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腔结构及热风干燥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3667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8 14: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风腔结构及热风干燥炉,适用于干燥设备技术领域。该风腔结构安装包括:由主壳体被隔板间隔划分形成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设置在主壳体的同侧端面上,且分别与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对应的送风口和回风口;设置在第一腔体的与隔板相对的侧面上的送风网孔板;设置在第二腔体的与隔板相对的侧面上的回风网孔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用于送风的第一腔体与用于接收回风的第二腔室集中在一个主腔体中,使风腔结构兼具送风与回风功能,风腔结构紧凑,不仅节省材料,性价比高,而且该风腔结构能够设置于连续多组循环风路的中间部位,多组风路同时循环,从而形成稳定风场,达到均匀送风的目的。均匀送风的目的。均匀送风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风腔结构及热风干燥炉


[0001]本技术涉及干燥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风腔结构及热风干燥炉。

技术介绍

[0002]热风干燥炉(例如,碳纤维生产线的热风干燥炉)采用循环热风将热量传递给物料,使炉内物料上的水分与物料脱离,并将蒸发出的水汽排出。为了保障烘干效果,需要炉内风场相对均匀,然而,目前热风干燥炉只在首尾两端设置送风腔体与回风腔体来布设管道,此种布设方式很难实现均匀风场,尤其是在干燥炉的炉体较长时更难以实现均匀风场。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腔结构及热风干燥炉,解决现有技术中很难实现均匀风场的技术问题。
[0004]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风腔结构,应用在热风干燥设备中,该风腔结构能够为第一循环风路送风的同时接收第二循环风路的回风,该风腔结构包括:由主壳体被隔板间隔划分形成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设置在主壳体的同侧端面上,且分别与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对应的送风口和回风口;设置在第一腔体的与隔板相对的侧面上的送风网孔板;设置在第二腔体的与隔板相对的侧面上的回风网孔板;其中,第一循环风路的风经由送风口进入第一腔体,并经由送风网孔板离开第一腔体;第二循环风路的风经由回风网孔板进入第二腔室,并经由回风口离开第二腔室。
[0005]在一个实施例中,风腔结构还包括:设置在第一腔体内,靠近送风网孔板且与送风网孔板平行的格栅板。
[0006]在一个实施例中,风腔结构还包括:设置在第一腔体内的风腔斜板,其中,风腔斜板越靠近送风口与隔板的距离越小。
[0007]在一个实施例中,风腔斜板位于第一腔体的对角线上,风腔斜板靠近送风口的一端与隔板相接触,风腔斜板远离送风口的一端与格栅板相接触。
[0008]在一个实施例中,送风网孔板上的多个送风网孔呈阵列排布。
[0009]在一个实施例中,回网孔板上的多个回风网孔设置在回网孔板的两端。
[0010]在一个实施例中,多个回风网孔的大小不相同。
[0011]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热风干燥炉,包括:沿着热风干燥炉的送风方向依次设置的独立送风腔、如上述任一实施例的风腔结构和独立回风腔,其中,独立送风腔送出的风,经由风腔结构的回风网孔板进入风腔结构的第二腔室,并经由风腔结构的回风口离开第二腔室,从第二腔室离开的风继续进入独立送风腔,从而形成第二循环风路;独立回风腔送出的风,经由风腔结构的送风口进入第一腔体,并经由送风网孔板离开第一腔体,从第一腔体离开的风继续进入独立回风腔,从而形成第一循环风路。
[0012]在一个实施例中,独立送风腔与第一腔体的尺寸相同,独立回风腔与第二腔体的
尺寸相同。
[001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风腔结构,将用于送风的第一腔体与用于接收回风的第二腔室集中在一个主腔体中,使风腔结构兼具送风与回风功能,风腔结构紧凑,不仅节省材料,性价比高,而且该风腔结构能够设置于连续多组循环风路的中间部位,多组风路同时循环,从而形成稳定风场,达到均匀送风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4]通过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公开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公开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公开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
[0015]图1所示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风腔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所示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风腔结构的应用场景的示意图。
[0017]图3所示为图1所示实施例提供的风腔结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下面结合图1至图3举例说明本技术提及的风腔结构及热风干燥炉。
[0020]技术实施例提及的风腔结构应用在热风干燥设备中,能够为热风干燥设备中的第一循环风路送风的同时接收第二循环风路的回风。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提及的风腔结构不仅能够应用于热风干燥炉,还能应用于其它热风干燥设备,例如,热风干燥箱。
[0021]图1所示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风腔结构的结构示意图。该风腔结构20包括:第一腔体21、第二腔体22、送风口211、回风口221、送风网孔板212和回风网孔板222。
[0022]由主壳体被隔板间隔划分形成的第一腔体21和第二腔体22;设置在主壳体的同侧端面上,且分别与第一腔体21和第二腔体22对应的送风口211和回风口221;设置在第一腔体21的与隔板相对的侧面上的送风网孔板212;设置在第二腔体22的与隔板相对的侧面上的回风网孔板222。
[0023]下面结合应用场景,阐述该风腔结构20在两个风路循环风路中的作用,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实施例以风腔结构20应用在热风干燥炉为例进行后续说明。
[0024]图2所示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风腔结构的应用场景的示意图。具体地,该风腔结构20应用于热风干燥炉中。结合图1和图2所示,热风干燥炉包括:沿着热风干燥炉的预设的送风方向(图2所示的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的独立送风腔10、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风腔结构20和独立回风腔30。
[0025]结合图2所示布置方式,阐述该风该腔结构在第一循环风路(图2中箭头A的方向为第一循环风路的整体循环方向)和第二循环风路(图2中箭头B的方向为第二循环风路的整体循环方向)中的作用。
[0026]如图2中箭头B的方向,独立送风腔1010送出的风,经由风腔结构2020的回风网孔板222进入风腔结构20的第二腔室,并经由风腔结构20的回风口221离开第二腔室,从第二腔室离开的风继续进入独立送风腔10,从而形成第二循环风路。
[0027]如图2中箭头A的方向,独立回风腔30送出的风,经由风腔结构20的送风口211进入第一腔体21,并经由送风网孔板212离开第一腔体21,从第一腔体21离开的风继续进入独立回风腔30,从而形成第一循环风路。
[002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风腔结构20,将用于送风的第一腔体21与用于接收回风的第二腔室集中在一个主腔体中,使风腔结构20兼具送风与回风功能,风腔结构20紧凑,不仅节省材料,性价比高。
[0029]并且,该热风干燥炉由于将兼具送风与回风功能设置于独立送风腔10和独立回风腔30的中间,形成第二循环风路和第一循环风路,不仅提高烘干效率,而且,与现有技术中只在首尾只在长炉体的两端设置独立送风腔10与独立回风腔30相比,两组风路将长炉体划分两个较短的循环路径,两组较短风路同时循环,从而形成稳定风场,达到均匀送风的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腔结构,其特征在于,应用在热风干燥设备中,所述风腔结构能够为第一循环风路送风的同时接收第二循环风路的回风,所述风腔结构包括:由主壳体被隔板间隔划分形成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设置在所述主壳体的同侧端面上,且分别与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对应的送风口和回风口;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的与所述隔板相对的侧面上的送风网孔板;设置在所述第二腔体的与所述隔板相对的侧面上的回风网孔板;其中,所述第一循环风路的风经由所述送风口进入所述第一腔体,并经由所述送风网孔板离开所述第一腔体;所述第二循环风路的风经由所述回风网孔板进入所述第二腔体,并经由所述回风口离开所述第二腔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腔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内,靠近所述送风网孔板且与所述送风网孔板平行的格栅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腔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内的风腔斜板,其中,所述风腔斜板越靠近所述送风口与所述隔板的距离越小。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腔斜板位于所述第一腔体的对角线上,所述风腔斜板靠近所述送风口的一端与所述隔板相接触,所述风腔斜板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德明金振锋傅建根吴钟翔韩剑飞孙赫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精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