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变形进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13519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8 14: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煤燃烧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防变形进煤装置,包括进煤管以及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置于进煤管内的横截面上;且支撑杆位于进煤管其中一个端口处,所述支撑杆两端分别与进煤管内壁连接,所述支撑杆轴向与进煤管轴向垂直;所述支撑杆为圆柱形杆,支撑杆的直径为8~10mm,支撑杆的高度小于或等于进煤管的内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进煤装置不易变形、维修更换周期短以及成本低。更换周期短以及成本低。更换周期短以及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变形进煤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煤燃烧设备
,涉及一种防变形进煤装置,用于燃煤锅炉中。

技术介绍

[0002]在工业生产中,常通过煤炭作为燃料产生热量满足生产要求,煤炭燃烧时将煤通过进煤管送入燃烧炉内,由于在煤燃烧时,温度一般在890~950℃,甚至更高温度,进煤管与燃烧炉连接处的受煤口在高温下容易变形,且由于火向上喷,受煤口的上端处变形程度更严重,因此使得变形的缺口一般呈弧形(参见图1和图2),进煤管发生变形后影响进煤效果以及带来安全问题,因此需要维修更换,而维修更换周期7~8次/年,且更换为人工拆卸更换,增加维修材料费和人工费;此外,维修更换时燃烧炉要停工,影响设备运行,降低生产效率和效益。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燃烧炉进煤管易发生变形以及维修更换周期长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不易变形、维修更换周期短以及成本低的防变形进煤装置。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防变形进煤装置,所述防变形进煤装置包括进煤管以及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置于进煤管内的横截面上;且支撑杆位于进煤管其中一个端口处,所述支撑杆两端分别与进煤管内壁连接,所述支撑杆轴向与进煤管轴向垂直。
[0006]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为圆柱形杆。
[0007]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的直径为8~10mm,支撑杆的高度小于或等于进煤管的内径。
[0008]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通过焊接与进煤管内壁连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进煤管横截面为圆形或长方形。
[0010]进一步的,所述进煤管横截面为长方形时,进煤管长度方向为进煤方向,所述支撑杆位于进煤管高度方向上,且支撑杆在进煤管宽度方向的2/5~1/2处设置。
[0011]进一步的,所述进煤管其中一个端口为受煤口;所述支撑杆位于受煤口的高度方向上。
[0012]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为一个或两个。
[0013]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为两个时,两个支撑杆关于受煤口中心线对称置于位于受煤口的高度方向上。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1、本技术在进煤管的高度方向上设置支撑杆,支撑杆位于进煤管其中一个端口处,支撑杆两端分别与进煤管内壁连接,受煤口在煤燃烧发生变形时,支撑杆对受煤口起到支撑作用,阻止形变发生,维修更换周期从7~8次/年缩短至3

4次/年,节省大量的材料
费和人工费,提高生产效益。
[0016]2、本技术中,进煤管横截面为长方形时,支撑杆位于进煤管高度方向上,且支撑杆在进煤管宽度方向的2/5~1/2处设置,防止弧形形变的产生,对受煤口中间位置起到支撑,极大防止变形,且支撑杆为耐磨支撑杆,支撑杆本身不会发生弯曲和变形,支撑效果好。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进煤装置与炉体连接示意图;
[0018]图2为现有进煤装置受煤口横截面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进煤装置受煤口横截面示意图;
[0020]其中:
[0021]1—进煤管;2—炉体;3—受煤口;4—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2]现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详细的说明。
[0023]实施例
[0024]参见图1和图3,本实施例提供的防变形进煤装置包括进煤管1以及支撑杆4;支撑杆4置于进煤管1内的横截面上;且支撑杆4位于进煤管1其中一个端口处,支撑杆4两端分别与进煤管1内壁连接,支撑杆4轴向与进煤管1轴向垂直。
[0025]实施时,受煤口3与炉体2连接,进煤管1的高度方向与炉体2轴向平行,在进煤管1内,受煤口3的高度方向上设置一个支撑杆4,支撑杆4与进煤管1内壁连接,支撑杆4在进煤管1宽度方向的1/2处设置(如图3所示,在进煤管1左右反向的中间处设置)。
[0026]具体的,进煤管1是横截面为长方形的管道,长度方向煤的进料方向,宽度方向为进煤管1的水平管口大小,高度为进煤管1的纵向管口大小,其中前端端口为受煤口3,后端端口为进煤口,从进煤口加入煤料,经进煤管1长度方向后从受煤口3进入炉体2内。
[0027]实施时,支撑杆4为圆柱形杆,支撑杆的高度小于进煤管的内径,但是两个的高度相差不大,一方面便于将支撑杆4置于进煤管1内,另一方面方便焊接,增加强度;也可以是支撑杆的高度等于进煤管的内径。支撑杆4通过焊接与进煤管1内壁连接,且焊接时要求采用氩弧焊接要求满焊,提高连接处的刚性和强度。
[0028]实施时,根据受煤口3大小,支撑杆4的规格材质SA213TP347H,为耐磨耐高温支撑杆,不仅能起到支撑作用,而且能防止支撑杆本身发生弯曲和变形。
[0029]本实施例中,支撑杆4在进煤管1宽度方向上设置时,由于受煤口3变形后呈弧形,因此靠近受煤口3顶端的中间区域设置支撑杆,受煤口3宽度方向上1/2处设置为最佳位置,也能设置在距离受煤口3左右端部的2/5处,均能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支撑杆4的规格根据受煤口的大小和炉体内的加热温度进行设计,支撑杆的直径在8~10mm内选择,支撑杆的高度只要小于或是等于受煤口的高度大小即可。
[0030]本技术中,支撑杆4也可设计成两个,两个支撑杆4关于受煤口3中心线对称置于位于受煤口3的高度方向上。此外,本技术设置支撑杆来防止进煤管与炉体连接处的受煤口发生形变的技术思路,适用于不同形状的进煤管,例如圆形或是其他形状,均能延长
受煤口3变形周期,增大更换维修周期。
[0031]本技术在进煤装置的受煤口处设置支撑杆,防止煤燃烧高温带来的受煤口变形,维修更换周期从原来的7~8次/年缩短至3

4次/年,缩短一半时间,节省大量的材料费和人工费,提高生产效益。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变形进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变形进煤装置包括进煤管(1)以及支撑杆(4);所述支撑杆(4)置于进煤管(1)内的横截面上;且支撑杆(4)位于进煤管(1)其中一个端口处,所述支撑杆(4)两端分别与进煤管(1)内壁连接;所述支撑杆(4)轴向与进煤管(1)轴向垂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变形进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4)为圆柱形杆。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变形进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4)的直径为8~10mm,支撑杆(4)的高度小于或等于进煤管(1)的内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变形进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4)通过焊接与进煤管(1)内壁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变形进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屈海飞王武超郭向兵王庆炜刘振军高晶赵平珠张少龙李庭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煤业化工集团神木电化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