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渗透汽化膜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3610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8 14: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渗透汽化膜组件,具体包括:主体单元,包括套筒、设置于所述套筒内的渗透组件、设置于所述套筒与渗透组件之间用于密封的第一密封组件、设置于所述套筒上方的旋盖、设置于所述旋盖与渗透组件之间用于密封的第二密封组件,固定设置于所述旋盖上的进液管、以及固定设置于所述套筒底端的第二出液管,所述套筒内设有加热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渗透组件放入至套筒内,第二密封圈与环形缺口相配合,随后旋紧旋盖,旋盖向内运动,带动第三密封圈向下运动,挤压第四密封圈,使得内杆向内运动,带动密封活塞板向内运动,在气压的作用下使得第四密封圈向上挤压第三密封圈,保证了旋盖与渗透组件连接处的密封性。盖与渗透组件连接处的密封性。盖与渗透组件连接处的密封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渗透汽化膜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渗透汽化膜
,尤其涉及一种渗透汽化膜组件。

技术介绍

[0002]膜技术是一种新型分离技术,具有高效节能、过程易于控制、操作方便、便于放大与集成等优点,在新能源开发、资源优化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0003]近年来,随着膜材料制备技术的不断进步,面向多元液相体系的膜分离技术也得到了快速
[0004]发展,成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高新技术之一。
[0005]膜组件作为膜分离技术的关键设备,可分为板框式、卷式、管式及中空纤维式等几种。管式膜组件一般用于高温、腐蚀性强的苛刻环境,对密封要求较高。传统的管式膜密封结构使用密封圈进行密封,密封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传统的管式膜密封结构使用密封圈进行密封,密封效果较差”的缺陷,从而提出一种渗透汽化膜组件。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渗透汽化膜组件,具体包括:
[0009]主体单元,包括套筒、设置于所述套筒内的渗透组件、设置于所述套筒与渗透组件之间用于密封的第一密封组件、设置于所述套筒上方的旋盖、设置于所述旋盖与渗透组件之间用于密封的第二密封组件,固定设置于所述旋盖上的进液管、以及固定设置于所述套筒底端的第二出液管,所述套筒内设有加热板。
[0010]优选的,所述渗透组件包括环形板,所述环形板位于套筒内,所述环形板下方设有底座,所述环形板与底座之间设有渗透膜,所述底座底端固定穿插第一出液管,所述套筒底端开设有圆孔,所述第一出液管与圆孔相配合。
[0011]优选的,所述第一密封组件包括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设置在套筒顶端,所述第一密封圈上设有环形缺口,所述环形板顶端设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与环形缺口相匹配。
[0012]优选的,所述第二密封组件包括第三密封圈,所述第三密封圈设置在旋盖内顶壁上,所述旋盖与套筒相配合,所述环形板内固定连接有第四密封圈,所述第四密封圈下方设有多个抵压件。
[0013]优选的,所述抵压件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在环形板内壁上,所述固定板上固定连接有密封套杆,所述密封套杆上滑动穿插有内杆,所述内杆底端固定连接有密封活塞板,所述密封活塞板滑动连接在密封套杆内侧壁上。
[0014]优选的,所述套筒内侧壁上设有防腐层,所述防腐层为铬。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使用时,将渗透组件放入至套筒内,第一出液管通过圆孔,第二密封圈与环形缺口相配合,随后旋紧旋盖,使得旋盖向下挤压第二密封圈,保证了第二密封圈与第一密封圈连接处的密封性,旋盖向内运动,带动第三密封圈向下运动,挤压第四密封圈,使得内杆向内运动,带动密封活塞板向内运动,在气压的作用下使得第四密封圈向上挤压第三密封圈,保证了旋盖与渗透组件连接处的密封性,提升了该装置的密封效果。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渗透汽化膜组件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图1中A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图2中渗透组件处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图3中密封套杆处的截面示意图。
[0021]图中:1主体单元、11套筒、12渗透组件、121环形板、122底座、123渗透膜、124第一出液管、125圆孔、13第一密封组件、131第一密封圈、132环形缺口、133第二密封圈、14旋盖、15第二密封组件、151第三密封圈、152第四密封圈、153固定板、154密封套杆、155内杆、156密封活塞板、16进液管、17第二出液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4]参照图1

4,一种渗透汽化膜组件,具体包括:
[0025]主体单元1,包括套筒11、设置于套筒11内的渗透组件12、设置于套筒11与渗透组件12之间用于密封的第一密封组件13、设置于套筒11上方的旋盖14、设置于旋盖14与渗透组件12之间用于密封的第二密封组件15,固定设置于旋盖14上的进液管16、以及固定设置于套筒11底端的第二出液管17,套筒11内设有加热板。
[0026]渗透组件12包括环形板121,环形板121位于套筒11内,环形板121下方设有底座122,环形板121与底座122之间设有渗透膜123,底座122底端固定穿插第一出液管124,套筒11底端开设有圆孔125,第一出液管124与圆孔125相配合,使得使用时,使用者可将渗透组件12放入至套筒11内,对液体进行分离。
[0027]第一密封组件13包括第一密封圈131,第一密封圈131设置在套筒11顶端,第一密封圈131上设有环形缺口132,环形板121顶端设有第二密封圈133,第二密封圈133与环形缺口132相匹配,使得当渗透组件12放入至套筒11内时,可通过第二密封圈133与环形缺口132的配合对渗透组件12和套筒11的连接处进行密封。
[0028]第二密封组件15包括第三密封圈151,第三密封圈151设置在旋盖14内顶壁上,旋盖14与套筒11相配合,环形板121内固定连接有第四密封圈152,第四密封圈152下方设有多
个抵压件,通第四密封圈152与第三密封圈151的配合,使得环形板121与旋盖14连接处进行密封。
[0029]抵压件包括固定板153,固定板153固定连接在环形板121内壁上,固定板153上固定连接有密封套杆154,密封套杆154上滑动穿插有内杆155,内杆155底端固定连接有密封活塞板156,密封活塞板156滑动连接在密封套杆154内侧壁上,使得使用者通过旋盖14与套筒11的配合将套筒11顶端封闭时,可带动第三密封圈151向内运动,挤压第四密封圈152,使得内杆155向内运动,带动密封活塞板156向内运动,在气压的作用下使得第四密封圈152向上挤压第三密封圈151,保证了旋盖14与渗透组件12连接处的密封性。
[0030]套筒11内侧壁上设有防腐层,防腐层为铬,避免套筒11发生锈蚀,延长了该装置的使用寿命。
[0031]本技术中,使用者使用该装置时,将渗透组件12放入至套筒11内,第一出液管124通过圆孔125,第二密封圈133与环形缺口132相配合,随后旋紧旋盖14,使得旋盖14向下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渗透汽化膜组件,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主体单元(1),包括套筒(11)、设置于所述套筒(11)内的渗透组件(12)、设置于所述套筒(11)与渗透组件(12)之间用于密封的第一密封组件(13)、设置于所述套筒(11)上方的旋盖(14)、设置于所述旋盖(14)与渗透组件(12)之间用于密封的第二密封组件(15),固定设置于所述旋盖(14)上的进液管(16)、以及固定设置于所述套筒(11)底端的第二出液管(17),所述套筒(11)内设有加热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渗透汽化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渗透组件(12)包括环形板(121),所述环形板(121)位于套筒(11)内,所述环形板(121)下方设有底座(122),所述环形板(121)与底座(122)之间设有渗透膜(123),所述底座(122)底端固定穿插第一出液管(124),所述套筒(11)底端开设有圆孔(125),所述第一出液管(124)与圆孔(125)相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渗透汽化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组件(13)包括第一密封圈(131),所述第一密封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世博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世创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