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庆源专利>正文

立体式水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135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立体式水耕装置,包括有:一立体支架;一组安置于该支架上的水耕栽植管,栽植管两端可封闭,亦可开放,栽植管上有数个供栽植水耕植物的栽植口,栽植管之间复有互相连通可维持栽植管内之水位的水位导流管,栽植管的一端并有水位控制管;一供水箱,以供水至栽植管;以及一集水槽,用以收集栽植管流出的水,并将水流抽取至供水箱;藉此以达到省水耕空间与时间,且可容易清洗栽植管,维持水耕植株于最佳成长状态,提高水耕收获量。(*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农业园艺,涉及一种水耕装置。现有一些水耕设施,如图1所示,均为大面积之水耕栽植池,该设施包含有数片呈高低位的栽植池、一位于最高位的灌溉水池及连通该灌溉水池和栽植池的水管。如此的水耕设施,其以水池的满水位来控制水量的多少。因此,此一设施在使用上存在如下缺陷(1)此水耕式设施所占面积过大,造成场地上的浪费与所能水耕之植株数量的减少。(2)栽植池的水量控制,乃以栽植池本身的浓度控制,造成水量与水流不易控制,水耕用水较为浪费。(3)栽植的面积较大,且为水池式,造成清洁上的困难度提高。(4)水耕栽植池为一开放式机构,较易使污物容易堆积在池的底部而使水耕植株底部受到污物的感染,以致降低存活率。(5)栽植池的深度若过浅,造成水量水流不易控制,使水耕植物的种子或植株浸渍时间过长,进而造成水耕植物的存活率降低,收获量减少。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立体式水耕装置,并使其灌溉水源能实现循环供水,水耕种植装置内的种植水实现水位可控。此外,使本技术能定量提供及提供较清洁的水耕用水,以使水耕植株不致发生腐烂现象,有利于提高作物收成。实现上述目的的本技术,包括有一水耕栽植装置、一位于该栽植装置上部的供水箱及位于其底部的集水槽、使供水箱和集水槽循环连通的抽水泵及水管系,在本技术中还包含有一用以架设水耕栽植装置的立体支架,该立体支架上设置有至少一层支撑平台,本技术的水耕栽植装置是一种顶面设置有开口的中空管形水耕栽植管,该栽植管固定在支架的支撑平台上,供水箱的供水管系与最上一层栽植管相联,最下一层栽植管通过集水管系与集水箱相连通。本技术可把水耕栽植管设计成使其顶面设有多处开口,并于该开口处装设有供固定植株与加入养殖剂的吸水体;同时,在该水耕栽植管的端部设有活动栓塞,还于其一端底部设有供过量水耕用水流出的水位控制管;而且还于栽植管的管壁两端设有保洁用流放口,并接有一流放管。本技术中的立体支架,最好是使其呈倾斜状,其上设置有多层固定有水耕栽植管的支撑平台,各栽植管平行串联成一连通组。栽植管可为塑料管的管体,因其较轻、便于移动,且容易保洁。由上可见,由于本技术采用立体支架,提供了一种垂直向发展的构架,且采用循环方式提供灌溉用水,水耕栽植管上又设置了一些诸如水位控制管、活动栓塞及保洁流放管等配件,使得本技术成为一种供水可控制的水耕培植装置,故本具有节省水平方向占用空间,水耕植株不会因水位、水流或浸渍时间等问题而产生腐烂现象,并能提高收获量等优点。本技术的实施例如附图所示,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的详细构造、应用原理、作用与效率等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水耕设施的说明图。图2为本技术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3为第一实施例的横向断面图。图4为第一实施例的纵向断面图。图5为第一实施例栽植管的局部构造分解图。图6为本技术之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图7为第二实施例的横向断面图。图8为第二实施例的纵向断面图。图9为第二实施例栽植管的局部构造分解图。上述附图中各标号表示1-水耕栽植池,2-水耕植株,3-水耕用水供应箱,31-供水管,32-水量控制阀,4-水耕用水集水槽,41-抽水泵,42-逆止阀,5-立体支架,6-水耕栽植管支撑台,7-水耕栽植管,71-开口,72-多孔吸水体,73-水位控制管,74-保洁流放口,75-活动栓塞,76-流放管,8-流放立管,81-流放水控制阀,9-中空状套管,91-套管连接器。由图1所示现有水耕设施的说明图明显可见,该水耕装置为一开放式机构,水由供应水箱3流下,经过层层水耕栽植池1而下。由此开放式机构可知,水耕池所占的水平面积较大,在水耕场地上无法有经济性的利用,且造成水耕用水的浪费;此外,因为水耕池为开放式机构,水流与水量无法有效控制,并因为水耕植株浸渍过久,容易发生植株腐烂等情形。本技术的第一个实施例如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由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整体立体图见,本技术主要包含水耕用水供应箱3、供水管31、水量控制阀32、立体支架5、水耕栽植管支撑台6、水耕栽植管7、水位控制管73、保洁流放口74、流放立管8、水耕用水集水槽4、抽水泵41、逆止阀42等部分;水耕植物成长后,使用者可以经由架设活动梯(图中未示出)来进行水耕植物的采收。由图3见,水耕用水由水源供应水箱3经由套管流下,并经由水耕栽植管7的水位控制管73进行水位调节,以避免水耕植株浸渍过久而产生腐烂;此外,水位控制管73于各层栽植管7中,采用交错配置,以期水流能循环于整支栽植管中流动。由图4可见,本技术中的立体支架5为垂直状发层,其安置水耕载植管的安置面呈倾斜状,该呈倾斜的安置面上设置有构成一级级阶梯状的水耕栽植管支撑台6,在该一级级支撑台上各固定一水耕栽植管7。由此可见,本技术可确实达到减少占用水平空间的目的。由图3、图4可明显看到本立体装置之水耕用水的流动情形水流由供应水箱3而下,完整经过各层栽植管7,其以水位控制管73接收过量之用水至底层的集水槽,于集水槽4过滤,并以抽水泵41抽送至原来水源供应箱3,以达到水耕用水循环利用的目的。由图5见,本实施例中的栽植管7其顶面设有多处开口71,植株可依其所需调整其数量与栽植位置;此外,栽植管的开口可设置有多孔吸水体72(如泡棉)等类似的固定物,用以固定水耕植株2;当水耕用水于栽植管7中流动时,多孔吸水体72能固定植株,不使植株因水流冲击而产生位移;此外,栽植管7的一端另设有水位控制管73,当水位过高时,过量的用水可经由所设的水位控制管73流出,防止水耕栽植管中的水影响水耕植株的生长;再者,水耕栽植管7的壁面设有保洁流放口74,并设有流放管76连结流放立管8至底层的集水槽4,当栽植管7需要清洁时,可将流放水控制阀81打开,将栽植管7中的用水放出,以利进行清洁作业。本技术的第二个实施例如图6、7、8、9所示。由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立体图见,本实施例主要包含水耕用水供应箱3、供水管31、水量控制阀32、立体支架5、水耕栽植管支撑台6、水耕栽植管7、水位控制管73、流放立管8、水耕用水集水槽4、抽水泵41、逆止阀42、与一组串联栽植管的中空状套管9。由图见,栽植管7系以相同长度平行设置于立体支架5上,栽植管7两端各有套管9将栽植管尾端包覆,此系本实施例的一标准组成单元体;单元体与单元体之间,以套管9尾端之连接器91进行连接,如图7所示;以此连接方式,单元体与单元体之间的水流可互相流通,各单元体中栽植管7亦可以达到相同的水位。由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局部构造分解图见,如图5所示第一实施例,栽植管7的顶面设有多处开口71,植株可依其所需调整其数量与栽植位置;此外,栽植管的开口可设置有多孔吸水体72(如泡棉)等类似的固定物,用以固定水耕植株2;当水耕用水于支管中流动时,多孔吸水体72能固定植株2,不使植株因水流中击而产生位移;此外,栽植管7的一端另设有水位控制管73,当水位过高时,过量的用水可经由所设的水位控制管73流出,使水流向集水槽4,防止栽植管7中水影响水耕植株2的生长;再者,一组中空状套管9将各栽植管7平行串联起来,套管9内水可自由流动,供应水源的水箱3只需将供水管31连接此单元体中其中一之栽植管7提供供水,各栽植管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立体式水耕装置,包括有一水耕栽植装置、一位于该栽植装置上部的供水箱及位于其底部的集水槽、使供水箱和集水槽循环连通的抽水泵及水管系,其特征在于:A,还包含有一用以架设水耕栽植装置的立体支架,该支架上设置有至少一层支撑平台;B,水耕 栽植装置是一种顶面设置有开口的中空管形水耕栽植管,该栽植管固定在立体支架的支撑平台上;供水箱的供水管系与最上一层栽植管相联,最下一层栽植管通过集水管系与集水箱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体式水耕装置,包括有一水耕栽植装置、一位于该栽植装置上部的供水箱及位于其底部的集水槽、使供水箱和集水槽循环连通的抽水泵及水管系,其特征在于A,还包含有一用以架设水耕栽植装置的立体支架,该支架上设置有至少一层支撑平台;B,水耕栽植装置是一种顶面设置有开口的中空管形水耕栽植管,该栽植管固定在立体支架的支撑平台上;供水箱的供水管系与最上一层栽植管相联,最下一层栽植管通过集水管系与集水箱相连通。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庆源
申请(专利权)人:黄庆源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