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磺化反应冷凝废气处理设备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11575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8 14: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磺化反应冷凝废气处理设备及方法,涉及磺化反应废气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导流筒外壁面与处理罐内壁面之间设有活性炭层,处理罐包括位于内隔断层下方的冷凝腔、位于活性炭层上方的上出气腔、位于内隔断层与活性炭层之间的下出气腔,活性炭层配置有若干与下通气管位置相配合的加热棒。导流筒包括位于固定盘下方的下排流腔、位于固定盘上方的上喷淋腔,处理罐顶板内侧安装有朝向上喷淋腔的喷淋头,下排流腔配置有移动底盘。本发明专利技术既保证喷淋处的吸收液顺畅流通,也保证了废气气流与吸收液的大面积接触,提高废气气体的逆流吸收效果,降低了吸收液的不必要浪费,也减少了人工对处理罐的定期清理、维护环节操作。作。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磺化反应冷凝废气处理设备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磺化反应废气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磺化反应冷凝废气处理设备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磺化反应废气含有较多的三氧化硫等气体,需要对其废气进行处理。在对废气处理时,可将废气先进行冷凝,先液化废气中的一部分有机气体,在通过吸收液对废气进行高效的吸收。现有的废气处理设备对废气进行吸收常常采用喷淋吸收液,配合填料层扩大吸收液的表面积,对逆向而来的气流进行吸收,但填料层颗粒之间本身间隙就很小,在加上液体的填充效果,留给废气顺畅流通的空间就很少,很多废气气流都从空隙较大的通道排出,导致大量喷淋吸收液并没有与废气发生接触吸收,存在不利于废气顺畅、大面积的与喷淋吸收液进行接触吸收的可能性。另外,喷淋塔内部长期使用后需要人工定期维护,以免发生废气吸收效果变差的现象,这无疑增加了人工工作量,有害物质对人体也存在一定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磺化反应冷凝废气处理设备及方法,既保证喷淋处的吸收液顺畅流通,也保证了废气气流与吸收液的大面积接触,提高废气气体的逆流吸收效果,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吸收液对废气气体的吸收率,降低了吸收液的不必要浪费,也减少了人工对处理罐的定期清理、维护环节操作。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磺化反应冷凝废气处理设备,处理罐设有内隔断层、固定安装在内隔断层上侧的导流筒,导流筒外壁面与处理罐内壁面之间设有活性炭层,内隔断层开设有内导通腔,处理罐包括位于内隔断层下方的冷凝腔、位于活性炭层上方的上出气腔、位于内隔断层与活性炭层之间的下出气腔,冷凝腔中安装有冷凝管,冷凝腔底部设有积液区,处理罐内壁嵌入安装有朝向积液区的高位液位传感器、低位液位传感器,活性炭层底侧设置有若干下通气管,活性炭层配置有若干与下通气管位置相配合的加热棒。处理罐连接有主入气管、导气连管、主排气管、副侧进气管、排流管,导气连管下端口、主入气管、排流管与冷凝腔连通,主排气管、副侧进气管与下出气腔连通,导气连管上端口与内导通腔连通,主入气管与副侧进气管之间连接有回气支管,副侧进气管配置有循环风机,导气连管配置有第一浓度传感器、流速传感器,处理罐内壁嵌入安装有朝向上出气腔的第二浓度传感器、朝向下出气腔的第三浓度传感器,回气支管配置有第四浓度传感器。导流筒内固定安装有固定盘,导流筒包括位于固定盘下方的下排流腔、位于固定盘上方的上喷淋腔,处理罐顶板内侧安装有朝向上喷淋腔的喷淋头,下排流腔配置有移动底盘,移动底盘开设有若干第一竖向通孔,移动底盘上侧面设有若干顶部锥体,固定盘开设有若干第二竖向通孔,第二竖向通孔上侧开口设置上锥形口、下侧开口设置下锥形口,内隔断层的内导通腔中固定安装有液压驱动筒,液压驱动筒包括与移动底盘底侧面固定连接的推进轴杆。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中废气处理设备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积液区位于导气连管下端口的下方位置,排流管连接在积液区的底部中心位置。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中废气处理设备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主入气管配置有第一电控阀,主排气管配置有第二电控阀,副侧进气管配置有循环风机,回气支管配置有支管电控阀,排流管配置有第五电控阀,副侧进气管配置有进气电控阀。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中废气处理设备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移动底盘的顶部锥体与第一竖向通孔的位置交错间隔分布,固定盘的下锥形口正对于移动底盘的顶部锥体。移动底盘外环侧设置活塞结构,移动底盘上侧面设有限位凸板。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中废气处理设备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液压驱动筒内部设有内位活塞,内位活塞与推进轴杆连接,内隔断层嵌入设有正对于内位活塞的光电距离传感器,内隔断层设有与液压驱动筒内腔连通的液压连管。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中废气处理设备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加热棒下端穿过下通气管,下通气管内管径大于加热棒宽度尺寸,加热棒下端处于下出气腔中。
[001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磺化反应冷凝废气处理方法,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0012]㈠正向废气吸收:磺化反应废气从主入气管导入冷凝腔,废气进行一定程度的冷凝液化,液体滴落在积液区,剩余的废气气流经过导气连管、内导通腔进入下排流腔,第一浓度传感器传感检测废气中主要气体的浓度,流速传感器传感检测废气的气体流速。控制系统根据废气浓度和流速,驱控调节液压驱动筒的推进轴杆位置,对应调节移动底盘的顶部锥体与固定盘的下锥形口之间的间隙尺寸,同时调节喷淋头朝向上喷淋腔的废气吸收液喷淋量,沿着第一竖向通孔、顶部锥体与下锥形口之间间隙、第二竖向通孔向上运动的废气气流接触与向下流淌的吸收液持续接触,且上喷淋腔中废气吸收液喷雾对进入上喷淋腔中的废气进行吸收,经过吸收液处理后的气流经过活性炭层、下出气腔后从主排气管排出;
[0013]㈡气道逆向清洗:未进行磺化废气吸收时,主入气管、主排气管关闭,副侧进气管打开,液压驱动筒带动推进轴杆向下运动,将移动底盘与固定盘完全分离,喷淋头朝向上喷淋腔喷淋清水,对导流筒内腔、固定盘、移动底盘、内导通腔、导气连管进行清洗;
[0014]㈢活性炭循环利用:第三浓度传感器传感检测到废气浓度超标后,主入气管、主排气管关闭,回气支管导通,加热棒开始对活性炭层加热,同时副侧进气管的循环风机启动,喷淋头继续向上喷淋腔中喷入废气吸收液,循环风机向下出气腔吹入气流,气流经过活性炭层进入导流筒内腔,废气吸收液对活性炭层受热释放的废气气流进行吸收,最终落入积液区。当第三浓度传感器传感检测废气浓度达到可排放参数时,停止上述活性炭层加热以及逆向气流循环吸收操作。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中废气处理方法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活性炭循环利用时,控制系统根据第三浓度传感器传感检测到的废气气体浓度,调节喷淋头的废气吸收液喷淋量。
[0016]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1.本专利技术通过在磺化废气的处理罐中设计冷凝腔、内隔断层、导流筒、活性炭层以及相应的废气气流导流通道,并通过喷淋头进行气流逆向喷淋,对磺化反应废气进行有效吸收,同时通过对废气气体浓度、流速的传感检测,驱控调节废液吸收液的喷淋量以及顶部锥体与下锥形口之间间隙尺寸,既保证喷淋处的吸收液顺畅流通,也保证了废气气流与吸收液的大面积接触,提高废气气体的逆流吸收效果,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吸收液对废气气体
的吸收率,降低了吸收液的不必要浪费。
[0018]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计磺化反应废气的正向废气吸收、气道逆向清洗、活性炭循环利用等环节,实现对废气在处理罐中的高效吸收、清洁,也实现了活性炭层的高效循环利用,减少了人工对处理罐的定期清理、维护环节操作。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磺化反应冷凝废气处理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图1中A处局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图1中B处局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图2中C处局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002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磺化反应冷凝废气处理设备,包括处理罐(1),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罐(1)设有内隔断层(2)、固定安装在内隔断层(2)上侧的导流筒(4),所述导流筒(4)外壁面与处理罐(1)内壁面之间设有活性炭层(5),所述内隔断层(2)开设有内导通腔(201),所述处理罐(1)包括位于内隔断层(2)下方的冷凝腔(101)、位于活性炭层(5)上方的上出气腔(102)、位于内隔断层(2)与活性炭层(5)之间的下出气腔(103),所述冷凝腔(101)中安装有冷凝管(3),所述冷凝腔(101)底部设有积液区(104),所述处理罐(1)内壁嵌入安装有朝向积液区(104)的高位液位传感器(119)、低位液位传感器(120),所述活性炭层(5)底侧设置有若干下通气管(501),所述活性炭层(5)配置有若干与下通气管(501)位置相配合的加热棒(502);所述处理罐(1)连接有主入气管(105)、导气连管(107)、主排气管(110)、副侧进气管(114)、排流管(121),所述导气连管(107)下端口、主入气管(105)、排流管(121)与冷凝腔(101)连通,所述主排气管(110)、副侧进气管(114)与下出气腔(103)连通,所述导气连管(107)上端口与内导通腔(201)连通,所述主入气管(105)与副侧进气管(114)之间连接有回气支管(116),所述副侧进气管(114)配置有循环风机(115),所述导气连管(107)配置有第一浓度传感器(108)、流速传感器(109),所述处理罐(1)内壁嵌入安装有朝向上出气腔(102)的第二浓度传感器(112)、朝向下出气腔(103)的第三浓度传感器(113),回气支管(116)配置有第四浓度传感器(117);所述导流筒(4)内固定安装有固定盘(7),所述导流筒(4)包括位于固定盘(7)下方的下排流腔(401)、位于固定盘(7)上方的上喷淋腔(402),所述处理罐(1)顶板内侧安装有朝向上喷淋腔(402)的喷淋头(8),所述下排流腔(401)配置有移动底盘(6),所述移动底盘(6)开设有若干第一竖向通孔(601),所述移动底盘(6)上侧面设有若干顶部锥体(602),所述固定盘(7)开设有若干第二竖向通孔(702),所述第二竖向通孔(702)上侧开口设置上锥形口(701)、下侧开口设置下锥形口(703),所述内隔断层(2)的内导通腔(201)中固定安装有液压驱动筒(9),所述液压驱动筒(9)包括与移动底盘(6)底侧面固定连接的推进轴杆(90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磺化反应冷凝废气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积液区(104)位于导气连管(107)下端口的下方位置,所述排流管(121)连接在积液区(104)的底部中心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磺化反应冷凝废气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入气管(105)配置有第一电控阀(106),所述主排气管(110)配置有第二电控阀(111),所述回气支管(116)配置有支管电控阀(118),所述排流管(121)配置有第五电控阀(122),所述副侧进气管(114)配置有进气电控阀(12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磺化反应冷凝废气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底盘(6)的顶部锥体(602)与第一竖向通孔(601)的位置交错间隔分布,所述固定盘(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乐伊长林徐龙鹏
申请(专利权)人:济宁洪博胜易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