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护专用沥青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125705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8 14: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养护专用沥青技术指标体系的确定和养护专用沥青的制备技术,具体是一种养护专用沥青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将沥青原料和改性剂经过混合、熔融、剪切、搅拌过程制备养护沥青;通过沥青原料的针入度和改性剂的变化,使最终产品经过短期老化试验后的检测指标为:车辙因子为2.2的温度不低于88℃;经过长期老化试验后的检测指标为:疲劳因子不大于5000。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缩短开放交通时间,使养护沥青在满足养护路面投用初期负荷满足承载能力要求的同时也满足抗老化、抗疲劳等长期使用性能要求。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养护专用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养护专用沥青技术指标体系的确定和养护专用沥青的制备技术,具体是一种养护专用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沥青是一种热塑性材料,高于140℃有较好的流动性,在常温下为半固体状态,在低温下具有一定的脆性。沥青路面是沥青和集料在高温下(一般高于170℃)拌合、带温(一般不低于140℃)摊铺,经碾压成型、降温(现有规范要求低于50℃)开放交通形成的。与新建路面相比,养护工程结束后开放交通的时间影响交通的通行效率和经济效益,而影响路面开放的关键因素之一是路面冷却到承载交通负荷所需要的时间。
[0003]沥青是一种有机材料,投用初期因交通负荷尚未达到设计负荷,所以不会导致初期路面强度不足,随着沥青路面投用时间的增长,沥青材料逐渐硬化,路面强度逐渐增加,随交通载荷逐渐增长,路面强度增加可以补偿交通负荷的增长。与新建路面相比,养护工程结束开放交通时,沥青路面瞬间达到设计负荷,路面的初始强度不能承载骤增的交通负荷,所以养护工程长期易出现车辙,影响行车安全和路面使用寿命。
[0004]养护工程投用初期承载设计负荷和缩短开放交通时间,可以通过提高投用初期的承载能力和高温下的承载能力实现。但现有技术对如何建立满足上述要求的表征指标体系及满足以上要求的养护沥青的制备方法并无完备的记载,也缺乏可满足上述要求的养护沥青产品的记载。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缩短开放交通时间的养护专用沥青及其制备方法,使其在满足养护路面投用初期负荷满足承载能力要求的同时也满足抗老化、抗疲劳等长期使用性能要求。
[0006]本专利技术的养护专用沥青制备方法是:将沥青原料和改性剂经过混合、熔融、剪切、搅拌过程制备养护沥青;通过沥青原料的针入度和改性剂的变化,使最终产品经过短期老化试验后的检测指标为:车辙因子为2.2的温度不低于88℃;经过长期老化试验后的检测指标为:疲劳因子不大于5000。
[0007]本专利技术的养护沥青,其成分包括沥青原料和改性剂,所述沥青原料的针入度为10至300(0.1mm),所述改性剂为SBS、PE、废轮胎胶粉、聚苯乙烯、聚丙烯中的一种或数种组合,沥青原料的质量份数为55

95份,改性剂的质量份数为5

45份。
[0008]优选的,所述沥青原料的针入度为10

50(0.1mm),所述改性剂为SBS、PE,各成分的质量份数为:沥青原料80

95份,SBS 3

7份,PE 5

10份。
[0009]优选的,所述沥青原料的针入度为60

80(0.1mm),所述改性剂为废轮胎胶粉、聚合物SBS,各成分的质量份数为:沥青原料55-87份、废轮胎胶粉10

35份、聚合物SBS 3

10份。
[0010]优选的,所述沥青原料的针入度为110

130(0.1mm),所述改性剂为废轮胎胶粉、
SBR,各成分的质量份数为:沥青原料60-87份、废轮胎胶粉10

30份、SBR 3

10份。
[0011]优选的,所述沥青原料的针入度为200

300(0.1mm),所述改性剂为废轮胎胶粉、聚苯乙烯、聚丙烯,各成分的质量份数为:沥青原料60-92份、废轮胎胶粉5

20份、聚苯乙烯3

10份、聚丙烯3

10份。
[0012]本专利技术的优点体现在:
[0013]1、本专利技术方法给出了一种养护专用沥青技术指标的确定方法和指标体系,该技术指标体系通过短期老化和长期老化共同作用后样品的车辙因子的低限表征养护工程交通载荷的要求,通过短期老化后沥青样品的车辙因子表征养护工程开放交通的温度上限,用短期老化和长期老化共同作用后样品的低温柔性保证养护工程的抗老化、抗疲劳性能。
[0014]2、本专利技术的养护专用沥青,满足承载能力(以车辙因子表征)具有更高温度,或者在最高路面设计温度下具有更高的车辙因子,可以使养护工程在高于规范规定的路面温度下开放交通,节约了养护时间。
[0015]3、本专利技术的养护专用沥青,具有养护工程投用初期更高的车辙因子,补偿了与新建高速公路从小交通量逐渐达到设计负荷的时间差,使养护工程投用初期能够承载设计负荷。
[0016]4、本专利技术的养护专用沥青及制备方法,采用传统技术指标和分析检测方法,保证了养护工程的抗疲劳、抗老化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专利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在阅读了本专利技术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专利技术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属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0018]实施例1
[0019]以针入度为60

80(0.1mm)的沥青为原料,以废轮胎胶粉、聚合物SBS为改性剂,比例为80:18:2,170

180℃搅拌、混合、剪切,制备养护专用沥青,产品编号为P1。
[0020]实施例2
[0021]以针入度为110

130(0.1mm)的沥青为原料,废轮胎胶粉、SBR为改性剂,比例为70:25:5,170

180℃搅拌、混合、剪切,制备养护专用沥青,产品编号为P2。
[0022]实施例3
[0023]以针入度为10

50(0.1mm)的沥青原料,SBS、PE为改性剂,比例为93:3:4,170

180℃搅拌、混合、剪切,制备养护专用沥青,产品编号为P3。
[0024]实施例4
[0025]以针入度为200

300(0.1mm)的沥青为原料,废轮胎胶粉、聚苯乙烯、聚丙烯为改性剂,比例为73:20:4:3,180

190℃搅拌、混合、剪切,制备养护专用沥青,产品编号为P4。
[0026]将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实施例与现有PG76

22改性沥青进行对比试验、检测。
[0027]具体技术指标体系确定如下:
[0028]以用于新建沥青路面的PG76

22沥青材料为参照,其含义为:短期老化(薄膜烘箱或旋转薄膜烘箱,TFOT或RTFOT)后车辙因子为2.2的温度不低于76℃,长期老化(薄膜烘箱+压力老化罐试验,TFOT+PAV)后,疲劳因子小于5000,弯曲量流变仪(BBR)在

22℃的模量S值
小于300,模量变化速率(m值)小于300。
[0029]依照沥青路面规范要求,路面温度低于50℃时尚能开放交通,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以PG76

22短期老化后样品5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养护专用沥青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将沥青原料和改性剂经过混合、熔融、剪切、搅拌过程制备养护沥青;通过沥青原料的针入度和改性剂的变化,使最终产品经过短期老化试验后的检测指标为:车辙因子为2.2的温度不低于88℃;经过长期老化试验后的检测指标为:疲劳因子不大于5000。2.一种养护专用沥青,其特征是:其成分包括沥青原料和改性剂,所述沥青原料的针入度为10

300(0.1mm),所述改性剂为SBS、PE、废轮胎胶粉、聚苯乙烯、聚丙烯中的一种或数种组合,沥青原料的质量份数为55

95份,改性剂的质量份数为5

45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优选的养护专用沥青,其特征是:所述沥青原料的针入度为10

50(0.1mm),所述改性剂为SBS、PE,各成分的质量份数为:沥青原料80

95份,SBS3

7份,PE5

10份。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优选的养护专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兆民张玉贞施源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天诺道路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