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均匀性后处理混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34630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8 14:50
一种高均匀性后处理混合器,包括混合壳体和尿素喷嘴,混合壳体为管状,且一端为进气口另一端为出气口,混合壳体内设置有将出气口和进气口隔开的分腔板,混合壳体内设置有垂直于混合壳体进出气方向的旋流管,旋流管顶部与尿素喷嘴喷射端连通,且旋流管四周侧壁设置有用于进风的结构,旋流管下端与混合壳体出气口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旋流管的设置增加了喷射混合的距离,有利于提高前期的混合均匀度,保持了以往后处理混合器中利用钢丝绒抗结晶性能高的特点,使氨气与SCR载体的充分接触,尾气处理效果更好。果更好。果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均匀性后处理混合器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尾气处理
,具体是一种高均匀性后处理混合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现有的发动机排气后处理混合器多采用金属片接触式,使后处理废气与尿素水溶液混合,利用金属片与气流的冲击对尿素水溶液进行破碎,从而达到汽化尿素水溶液的目的。
[0003]但是,随着法规的升级,更低的排放温度,更紧凑的安装空间和更高的尿素喷射量对现有的后处理混合器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的金属片接触式混合器距离SCR距离较短,混有氨的尾气进入SCR时均匀性较低,导致进入混合器的氨不能与SCR充分接触,造成一部分氨没有参加催化反应就通过SCR排出后处理总成。一方面造成氨泄漏,另一方面造成NOX转化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均匀性后处理混合器。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均匀性后处理混合器,包括混合壳体和尿素喷嘴,混合壳体为管状,且一端为进气口另一端为出气口,混合壳体内设置有将出气口和进气口隔开的分腔板,混合壳体内设置有垂直于混合壳体进出气方向的旋流管,旋流管顶部与尿素喷嘴喷射端连通,且旋流管四周侧壁设置有用于进风的结构,旋流管下端与混合壳体出气口连通。
[0006]进一步地,分腔板弯折设置,且在混合壳体形成台阶状,旋流管上端与混合壳体顶部侧壁固定连接,旋流管下端与分腔板的水平部位表面固定连接,使旋流管垂直固定在混合壳体内,且连通旋流管通过侧壁多个均匀的导流风口与进气口连通,每个导流风口分别设置有与旋流管连接部位倾斜的导流板,所有导流板围绕旋流管轴心呈中心排布,旋流管下端贯穿分腔板水平部位后与混合壳体排气口连通,尿素喷嘴通过尿素喷嘴座与混合壳体固定连接,且尿素喷嘴的喷射端位于旋流管上端内。
[0007]进一步地,旋流管下方的混合壳体内设置有钢丝绒。
[0008]进一步地,混合壳体排气口覆盖有向外凸起的球面板,球面板均匀排布有多个布气孔。
[0009]进一步地,分腔板水平部位的下方设置有与混合壳体底部侧壁固定连接的扰流板,扰流板上边沿与分腔板水平部位留有缝隙。
[0010]进一步地,扰流板在混合壳体内形成具有角度的叶片状排布。
[0011]通过以上设置,本技术旋流管的设置增加了喷射混合的距离,有利于提高前期的混合均匀度,保持了以往后处理混合器中利用钢丝绒抗结晶性能高的特点,通过在钢丝绒出气口端增加扰流板,使钢丝绒出来的部分氨气混合气从混合器的底部扰流到混合器壳体的中上部,同时,氨气混合气受到混合器后端面的球面板的阻挡作用进行扩散,最后通
过球面板上均匀分布的小孔排出混合器,进入到SCR的前端面,从而在保证整个排气系统背压的前提下提高SCR前端面的氨均匀性,使氨气与SCR载体的充分接触,使后面的SCR实现更高的转化效率,尾气处理效果更好,在实际装车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2]现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如图1

3所示,一种高均匀性后处理混合器,包括混合壳体1和尿素喷嘴2,混合壳体1为管状,且一端为进气口另一端为出气口,混合壳体1内设置有将出气口和进气口隔开的分腔板3,混合壳体1内设置有垂直于混合壳体1进出气方向的旋流管4,旋流管4顶部与尿素喷嘴2喷射端连通,且旋流管4四周侧壁设置有用于进风的结构,旋流管4下端与混合壳体1出气口连通。
[0017]分腔板3弯折设置,且在混合壳体1形成台阶状,旋流管4上端与混合壳体1顶部侧壁固定连接,旋流管4下端与分腔板3的水平部位表面固定连接,使旋流管4垂直固定在混合壳体1内,且连通旋流管4通过侧壁多个均匀的导流风口5与进气口连通,每个导流风口5分别设置有与旋流管4连接部位倾斜的导流板6,所有导流板6围绕旋流管4轴心呈中心排布,旋流管4下端贯穿分腔板3水平部位后与混合壳体1排气口连通,尿素喷嘴2通过尿素喷嘴座7与混合壳体1固定连接,且尿素喷嘴2的喷射端位于旋流管4上端内。
[0018]旋流管4下方的混合壳体1内设置有钢丝绒8,混合壳体1排气口覆盖有向外凸起的球面板9,球面板9均匀排布有多个布气孔10,分腔板3水平部位的下方设置有与混合壳体1底部侧壁固定连接的扰流板11,扰流板11上边沿与分腔板3水平部位留有缝隙,扰流板11在混合壳体1内形成具有角度的叶片状排布。
[0019]本技术工作原理:发动机排气气流通过混合器壳体1的前端(附图1中左端)进入混合器,在分腔板3的作用下通过旋流管4上的旋流叶片进入的旋流管中,同时形成旋风状气流,与此同时,尿素通过尿素喷嘴2喷射到旋流管当中,在旋风气流的作用下使尿素与排气气流混合,混合后的气体进入钢丝绒8中,由于钢丝绒有较大的接触面积和较高的温度,使得混合气在钢丝绒中一方面进行充分的混合,另一方面通过钢丝绒的高温破碎作用,使尿素液滴进一步破碎和气化,降低在混合器内的结晶风险;通过钢丝绒出来的氨气混合气从混合器的底部在扰流板11的扰流作用下部分混合气扰流到混合气壳体的中上部分,实现氨的均匀性分布,同时,氨气混合气在受到混合器后端面的球面板9的阻挡作用进行扩散,最后通过球面板上均匀分布的布气孔10排出混合器,进入到SCR的前端面,进一步提升了进入SCR前端面的氨的均匀性。
[0020]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均匀性后处理混合器,包括混合壳体(1)和尿素喷嘴(2),其特征在于:混合壳体(1)为管状,且一端为进气口另一端为出气口,混合壳体(1)内设置有将出气口和进气口隔开的分腔板(3),混合壳体(1)内设置有垂直于混合壳体(1)进出气方向的旋流管(4),旋流管(4)顶部与尿素喷嘴(2)喷射端连通,且旋流管(4)四周侧壁设置有用于进风的结构,旋流管(4)下端与混合壳体(1)出气口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均匀性后处理混合器,其特征在于:分腔板(3)弯折设置,且在混合壳体(1)形成台阶状,旋流管(4)上端与混合壳体(1)顶部侧壁固定连接,旋流管(4)下端与分腔板(3)的水平部位表面固定连接,使旋流管(4)垂直固定在混合壳体(1)内,且连通旋流管(4)通过侧壁多个均匀的导流风口(5)与进气口连通,每个导流风口(5)分别设置有与旋流管(4)连接部位倾斜的导流板(6),所有导流板(6)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岳广江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艾泰克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