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源补给站、补给方法及电能调配方法组成比例

技术编号:36129124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8 14:37
一种能源补给站、补给方法及电能调配方法,涉及新能源技术领域,包括能源补给站、能源补给方法和电能调配方法。能源补给站包括控制单元、智能道闸、站内区域,站内区域包括:储能站、至少一个换电站、若干滑轨、设于滑轨一侧的若干充电停车区、若干设于滑轨上的智能充电单元。智能充电单元包括多个智能充电桩。能源补给站还包括光伏灯杆阵列。能源补给方法包括车辆入场、车型识别、电瓶车充电、电动汽车充电等步骤。电能调配方法包括充电、供电操作等。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能源补给站、补给方法及电能调配方法,可以提高能源补给站的利用率,提高清洁能源的使用率和能源补给的稳定性。用率和能源补给的稳定性。用率和能源补给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能源补给站、补给方法及电能调配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
,尤其涉及一种能源补给站、补给方法及电能调配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国家政策的推动,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在迅速发展,城市中对新能源汽车电能补给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然而目前在需求增加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对于城市内各区域公共充电桩数量较难以评估,一些区域的公共充电桩供不应求,而还有一些区域的公共充电桩过剩,经常有大量闲置的现象;一些地区使用了换电站,然而只有部分汽车企业修建了针对其车型的换电站,由于汽车动力电池统一标准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这些换电站无法用于其他各种汽车品牌,有时会导致利用率低;现在一些城市在用电高峰季节有时还会出现电力供应紧张的情况,使得新能源车辆公共充电场所运营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源补给站、补给方法及电能调配方法,提高能源补给站的利用率,提高清洁能源的使用率和能源补给的稳定性。
[0004]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拟采用以下技术:一种能源补给站,包括控制单元、智能道闸、站内区域,站内区域包括:储能站、至少一个换电站、若干滑轨、设于滑轨一侧的若干充电停车区、若干设于滑轨上的智能充电单元,能源补给站还包括光伏灯杆阵列;控制单元分别与智能道闸、储能站、换电站、智能充电单元电连接;智能道闸设于能源补给站入口;储能站分别与换电站、智能充电单元、光伏灯杆阵列电连接;换电站用于电动汽车的电池替换;智能充电单元包括多个智能充电桩;光伏灯杆阵列包括多个智能灯杆,其上端设有光伏板。
[0005]进一步,智能充电桩在不使用时,排列在滑轨一端,智能充电桩底部设有与滑轨匹配的多个自驱滚轮,智能充电桩一端面设有与直流输出口连接的直流输入线、直接与市电线路连接的市电接入线、摄像头,市电接入线在智能充电桩内部一端设有整流器,智能充电桩两侧面设有一对电动汽车充电线,智能充电桩另一端面开设有凹槽,凹槽内设有多个用于电瓶车充电的插座,智能充电桩两端面下部一侧还设有若干竖直设置的第一直线机构,其输出轴一端设有稳定块,智能充电桩上与凹槽同侧的端面还设有支架,支架上设有多个第一旋转电机,其输出轴一端设有用于指示一个或多个电动车辆的线状激光标记投射器,凹槽上方预定距离设有竖直设置的第二直线机构,其输出轴一端设有与凹槽开口匹配的防水板,智能充电桩两侧面还设有一对充电头自动连接组件。
[0006]采用能源补给站的一种能源补给方法,包括步骤:S101:获取进场车辆车牌照片;S102:发送照片至控制单元;S103:控制单元处理照片,判断车辆是否有车牌,若无车牌,智能道闸提示车辆离场;S104:若有车牌,车牌识别模块与交管部门数据库进行通信,通过识别到的车牌号获取车辆信息;S105:判断车牌是否为电动车辆牌照,若不为电动车辆牌照,则判断为非电动车辆,智能道闸提示车辆离场;S106:若为电动车辆牌照,识别车牌,并与交管部门数据库联网比对,确定车型,打开智能道闸,智能道闸提示车辆入场,车辆入场后关闭智能道闸;S107:判断车辆为电瓶车还是电动汽车,若车辆为电瓶车,执行电瓶车充电流程S200,若车辆为电动汽车,则执行S300:司机选择换电或充电;若司机选择换电,执行以下步骤:将车开入换电站进行换电;若司机选择充电,则执行电动汽车充电流程S400。
[0007]采用能源补给站的一种电能调配方法,包括以下操作:储能站预设有储电量阈值a、b,且a<b,首先判断使用时光伏灯杆阵列是否达到工作电压;若光伏灯杆阵列达到工作电压,则判断使用时有无电力部门通知预定日期内电力紧缺;若有电力部门通知预定日期内电力紧缺,则进行以下判断:若储能站的总储电量低于a,则同时通过市电和光伏灯杆阵列向储能站充电,并仅通过市电向智能充电单元供电,且仅通过市电向换电站内的电池充电,若储能站的总储电量不低于a,则仅通过光伏灯杆阵列向储能站充电,并同时通过市电和储能站向智能充电单元供电,且同时通过市电和储能站向换电站内的电池充电;若无电力部门通知预定日期内电力紧缺,则仅通过储能站向智能充电单元供电,且仅通过储能站向换电站内的电池充电,并进行以下判断:若储能站的总储电量低于b,则同时通过市电和光伏灯杆阵列向储能站充电,若储能站的总储电量不低于b,则仅通过光伏灯杆阵列向储能站充电;若光伏灯杆阵列未达到工作电压,则通过市电向储能站充电。
[0008]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1、可以提高能源补给站的利用率,使其不仅能用于电动汽车充电,还可以用于电瓶车充电,避免长期闲置导致的浪费;在实际使用时还能够充分利用空间,无论电动汽车或电瓶车以何种顺序进入能源补给站,都可以自动分配智能充电桩,并将车辆紧密排列;电动汽车进场后可选择换电或充电的方式进行能源补给,能够满足更广泛的使用需求。
[0009]2、通过自动判断,可以避免非电动车辆进场,占用充电位停车,也可以避免无牌照电瓶车进入场内,造成管理混乱。
[0010]3、智能充电桩两侧面的一对充电头自动连接组件能够方便充电口在左侧或在右侧的各种电动汽车使用,基本可以覆盖市面上各种电动汽车的充电口设计,且能自动连接
充电头,提高了自动化水平。
[0011]4、利用城市路网的光伏灯杆,进一步提升了对清洁能源的利用水平,且利用能源补给站的电能调配方法,可以根据地区的能源供给状况、储能站内储存的能源储备情况和光伏灯杆的工作时段,灵活地调整对储能站的充电方式、对智能充电单元的供电方式和对换电站内电池的充电方式,从而保证在最大化利用清洁能源的同时保持能源补给站持续稳定运转。
附图说明
[0012]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一的站内区域整体立体图。
[0013]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一单个智能充电桩在伸缩叉已展开但充电头自动连接组件未旋转到汽车两侧时的立体图。
[0014]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一智能充电桩主体部分立体图。
[0015]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一从另一角度观察的智能充电桩主体部分立体图。
[0016]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一第四直线机构及其上连接的组件的立体图。
[0017]图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一的部分电连接示意图。
[0018]图7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一储能站内部连接方式示意图。
[0019]图8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二总体流程图。
[0020]图9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二电瓶车充电流程图。
[0021]图10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三电能调配路线示意图。
[0022]图1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三充电、供电操作流程图。
[0023]图中标记:储能站

1、换电站

2、滑轨

3、充电停车区

4、智能充电单元

5、摄像头

50、智能充电桩

51、市电接入线

511、直流输入线

512、电动汽车充电线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源补给站,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单元、智能道闸、站内区域,站内区域包括:储能站(1)、至少一个换电站(2)、若干滑轨(3)、设于滑轨(3)一侧的若干充电停车区(4)、若干设于滑轨(3)上的智能充电单元(5),能源补给站还包括光伏灯杆阵列;控制单元分别与智能道闸、储能站(1)、换电站(2)、智能充电单元(5)电连接;智能道闸设于能源补给站入口;储能站(1)分别与换电站(2)、智能充电单元(5)、光伏灯杆阵列电连接;换电站(2)用于电动汽车的电池替换;智能充电单元(5)包括多个智能充电桩(51);光伏灯杆阵列包括多个智能灯杆,其上端设有光伏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源补给站,其特征在于,智能道闸包括摄像头、喇叭和闸杆。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源补给站,其特征在于,储能站(1)内设有多个电池组,电池组装配有多个与预定规格电动汽车兼容的电池,储能站(1)开设有用于人员进出的检修口和用于电池运入及运出的电池出入口,储能站(1)设有市电接入口、与光伏灯杆阵列连接的光伏电力接入口、直流输出口,市电接入口连接整流器,整流器与各电池组均连接,光伏电力接入口也与各电池组均连接,各电池组均与直流输出口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源补给站,其特征在于,换电站(2)包括换电仓、余电计量仓、电池充电仓、满电电池仓。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源补给站,其特征在于,智能充电桩(51)在不使用时,排列在滑轨(3)一端,智能充电桩(51)底部设有与滑轨(3)匹配的多个自驱滚轮,智能充电桩(51)一端面设有与直流输出口连接的直流输入线(512)、直接与市电线路连接的市电接入线(511)、摄像头(50),市电接入线(511)在智能充电桩(51)内部一端设有整流器,智能充电桩(51)两侧面设有一对电动汽车充电线(513),智能充电桩(51)另一端面开设有凹槽(514),凹槽(514)内设有多个用于电瓶车充电的插座(515),智能充电桩(51)两端面下部一侧还设有若干竖直设置的第一直线机构(52),其输出轴一端设有稳定块(521),智能充电桩(51)上与凹槽(514)同侧的端面还设有支架,支架上设有多个第一旋转电机(53),其输出轴一端设有用于指示一个或多个电动车辆的线状激光标记投射器(54),凹槽(514)上方预定距离设有竖直设置的第二直线机构(55),其输出轴一端设有与凹槽(514)开口匹配的防水板(551),智能充电桩(51)两侧面还设有一对充电头自动连接组件。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能源补给站,其特征在于,充电头自动连接组件包括伸缩叉(56),其部分设置于智能充电桩(51)内,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辉李俊杨健龙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华体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