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人工湿地护坡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人工湿地生态护坡,具体涉及边坡结构施工加固和雨水水质净化、观赏性、坡面植被养护的人工湿地护坡。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人工湿地的护坡大多数采用了单一的混凝土浇筑坡体,大大提高了坡体的稳定性,但是在很大程度上破环了坡体的生态环境,隔绝了水体生态系统与陆地生态系统的联系,不利于两者之间的物质交换,对水体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的并且利用混凝土浇筑而成的坡体对流入水体的雨水没有净化作用,使得城市的面源污染物通过雨水进入到了水体中,对水体的生态环境产生了不良了的影响,同时单一的混凝土护坡缺乏美感,观赏性不高;坡面的植被需要人工不定期的进行浇灌,增加了植被养护的开支,同时也增加了工人的工作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针对目前护坡形式的局限性,提供一种人工湿地生态护坡,本技术的生态护坡将边坡机构加固与生态景观绿化相结合,从而获得较好的护坡治理效果。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人工湿地护坡,包括坡体,坡体自上而下分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工湿地护坡,其特征在于,包括坡体(1),坡体(1)自上而下分为上坡体、中部的各种植槽以及下坡体,沿上坡体、下坡体的斜面上分布一个以上的六棱柱(2),中部的各种植槽由上至下分别设置种植槽Ⅰ(3)、种植槽Ⅱ(4)、种植槽Ⅲ(5)、种植槽Ⅳ(6),每个种植槽均用砖块堆砌,并在砖块上浇筑一层不透水的混凝土,每个种植槽上部设置成斜面,每个种植槽内至下而上放置有鹅卵石层、蛭石层、含有活性炭的种植土层,在每个种植槽的底层铺上水工布,每层种植槽分别设有排水口(7),且每层种植槽的排水口(7)设置在不同的方向,下坡体的一侧挖有排水沟Ⅰ(8),种植槽Ⅳ(6)的排水口(7)与排水沟Ⅰ(8)连通;坡体(1)内部设置蓄水槽(15),蓄水槽(15)一侧设有保护壳(16),保护壳(16)内设有水泵(17)和蓄电池(20),蓄电池(20)与水泵(17)电连接,输水管(19)的一端与蓄水槽(15)连接,输水管(19)的另一端与水泵(17)连通,两根出水管(11)的一端分别与水泵(17)两端的出水口连接,其中一根出水管(11)的另一端有两分支分别伸出种植槽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文勇,闫毅志,史明航,赵远杰,张豪,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