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航空制造业的生产计划评价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112173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8 14: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航空制造业的生产计划评价方法,应用于飞机制造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S1、构建生产计划评价指标;S2、通过层次分析法构建判断矩阵,并获得各级指标的权重分配;S3、获取不同生产线对应的生产计划评价指标的实际指标值;S4、计算得到评价分数,并对生产线维持或调整;该方法采用层次分析法解决权重问题,根据不同受众,在不同维度赋予不同比重,最后通过对生产计划实际完成数据的收集,对各级指标进行定量地打分与评价,能够实现生产计划的定量评价,整体提升计划的可靠性和响应能力,为后续生产计划管理体系的改进与优化提供决策依据。提供决策依据。提供决策依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航空制造业的生产计划评价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飞机制造
,特别涉及一种航空制造业的生产计划评价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航空制造业的生产管理以生产计划与控制为核心,建立四横三纵的能力计划体系,纵向贯通从主生产计划到现场作业计划,横向提供从可交付评估到现场生产计划控制的计划体系。在需求与竞争环境相对稳定的条件下,生产计划并不很复杂,但是当需求不断发生变化时,生产计划系统就需要更高的可靠性和响应性。可靠性是指按照客户需求在指定时间以合格质量交付指定数量订单的能力,响应性是指响应客户需求的速度和能力。
[0003]现有的生产计划评价方法往往基于定性的方法,借助于计划员或者相关管理者的经验、知识和观察等主观认识,且指标之间的重要程度尚未明确,往往基于同一重要程度进行打分,方法较为粗糙,得到的结果准确率不高,与实际情况不匹配,可参考的价值有限。因此急需一套系统的、可量化的生产计划评价体系和方法,对航空制造业的装配车间和机加车间的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评估,为后续的生产计划管理体系的改进与优化提供决策依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评价结果准确率不高、与实际情况不匹配的不足,提供一种航空制造业的生产计划评价方法,依次从基于两级的生产计划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各级指标权重分配与确定、针对生产计划在装配车间和机加车间的实际完成数据收集和基于生产计划评价指标和实际执行情况给出打分和评价四个方面实现一套定量的生产计划评价方法构建,为后续生产计划管理体系的改进与优化提供决策依据。
[0005]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航空制造业的生产计划评价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0007]S1、构建两级的生产计划评价指标,每级的评价指标包括至少两个;
[0008]S2、通过层次分析法的标度,对每级指标进行比较,构建判断矩阵,通过计算该矩阵的特征向量,获得各级指标的权重分配;
[0009]S3、获取不同生产线对应的生产计划评价指标的实际指标值;
[0010]S4、基于实际指标值,根据权重分配,计算得到评价分数,并根据评价分数对生产线维持或调整。
[0011]通过构建两级的生产计划评价指标,建立了较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再通过层次分析法获取各级指标的权重,通过矩阵计算合理确定指标对生产计划的影响,提高了生产评价的准确度,定量进行打分和评价,更加客观,规避了以往借助于计划员或者相关管理者的经验、知识和观察等主观认识的弊端,提高了评价方法的可信性及精确性,通过采集实际生产所涉及的生产计划评价指标和实际执行情况打分和评价,有效提高了可行性和应用效果,为后续生产计划的改进、调整或优化提供决策依据,提高了生产的整体可靠性和响应能
力,解决了在市场竞争相对稳定的条件下,生产需求频繁变更,而导致生产不能及时作出调整的问题。
[0012]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方案中,上述步骤S2包括:
[0013]S21、采用层次分析法的1

9标度对不同评价指标进行比较;
[0014]S22、构建一级指标的二阶矩阵A1,通过计算矩阵A1的特征向量确定一级评价指标的权重分配W1;
[0015]S23、构建二级指标的n
i
阶矩阵,通过层次分析法计算确定二级评价指标的权重分配W
21
;重复步骤S23,确定权重分配W
22
、W
23


、W
2i
,i为一级指标的数量;
[0016]S24、将权重分配汇总为分级评价指标和分级权重的权重分配表。
[0017]通过采用层次分析法,对不同评价指标比较,构建一级指标的二阶矩阵、构建二级指标的n阶矩阵,再通过求解特征向量确定权重分配,能够对不同级的指标构建矩阵方程,将不同指标的影响通过量化的方程表示,剔除了人为的判断和影响;基于1

9标度的层次分析法对每级评价指标进行两两比较,构建判断矩阵并计算其权重分配,保障了评价指标的科学有效性及精准性。
[0018]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方案中,上述一级指标包括可靠性R1和响应性R
s
,可靠性R1和响应性R
s
分别包括若干第二级指标;通过将指标分为可靠性和响应性,能够从两方面对生产计划进行评价,解决了生产计划系统的评价方法可靠性低、响应不及时的问题。
[0019]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方案中,上述可靠性R1包括多个二级指标:装配计划准时完成率P
a
、关键装配单元计划准时完成率P
ak
、制造计划准时完成率P
m
和制造周期同步率P
mk
;通过将多项准时完成率纳入可靠性的二级评价指标,能够将生产计划的完成情况加入到评价中,从多方面考虑,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提高了评价的准确度,更接近生产情况。
[0020]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方案中,上述响应性R
s
包括两个二级指标:装配周期同步率S
a
和制造周期同步率S
m
;通过将同步率纳入响应性的二级评价指标,能够将生产的同步情况加入到评价中,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提高了评价的准确度,更接近生产情况。
[0021]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方案中,上述步骤S3中,获取可靠性R1的二级指标的实际指标值时,计划完工日期在统计期内的计划项数为计划总项数,将实际完工日期≤计划完工日期的计划项目记为准时完成计划项目;通过对准时完成计划的项目进行标记,将完成日期在统计期内的生产计划进行统计,确保了数据的准确性。
[0022]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方案中,上述步骤S3中,获取响应性R
s
的二级指标的实际指标值时,将统计期内完工架份从派工日期到验收完成日期差值的均值记为装配周期T
a
,T
a
为:
[0023][0024]其中,T
afi
是指第i个装配任务的验收完成日期,T
asi
是指第i个装配任务的派工日期,k为装配任务总数;通过对多个装配任务进行统计并计算,能够将不同装配周期的装配任务进行考虑,更全面地对生产计划进行评价。
[0025]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方案中,上述步骤S3中,获取响应性R
s
的二级指标的实际指标值时,将统计期内同一专业厂的完工零件从派工日期到零件入库日期减值的均值记为制造周期T
m
,T
m
为:
[0026][0027]其中,T
mfj
是指第j个零件任务的入库日期,T
msj
是指第j个零件任务的派工日期;通过对多个装配任务进行统计并计算,能够将不同装配周期的装配任务进行考虑,更全面地对生产计划进行评价。
[0028]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方案中,上述装配周期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航空制造业的生产计划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构建两级的生产计划评价指标,每级的评价指标包括至少两个;S2、通过层次分析法的标度,对每级指标进行比较,构建判断矩阵,通过计算该矩阵的特征向量,获得各级指标的权重分配;S3、获取不同生产线对应的生产计划评价指标的实际指标值;S4、基于实际指标值,根据权重分配,计算得到评价分数,并根据评价分数对生产线维持或调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航空制造业的生产计划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包括:S21、采用层次分析法的1

9标度对不同评价指标进行比较;S22、构建一级指标的二阶矩阵A1,通过计算矩阵A1的特征向量确定一级评价指标的权重分配W1;S23、构建二级指标的n1阶矩阵,通过层次分析法计算确定二级评价指标的权重分配W
21
;重复步骤S23,确定权重分配W
22
、W
23


、W
2i
,i为一级指标的数量;S24、将权重分配汇总为分级评价指标和分级权重的权重分配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航空制造业的生产计划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一级指标包括可靠性R1和响应性R
s
,可靠性R1和响应性R
s
分别包括若干第二级指标。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航空制造业的生产计划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靠性R1包括多个二级指标:装配计划准时完成率P
a
、关键装配单元计划准时完成率P
ak
、制造计划准时完成率P
m
和制造周期同步率P
mk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航空制造业的生产计划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性R
s
包括两个二级指标:装配周期同步率S
a
和制造周期同步率S
m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航空制造业的生产计划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获取可靠性R1的二级指标的实际指标值时,计划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隋少春黎小华张整新杨明东宁斯岚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