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β-乳糖苷酶响应的近红外一区多功能荧光链接体及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611599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8 14: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
β

乳糖苷酶响应的近红外一区多功能荧光链接体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药物制备
,涉及一种基于β

乳糖苷酶响应的近红外一区多功能荧光链接体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卵巢癌是妇科肿瘤中死亡率最高的,全世界每年有超过220,000名女性罹患该病。被称为“无声杀手”,这是由于其早期无明显症状而容易被忽视而得名。其中,靶向治疗是卵巢癌的经典治疗方法,但预后较差。因此,对卵巢癌的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对于延长患者的寿命至关重要。
[0003]荧光标记技术因其具有高灵敏度以及低毒性的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生物体的标记示踪成像分析。因此,可以通过荧光标记技术实现对卵巢癌的标记成像分析。而当前的荧光标记技术通常是直接在靶向识别分子中引入荧光团构建荧光探针来实现标记示踪分析的。这样,必然会由于需要满足标记示踪条件所进行过量荧光探针引入的问题,往往会造成需要多次洗涤避免假阳性结果。与此同时,由于多次洗涤步骤的存在使得无法实现实时在体的监测示踪分析。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β

乳糖苷酶响应的近红外一区多功能荧光链接体及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基于β

乳糖苷酶响应的近红外一区多功能荧光链接体用于化学修饰靶向抗肿瘤药物分子,并且可以用于验证基于β

乳糖苷酶响应的近红外一区多功能荧光链接体构建的探针实现“诊疗一体化”的可行性。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基于β

乳糖苷酶响应的多功能近红外一区荧光链接体,该荧光链接体结构式如下:
[0007][0008]一种基于β

乳糖苷酶响应的多功能近红外一区荧光链接体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
步骤:
[0009]a)2,3,4,6



O

乙酰基

α

D

吡喃半乳糖与5

醛基水杨醛在K2CO3的作用下,得到带有二醛基的中间体;
[0010]b)4

(2

甲基
‑4‑
苯并[cd]吲哚
‑1‑
基)丁烷
‑1‑
磺酸盐与带有二醛基的中间体在(CH3CO)2O作用下,得到基于β

乳糖苷酶响应的近红外一区多功能链接体,结构式如下:
[0011][0012]进一步的,步骤a)的具体过程为:将2,3,4,6



O

乙酰基

α

D

吡喃半乳糖,5

醛基水杨醛和K2CO3在DMF中于0℃下混合,然后在N2气氛下,进行反应,反应完成后,加入H2O,得到带有二醛基的中间体;
[0013]步骤b)的具体过程为:将带有二醛基的中间体,4

(2

甲基
‑4‑
苯并[cd]吲哚
‑1‑
基)丁烷
‑1‑
磺酸盐以及乙酸钠溶于乙酸酐溶液中,于50℃下搅拌3h,得到基于β

乳糖苷酶响应的近红外一区多功能荧光链接体。
[0014]进一步的,4

(2

甲基
‑4‑
苯并[cd]吲哚
‑1‑
基)丁烷
‑1‑
磺酸盐通过以下过程制得:
[0015]1)1,2

氧硫烷2,2

二氧化物与环己酮苯并[cd]吲哚

2(1H)

酮在KOH的作用下,得到4

(2

氧代

1,2

二氢苯并[cd]吲哚
‑1‑

‑1‑
基)丁烷
‑1‑
磺酸钠;
[0016]2)4

(2

氧代

1,2

二氢苯并[cd]吲哚
‑1‑

‑1‑
基)丁烷
‑1‑
磺酸钠在四丁基氯化铵的作用下,得到4

(2

氧代

1,2

二氢苯并[cd]吲哚
‑1‑

‑1‑
基)丁烷
‑1‑
磺酸

四丁基铵盐;
[0017]3)4

(2

氧代

1,2

二氢苯并[cd]吲哚
‑1‑

‑1‑
基)丁烷
‑1‑
磺酸

四丁基铵盐在CH3MgCl作用下,得到4

(2

甲基
‑4‑
苯并[cd]吲哚
‑1‑
基)丁烷
‑1‑
磺酸盐。
[0018]进一步的,步骤1)的具体过程为:将1,2

氧硫烷2,2

二氧化物与KOH溶于N

甲基
‑2‑
吡咯烷酮中,室温条件下搅拌30min,然后加入环己酮苯并[cd]吲哚

2(1H)

酮,然后于90℃下加热搅拌10h,得到4

(2

氧代

1,2

二氢苯并[cd]吲哚
‑1‑

‑1‑
基)丁烷
‑1‑
磺酸钠。
[0019]进一步的,步骤2)的具体过程为:将4

(2

氧代

1,2

二氢苯并[cd]吲哚
‑1‑

‑1‑
基)丁烷
‑1‑
磺酸钠与四丁基氯化铵溶于乙酸溶液中,于90℃搅拌30min,然后滴加乙酸乙酯,滴毕后过滤,浓缩,得到4

(2

氧代

1,2

二氢苯并[cd]吲哚
‑1‑

‑1‑
基)丁烷
‑1‑
磺酸

四丁基氯化铵盐。
[0020]进一步的,步骤3)的具体过程为:将4

(2

氧代

1,2

二氢苯并[cd]吲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β

乳糖苷酶响应的多功能近红外一区荧光链接体,其特征在于,该荧光链接体结构式如下:2.一种基于β

乳糖苷酶响应的多功能近红外一区荧光链接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2,3,4,6



O

乙酰基

α

D

吡喃半乳糖与5

醛基水杨醛在K2CO3的作用下,得到带有二醛基的中间体;b)4

(2

甲基
‑4‑
苯并[cd]吲哚
‑1‑
基)丁烷
‑1‑
磺酸盐与带有二醛基的中间体在(CH3CO)2O作用下,得到基于β

乳糖苷酶响应的近红外一区多功能链接体,结构式如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β

乳糖苷酶响应的近红外一区多功能荧光链接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的具体过程为:将2,3,4,6



O

乙酰基

α

D

吡喃半乳糖,5

醛基水杨醛和K2CO3在DMF中于0℃下混合,然后在N2气氛下,进行反应,反应完成后,加入H2O,得到带有二醛基的中间体;步骤b)的具体过程为:将带有二醛基的中间体,4

(2

甲基
‑4‑
苯并[cd]吲哚
‑1‑
基)丁烷
‑1‑
磺酸盐以及乙酸钠溶于乙酸酐溶液中,于50℃下搅拌3h,得到基于β

乳糖苷酶响应的近红外一区多功能荧光链接体。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β

乳糖苷酶响应的多功能荧光链接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4

(2

甲基
‑4‑
苯并[cd]吲哚
‑1‑
基)丁烷
‑1‑
磺酸盐通过以下过程制得:1)1,2

氧硫烷2,2

二氧化物与环己酮苯并[cd]吲哚

2(1H)

酮在KOH的作用下,得到4

(2

氧代

1,2

二氢苯并[cd]吲哚
‑1‑

‑1‑
基)丁烷
‑1‑
磺酸钠;2)4

(2

氧代

1,2

二氢苯并[cd]吲哚
‑1‑

‑1‑
基)丁烷
‑1‑
磺酸钠在四丁基氯化铵的作用下,得到4

(2

氧代

1,2

二氢苯并[cd]吲哚
‑1‑

‑1‑
基)丁烷
‑1‑
磺酸

四丁基铵盐;3)4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杰王瑾潘晓艳卢闻单媛媛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