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微生物生产L-乳酸的发酵工艺及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2604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8 14: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微生物生产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微生物生产L

乳酸的发酵工艺及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微生物生产L

乳酸
,具体涉及一种利用微生物生产L

乳酸的发酵工艺;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利用微生物生产L

乳酸的发酵设备。

技术介绍

[0002]L

乳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酸,在食品行业、材料行业有广泛的应用。其作为一种绿色化学品,可以合成聚乳酸、乳酸乙酯等可降解材料,因而在材料领域备受关注。目前,L

乳酸一般采用生物法合成,生产的菌种多为根霉属微生物,具有生长迅速、环境适应能力强、分泌有机酸及蛋白质能力强等优势,为有机酸的优秀生产菌种。
[0003]传统的L

乳酸非发酵需要多次进行菌种的接种,这就导致发酵工艺复杂化,并且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同时,现有的发酵设备需要人工去监测温度,进一步的增大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因此,我们提出一种利用微生物生产L

乳酸的发酵工艺及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微生物生产L

乳酸的发酵工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以及增大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利用微生物生产L

乳酸的发酵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0007]S1、设备将玉米和大米分别进行粉碎,得到粉料;
[0008]S2、振动筛分机对粉料进行筛分,去除大颗粒,同时振动筛分能破碎结块,得到筛分料;
[0009]S3、对筛分料进行混合,然后对其进行糖化,将总质量20%

30%糖化液放置于发酵设备中,同时,接种适量乳酸菌进行厌氧搅拌发酵,当乳酸含量不再增加时发酵结束,停止搅拌,得到第一代L

乳酸;
[0010]S4、取出总质量70%

80%的第一代L

乳酸,然后再次加入总质量20%

30%糖化液于发酵设备中,与发酵设备中剩余的第一代L

乳酸充分混合,无需再次接种乳酸菌,进行进行厌氧搅拌发酵,当乳酸含量不再增加时发酵结束,停止搅拌,得到第二代L

乳酸;
[0011]S5、重复步骤S4,直至糖化液全部反应完成,得到第N代L

乳酸;
[0012]S6、将第一代L

乳酸直至第N代L

乳酸进行混合,得到利用微生物生产L

乳酸。
[0013]优选的,步骤S3中所述的糖化具体步骤为:
[0014]1)液化:在筛分料加水,配制筛分料液,并用稀酸溶液和稀碱溶液调整pH值;向料液中加入α

淀粉酶,控制温度进行液化;
[0015]2)糖化:液化后的料液冷却至室温,用稀酸溶液调整pH至4.0

4.5,加入液体糖化酶,在40

70℃条件下进行糖化。
[0016]优选的,所述稀酸溶液为稀盐酸或稀硫酸中的一种,所述稀碱溶液为NaOH或Na2CO3中的一种。
[0017]优选的,步骤S1所述的玉米和大米粉碎采用球磨机湿法粉碎,且所述对粉料进行筛分后筛分料的的中位粒径为<50μm。
[0018]优选的,步骤S3中所述的发酵设备能自主检测酸度,当发酵设备内部材料酸度低时,控制设置设备上的乳酸菌加料管上的电磁阀,打开管路,实现乳酸菌的添加。
[0019]一种利用微生物生产L

乳酸的发酵设备,包括:
[0020]加温发酵罐,所述加温发酵罐的内部设置有搅拌机构,且所述加温发酵罐的下端设置有用于驱动搅拌机构的驱动电机,所述加温发酵罐的侧壁上设置有乳酸菌加注管,所述乳酸菌加注管上设置有电磁阀;
[0021]上盖,所述上盖上设置有进风管,所述进风管的管口处设置有金属钢丝滤网,且所述进风管的内部安装有若干组气体滤板;
[0022]通过抱箍安装于所述加温发酵罐的一侧的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活塞杆的一端与所述上盖的侧壁连接固定;
[0023]还包括:
[0024]智能控制单元,所述智能控制单元与所述电磁阀以及所述加温发酵罐的加温控制端信号连接,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智能控制单元无线信号连接。
[0025]优选的,所述智能控制单元包括:
[0026]若干组温度检测传感器,若干组所述温度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端均位于所述加温发酵罐的内部;
[0027]酸度检测仪,所述酸度检测仪的检测端位于所述加温发酵罐的内部;
[0028]PLC控制器,所述PLC控制器内置信号收发模块,且所述温度检测传感器、酸度检测仪的信号输出端均通过连接线与所述收发模块连接,所述PLC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电磁阀、加温发酵罐的加温控制端以及驱动电机连接。
[0029]优选的,所述加温发酵罐的内部设置有透明导热防护罩,所述温度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端位于所述透明导热防护罩内部;
[0030]所述酸度检测仪的检测端嵌装于所述透明导热防护罩上,且所述酸度检测仪的检测端与所述透明导热防护罩的外壁位于同于垂直平面。
[0031]优选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
[0032]传动杆,传动杆的一端通过密封轴承与所述加温发酵罐的底部,且传动杆的一端贯穿所述加温发酵罐的底部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
[0033]固定于所述传动杆上的若干组搅拌杆,以及设置在传动杆顶部的连接杆;
[0034]固定于所述连接杆一端的刮片,所述刮片的一贴合于所述透明导热防护罩的外壁上。
[0035]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36]首先,本专利技术中采用乳酸菌一次接种增殖的发酵工艺,菌体多次重复利用生产L

乳酸,减少菌种制备,简化发酵工艺,降低劳动强度;
[0037]其次,本专利技术中,发酵设备部分通过设有的智能控制单元,可在食品酸度过低时,自动控制开启电磁阀增大乳酸菌的添加量,实现酸度提高;
[0038]再者,本专利技术中通过智能控制单元直接检测加温发酵罐的内部温度,同时,智能控制单元直接控制加温发酵罐的温控单元进行调节温度,有效控制加温发酵罐内的温度,减
弱乳酸菌的一定活性,防止酸度过高。
附图说明
[0039]图1为本专利技术利用微生物生产L

乳酸的发酵工艺流程图;
[0040]图2为本专利技术利用微生物生产L

乳酸的发酵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41]图3为本专利技术加温发酵罐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42]图中:1、加温发酵罐;2、搅拌机构;3、驱动电机;4、上盖;5、进风管;6、金属钢丝滤网;7、气体滤板;8、抱箍;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微生物生产L

乳酸的发酵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设备将玉米和大米分别进行粉碎,得到粉料;S2、振动筛分机对粉料进行筛分,去除大颗粒,同时振动筛分能破碎结块,得到筛分料;S3、对筛分料进行混合,然后对其进行糖化,将总质量20%

30%糖化液放置于发酵设备中,同时,接种适量乳酸菌进行厌氧搅拌发酵,当乳酸含量不再增加时发酵结束,停止搅拌,得到第一代L

乳酸;S4、取出总质量70%

80%的第一代L

乳酸,然后再次加入总质量20%

30%糖化液于发酵设备中,与发酵设备中剩余的第一代L

乳酸充分混合,无需再次接种乳酸菌,进行进行厌氧搅拌发酵,当乳酸含量不再增加时发酵结束,停止搅拌,得到第二代L

乳酸;S5、重复步骤S4,直至糖化液全部反应完成,得到第N代L

乳酸;S6、将第一代L

乳酸直至第N代L

乳酸进行混合,得到利用微生物生产L

乳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微生物生产L

乳酸的发酵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所述的糖化具体步骤为:1)液化:在筛分料加水,配制筛分料液,并用稀酸溶液和稀碱溶液调整pH值;向料液中加入α

淀粉酶,控制温度进行液化;2)糖化:液化后的料液冷却至室温,用稀酸溶液调整pH至4.0

4.5,加入液体糖化酶,在40

70℃条件下进行糖化。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利用微生物生产L

乳酸的发酵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稀酸溶液为稀盐酸或稀硫酸中的一种,所述稀碱溶液为NaOH或Na2CO3中的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微生物生产L

乳酸的发酵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1所述的玉米和大米粉碎采用球磨机湿法粉碎,且所述对粉料进行筛分后筛分料的的中位粒径为<50μ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微生物生产L

乳酸的发酵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所述的发酵设备能自主检测酸度,当发酵设备内部材料酸度低时,控制设置设备上的乳酸菌加料管上的电磁阀,打开管路,实现乳酸菌的添加。6.一种利用微生物生产L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尧关阳杨佳圆高冷李奚
申请(专利权)人:长春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