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支护桩及支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4128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8 15:06
本申请涉及堤岸建设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支护桩及支护结构。包括桩体,所述桩体的横截面为矩形,所述桩体的侧面上开设有用于容纳水生生物的凹槽,所述凹槽从所述桩体的一端面沿所述桩体的轴向向下延伸设置。多个所述支护桩之间依次以带有所述止水槽的侧面互相贴合,任意两所述支护桩相接侧面的两所述止水槽围成有用于注浆的通槽。本申请具有使水生生物能够附着于支护桩上生长繁殖的效果。物能够附着于支护桩上生长繁殖的效果。物能够附着于支护桩上生长繁殖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支护桩及支护结构


[0001]本申请涉及堤岸建设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支护桩及支护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预制混凝土支护桩是近年逐步在河岸挡土、建筑基坑等围护结构上应用的一种新型混凝土构件,对比传统水利工程使用的抛石护岸、灌填桩、重力式挡墙等结构,混凝土支护桩具有施工方便、节省用料、施工质量可控性强等多种优势,近年来广泛应用于江河湖泊的整治和加固、农田水利建设。
[0003]相关技术中,使用打桩设备将预制混凝土支护桩打入堤岸的土层内,相邻的支护桩依次紧密排列,从而形成一个对堤岸泥土的阻挡面,而支护桩在使用模具制作时,支护桩的外侧面通常是光滑的,使得水生生物难以附着在支护桩上生长繁殖,造成近堤岸生态空间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使水生生物能够附着于支护桩上生长繁殖,本申请提供一种支护桩及支护结构。
[0005]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支护桩及支护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支护桩,包括桩体,所述桩体的横截面为矩形,所述桩体的侧面上开设有用于容纳水生生物的凹槽,所述凹槽从所述桩体的一端面沿所述桩体的高度方向向下延伸设置。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栖息生长在水岸边的水生生物可以在支护桩的凹槽内生长繁殖,有利于降低堤岸建设对水生生物繁衍的不良影响,同时使得堤岸景致更加美观。
[0008]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凹槽的内壁形成有摩擦粗糙面。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光滑的凹槽内壁表面相比,粗糙的内壁表面使得水生生物在凹槽内附着的更加牢靠,进而减少了水生生物被水流冲出凹槽的情况的发生,有利于水生生物的附着生长。
[0010]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桩体的相背两侧面上均开设所述凹槽,所述凹槽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桩体的轴向,且所述凹槽贯穿所述桩体的轴向两端,两所述凹槽关于所述桩体轴线中心对称。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制桩设备模具腔一次成型两个支护桩时,位于模具腔中心处形成的离心孔在脱模时一分为二,形成为两支护桩各自侧面的一个凹槽,如此设计便于一模两腔制备支护桩。
[0012]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桩体的相背两侧面开设有用于灌填注浆料的止水槽,所述止水槽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桩体的轴向,且所述止水槽贯穿所述桩体的轴向两端,所述桩体相背两面的两所述止水槽关于所述桩体轴线中心对称。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堤岸插入支护桩时,支护桩间以止水槽所在侧面相贴
合,将注浆料填充在止水槽内,可以将两支护桩连接起来,并封堵相邻两个支护桩之间的缝隙,能够有效减少水流将泥土从相邻的支护桩的缝隙中冲出情况的发生。
[0014]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桩体内沿轴向设置有若干根预应力钢筋,所述桩体内位于两端面处设置有若干连接套筒,所述连接套筒与所述预应力钢筋连接。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制备时对预应力钢筋进行放张,增加了脱模后支护桩的强度,通过在预应力钢筋两端设置连接套筒,使连接套筒作为在放张时预应力钢筋与放张设备间的衔接件,提升了放张设备预应力钢筋连接时的便捷性和稳定性。
[0016]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桩体的端面设置有端板,所述连接套筒靠近所述桩体端面的一端贯穿并连接所述端板。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干连接套筒与端板连接,使得支护桩在放张后,若干预应力钢筋上的预应力通过端板均匀分布在桩体的端面,并向桩体内部传递,使得连接套筒外侧的混凝土受力均匀,桩体的强度得到提升。
[0018]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连接套筒的外侧固定套设有压环,所述压环固定连接所述桩体的端部。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干连接套筒与压环连接,使得支护桩在放张后,若干预应力钢筋上的预应力通过压环分布在桩体的端面,并向桩体内部传递,桩体的强度得到提升,与使用端板相比,使用压环有利于在保证桩体端面受力均匀分布的基础上减少相应金属材料的使用。
[0020]一种支护桩的支护结构,包括多个支护桩,多个所述支护桩之间依次以带有所述止水槽的侧面互相贴合,任意两所述支护桩相接侧面的两所述止水槽围成有用于注浆的通槽,所述通槽内设置有注浆层。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两个支护桩相接触的两止水槽围成了一个通槽,在通槽中灌填满具有防水和连接作用的注浆料,注浆料在凝固后形成注浆层,注浆层将相邻的两个支护桩连接起来,同时封堵了相邻两个支护桩之间的缝隙,能够有效减少水流将泥土从相邻的支护桩的缝隙中冲出情况的发生;
[0022]支护结构提升了对支护桩对堤岸处土壤的围挡保护效果,有利于减少支护桩倾斜乃至倾倒情况的发生。
[0023]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4]1.通过在支护桩侧面开设凹槽,使得栖息生长在水岸边的水生生物可以在支护桩的凹槽内生长繁殖,在凹槽上设置摩擦粗糙面,可以使水生生物在凹槽内附着的更加牢靠,减少了被水流冲出凹槽的情况的发生,有利于水生生物的生长繁殖,同时使得堤岸景致更加美观;
[0025]2.通过在支护桩侧面开设止水槽,并在两支护桩横向连接时向两止水槽形成的通槽内灌填注浆料以形成注浆层,封堵了相邻两个支护桩之间的缝隙,能够有效减少水流将泥土从相邻的支护桩的缝隙中冲出情况的发生;
[0026]3.通过在支护桩两端设置连接套筒,提高了对预应力钢筋放张时放张装置与预应力钢筋连接的便捷性和稳定性;在连接套筒两端连接端板或压环,可以使得支护桩在放张后,若干预应力钢筋上的预应力通过端板均匀分布在桩体的端面,并向桩体内部传递,使得连接套筒外侧的混凝土受力均匀,桩体的强度得到提升;
[0027]4.通过将数个支护桩横向排列成支护结构并设置在堤岸,支护结构提升了对支护桩对堤岸处土壤的围挡保护效果,有利于减少支护桩倾斜乃至倾倒情况的发生。
附图说明
[0028]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1中的支护桩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1中的支护桩的内部结构剖视图。
[0030]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1中的用于体现连接套筒及卡接环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1中的支护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2中的支护桩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3]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2中的支护桩的内部结构剖视图。
[0034]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2中的支护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3中的支护桩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6]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3中的支护桩的内部结构剖视图。
[0037]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3中的支护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8]附图标记说明,1、桩体;11、凹槽;111、摩擦粗糙面;12、止水槽;2、预应力钢筋;21、端头;3、连接套筒;31、卡接环;4、端板;41、阶梯孔一;5、压环;51、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护桩,其特征在于:包括桩体(1),所述桩体(1)的横截面为矩形,所述桩体(1)的侧面上开设有用于容纳水生生物的凹槽(11),所述凹槽(11)从所述桩体(1)的一端面沿所述桩体(1)的轴向向下延伸设置,所述桩体(1)的相背两侧面开设有用于灌填注浆料的止水槽(12),所述止水槽(12)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桩体(1)的轴向,且所述止水槽(12)贯穿所述桩体(1)的轴向两端,所述桩体(1)相背两面的两所述止水槽(12)关于所述桩体(1)轴线中心对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支护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11)的内壁形成有摩擦粗糙面(11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支护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桩体(1)的相背两侧面均开设所述凹槽(11),且所述凹槽(11)贯穿所述桩体(1)的轴向两端,两所述凹槽(11)关于所述桩体(1)轴线中心对称。4.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缪海林许德刚陈育志陈晓洪于闯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汇联建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