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具拉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2860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8 14: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模具拉板,属于模具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开模过程中定模板和动模板之间的打开间距较短的问题。本模具拉板,模具包括定模板、动模板和顶针板,本拉板包括均呈条形的第一拉板和第二拉板,第一拉板的上部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上导向槽,第一拉板的下部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下导向槽,上导向槽内设置有与定模板固定连接的上紧固件,下导向槽内设置有与第二拉板的上端固定连接的下紧固件,第二拉板的下端与顶针板固定连接,当模具合模时,上紧固件位于上导向槽的下端,下紧固件位于下导向槽的上端。本模具拉板具有使注塑产品顶出后具有足够的空间来取出产品或保证产品能够自动下落的优点。能够自动下落的优点。能够自动下落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具拉板


[0001]本技术属于模具
,特别是一种模具拉板。

技术介绍

[0002]模具完成注塑后,动模向外移动使得动模与定模之间形成一定的距离,此时模具打开,顶针将产品从动模上顶出,实现产品的脱模。在开模过程中,动模与定模之间的距离是根据注塑产品的构造决定的,而在实际开模的过程中,动模与定模之间的距离越大,产品取出越顺利、方便。
[0003]目前,中国专利网公开了一种用于注塑模具的定距拉板结构【授权公告号:CN209775406U】,包括第一定距拉板、第二定距拉板、第一螺钉和第二螺钉,第一定距拉板一端通过第一螺钉与模板连接,第一定距拉板一端通过第一螺钉与模板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定距拉板连接,第二定距拉板与第一定距拉板的接触端通过第二螺钉与模板连接,第二定距拉板与第一定距拉板的非接触端与注塑模具连接。在开模过程中,第一定距拉板相对于第二定距拉板移动,定模和动模之间的最大距离即为第一定距拉板的长度,这种拉板结构使得模板和动模的打开距离较小,人工取产品或产品自动落下会存在空间不够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模具拉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开模过程中如何解决定模板和动模板之间的打开间距较短的问题。
[0005]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一种模具拉板,模具包括定模板、动模板和顶针板,本拉板包括均呈条形的第一拉板和第二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拉板的上部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上导向槽,所述第一拉板的下部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下导向槽,所述上导向槽内设置有与定模板固定连接的上紧固件,所述下导向槽内设置有与第二拉板的上端固定连接的下紧固件,所述第二拉板的下端与顶针板固定连接,当模具合模时,所述上紧固件位于上导向槽的下端,所述下紧固件位于下导向槽的上端。
[0007]开模过程:动模板和顶针板均向下移动,进而带动第二拉板相对于第一拉板向下移动,当下紧固件从下导向槽的上端移动至下导向槽的下端后,第二拉板带动第一拉板向下移动,使得上紧固件从上导向槽的下端移动至上导向槽的上端,此时开模行程为上导向槽和下导向槽的长度总和,接着动模板向下移动并且顶针板不动,使得顶针将注塑产品从动模板上顶出脱模,进一步增大了动模板的开模行程,与现有技术相比,显著提高了动模板和顶模板之间间距,使得动模板和顶模板之间具有足够的空间,使得注塑产品的顶出后具有足够的空间来取出产品或保证产品能够自动下落。
[0008]在上述的一种模具拉板中,所述上导向槽内滑动设置有定位套,所述定位套的一端位于上导向槽外并抵靠在定模板的外侧壁上,所述上紧固件穿设在定位套内。该结构使
得第一拉板与定模板的外侧壁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避免在开模过程中第一拉板与定模板之间发生接触摩擦。
[0009]在上述的一种模具拉板中,所述第一拉板位于上导向槽和下导向槽之间的部位具有折弯部,所述折弯部具有台阶面,所述台阶面位于第二拉板的正上方,当模具合模时,所述第二拉板的上端面与台阶面相抵靠。该结构对定模板与动模板合模时进行行程限制,避免上紧固件和下紧固件与相应的导向槽的槽壁发生撞击而出现损坏。
[0010]在上述的一种模具拉板中,所述第一拉板包括上板部和下板部,所述折弯部位于上板部与下板部之间,所述上板部具有上述上导向槽,所述下板部具有上述下导向槽,所述下板部位于第二拉板的外侧。该结构使得在模具合模后下板部与第二拉板并排设置,方便模具的开模和合模。
[0011]在上述的一种模具拉板中,所述第二拉板下部的内侧壁向内凸起形成有凸台,所述凸台与顶针板的外侧壁相贴靠,所述第二拉板与动模板的外侧壁之间具有间隙。该结构避免在开模的过程中第二拉板与动模板的外侧壁之间发生接触摩擦。
[0012]在上述的一种模具拉板中,所述第二拉板的下端通过螺钉与顶针板固定连接。第二拉板的下端与顶针板的连接结构简单、方便。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模具拉板具有以下优点:开模过程中,动模板和顶针板均向下移动,进而带动第二拉板相对于第一拉板向下移动,当下紧固件从下导向槽的上端移动至下导向槽的下端后,第二拉板带动第一拉板向下移动,使得上紧固件从上导向槽的下端移动至上导向槽的上端,此时开模行程为上导向槽和下导向槽的长度总和,接着动模板向下移动并且顶针板不动,使得顶针将注塑产品从动模板上顶出脱模,进一步增大了动模板的开模行程,与现有技术相比,显著提高了动模板和顶模板之间间距,使得动模板和顶模板之间具有足够的空间,使得注塑产品的顶出后具有足够的空间来取出产品或保证产品能够自动下落。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的模具合模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技术的模具合模时的侧视图。
[0016]图3是本技术的模具开模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4是本技术的顶针将注塑产品顶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定模板;2、动模板;3、顶针板;4、第一拉板;40、上导向槽;41、下导向槽;42、折弯部;42a、台阶面;43、上板部;44、下板部;5、第二拉板;50、凸台;6、上紧固件;7、下紧固件;8、定位套;9、间隙;10、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20]如图1~图4所示,本模具拉板,模具包括定模板1、动模板2和顶针板3,拉板包括均呈条形的第一拉板4和第二拉板5,第一拉板4的上部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上导向槽40,第一拉板4的下部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下导向槽41,上导向槽40内设置有与定模板1固定连接的
上紧固件6,下导向槽41内设置有与第二拉板5的上端固定连接的下紧固件7,第二拉板5的下端通过螺钉10与顶针板3固定连接,当模具合模时,上紧固件6位于上导向槽40的下端,下紧固件7位于下导向槽41的上端。开模过程中,动模板2和顶针板3均向下移动,进而带动第二拉板5相对于第一拉板4向下移动,当下紧固件7从下导向槽41的上端移动至下导向槽41的下端后,第二拉板5带动第一拉板4向下移动,使得上紧固件6从上导向槽40的下端移动至上导向槽40的上端,此时开模行程为上导向槽40和下导向槽41的长度总和,接着动模板2向下移动并且顶针板3不动,使得顶针将注塑产品从动模板2上顶出脱模,进一步增大了动模板2的开模行程,与现有技术相比,显著提高了动模板2和顶模板1之间间距,使得动模板2和顶模板1之间具有足够的空间,使得注塑产品的顶出后具有足够的空间来取出产品或保证产品能够自动下落。
[0021]如图1所示,上导向槽40内滑动设置有定位套8,定位套8的一端位于上导向槽40外并抵靠在定模板1的外侧壁上,上紧固件6穿设在定位套8内;第二拉板5下部的内侧壁向内凸起形成有凸台50,凸台50与顶针板3的外侧壁相贴靠,第二拉板5与动模板2的外侧壁之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具拉板,模具包括定模板(1)、动模板(2)和顶针板(3),本拉板包括均呈条形的第一拉板(4)和第二拉板(5),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拉板(4)的上部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上导向槽(40),所述第一拉板(4)的下部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下导向槽(41),所述上导向槽(40)内设置有与定模板(1)固定连接的上紧固件(6),所述下导向槽(41)内设置有与第二拉板(5)的上端固定连接的下紧固件(7),所述第二拉板(5)的下端与顶针板(3)固定连接,当模具合模时,所述上紧固件(6)位于上导向槽(40)的下端,所述下紧固件(7)位于下导向槽(41)的上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导向槽(40)内滑动设置有定位套(8),所述定位套(8)的一端位于上导向槽(40)外并抵靠在定模板(1)的外侧壁上,所述上紧固件(6)穿设在定位套(8)内。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模具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拉板(4)位于上导向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爱平江挺江伟立应珏玮
申请(专利权)人:公元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