能调节床层上垃圾的焚烧,难以保证燃尽率;第二、排渣床并未考虑冷却措施,实际运行中会对设备造成损害;第三、所述技术方案既然为车载式,则必然空间有限,而其在技术方案中加入了热交换器、脱硫除味器、除尘器等设备,部件较多,现实中较难实现。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小型模块化多种垃圾协同处理的焚烧处理模块,适用于小型模块化多种垃圾协同处理系统的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型模块化多种垃圾协同处理的焚烧处理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箱体内部的:焚烧炉炉膛(405),设置在所述箱体内部且临近箱体一端,所述焚烧炉炉膛(405)的顶部通过污泥进料装置(403)与开设在箱体一端箱壁上部的污泥直燃进料口(K01)连接;布料装置(404),位于所述焚烧炉炉膛(405)前端,所述布料装置(404)的进料口通过管道与设置在箱体一端箱壁上的混合固废进料口(K02)连接,布料装置的布料口将输送来的混合固废均匀的散布于位于所述焚烧炉炉膛(405)下端的机械式焚烧炉排(406)上燃烧处理;烟气二次燃烧室(411),其一端与所述焚烧炉炉膛(405)后端连接,另一端向箱体另一端方向延伸直至与设置在箱体顶部箱壁上的焚烧热烟气出口(K05)连接;落灰斗(407),设置在所述机械式焚烧炉排(406)下端,用于收集焚烧后的灰渣;所述落灰斗(407)的下方通过排渣装置(409)与开设在所述箱体一侧箱壁底部的炉渣排渣口(K07)连接;一次风控制管路(408)与二次风控制管路(410),其中,所述一次风控制管路(408)从落灰斗(407)中间穿入,用于为焚烧炉炉膛内的高效燃烧及所述机械式焚烧炉排的空气冷却提供必要的空气量;所述二次风控制管路(410)从所述烟气二次燃烧室(411)穿入,用于为烟气二次燃烧室(411)提供所需风量;一、二次风进风主管路(412),位于所述焚烧炉炉膛(405)后端,一、二次风进风主管路(412)的一端与开设在所述箱体顶部上的一、二次风进风口(K06)连接,一、二次风进风主管路(412)的另一端分成两个进风支管,其中一个进风支管与所述一次风控制管路(408)连接,另一个进风支管与所述二次风控制管路(410)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模块化多种垃圾协同处理的焚烧处理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式焚烧炉排(406)包括:框架结构、固定炉排、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晓鹏胡利华郭镇宁张琳韩兆玉章鹏飞常峥峰雒飞刘永付
申请(专利权)人:光大环保技术研究院南京有限公司光大环保技术研究院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