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管柱与钢盖梁的连接节点结构及其装配方法组成比例

技术编号:3611190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8 14: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钢管柱与钢盖梁的连接节点结构及其装配方法,连接节点结构包括:钢管柱、多个连接肋、连接管和钢盖梁;所述多个连接肋均匀设置于所述钢管柱的外侧壁上,所述多个连接肋的顶端与钢管柱的顶端齐平,并与钢盖梁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管的下部的内侧壁与所述多个连接肋的外端面固定,所述连接管的上部插入至所述钢盖梁的底部并与钢盖梁固定连接。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解决大型钢管柱受力不利的问题,还能进一步降低大型钢管柱与钢盖梁间连接的施工难度,提高节点的连接质量。提高节点的连接质量。提高节点的连接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管柱与钢盖梁的连接节点结构及其装配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桥梁钢结构
,尤其涉及一种钢管柱与钢盖梁的连接节点结构及其装配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传统门式框架结构一般采用现浇混凝土墩柱和混凝土盖梁的结构形式,这种混凝土门式框架结构在施工时需要搭设支架,从而使得施工成本较高,且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还需要养护时间,从而使得工期较长。随着对快速施工的要求越来越高,钢结构可在钢厂加工,有利于缩短现场施工的工期,其中钢管柱与钢盖梁连接的结构是最常用的结构形式之一。
[0003]在现有技术中,对于天桥墩柱等小型连接节点,可以在钢管柱的柱顶开豁口,钢盖梁腹板嵌进钢管柱中并与之焊接,但这种连接方法要求钢管柱的直径大于钢盖梁宽。但是,在大型钢管柱与钢盖梁的连接节点中,由于钢管柱的直径相对于钢盖梁的宽度较小,在其顶端承受弯矩作用时的惯性矩较小,受力情况不利,从而不能采用上述钢盖梁腹板嵌进钢管柱中的连接方法。常用于大型钢管柱与钢盖梁之间的连接方法,是直接将钢管柱的柱顶与钢盖梁底板焊接,这种连接主要依赖钢管柱与钢盖梁底板间的焊缝,而此焊缝多为工地现场焊接,施焊环境较差,并且大型的钢管柱与钢盖梁的钢板厚度往往较厚,从而使得施工困难且焊缝的质量难以保证,工程的安全性和可实施性均面临考验。
[0004]综上可知,由于现有技术中的大型钢管柱与钢盖梁的连接具有如上所述的缺陷,因此如何提出一种更好的钢管柱与钢盖梁的连接节点结构及其装配方法,从而可以克服上述缺陷,是本领域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钢管柱与钢盖梁的连接节点结构及其装配方法,从而可以解决大型钢管柱受力不利的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具体是这样实现的:
[0007]一种钢管柱与钢盖梁的连接节点结构,包括:钢管柱、多个连接肋、连接管和钢盖梁;
[0008]所述多个连接肋均匀设置于所述钢管柱的外侧壁上,所述多个连接肋的顶端与钢管柱的顶端齐平,并与钢盖梁的底部固定连接;
[0009]所述连接管的下部的内侧壁与所述多个连接肋的外端面固定,所述连接管的上部插入至所述钢盖梁的底部并与钢盖梁固定连接。
[0010]较佳的,每个连接肋是板状结构,其侧面包括:上直角面、下直角面、长直角面、短直角面和斜面;其中,
[0011]长直角面固定在所述钢管柱的外侧壁上;
[0012]上直角面与所述钢管柱的顶端齐平,并与钢盖梁的底部固定连接;
[0013]短直角面与连接管的下部的内侧壁固定连接。
[0014]较佳的,所述连接管的下部为圆管结构;连接管的上部设置有多个圆弧肢和多个缺口,圆弧肢和缺口间隔设置。
[0015]较佳的,所述连接管下部的圆管结构的内侧壁与各个连接肋的短直角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管的各个缺口的底部与所述短直角面齐平。
[0016]较佳的,所述钢盖梁包括底板、多块腹板和多块隔板;
[0017]所述底板上设置有与连接管上部的圆弧肢相对应的多个孔缝;
[0018]所述多块腹板与多块隔板相互交叉,且均垂直固定在底板上表面无孔缝的位置处。
[0019]较佳的,所述连接管上部的圆弧肢插入至底板的孔缝中,缺口的底部与底板的底部抵接并固定,圆弧肢的两个侧边分别与腹板或隔板固定连接。
[0020]较佳的,所述每个连接肋上还设置有缀板,所述缀板具有与连接肋相匹配的弯折结构;
[0021]缀板的内侧面与连接肋的下直角面和斜面垂直固定;
[0022]缀板的一端与连接管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缀板的另一端与钢管柱的外侧壁固定连接。
[0023]较佳的,所述连接管是一体成型制成。
[0024]较佳的,所述连接管上部的圆弧肢和缺口分别设置有4个。
[0025]一种钢管柱与钢盖梁的连接节点的装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6]步骤A,加工连接管的结构;
[0027]步骤B,加工钢盖梁的底部结构;
[0028]步骤C,将钢管柱和连接肋固定连接,并将连接肋与连接管的下部固定连接;
[0029]步骤D,将连接管的上部插入至所述钢盖梁的底部并与钢盖梁固定连接;
[0030]步骤E,装配钢盖梁。
[0031]如上可见,在本专利技术中的钢管柱与钢盖梁的连接节点结构及其装配方法中,通过合理设计其结构及其装配顺序,从而可以解决大型钢管柱受力不利的问题,还能进一步降低大型钢管柱与钢盖梁间连接的施工难度,提高节点的连接质量。
附图说明
[0032]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钢管柱与钢盖梁的连接节点结构的示意图。
[0033]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连接肋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连接肋与钢管柱的装配示意图。
[0035]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连接管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钢管柱、连接肋和连接管的装配示意图。
[0037]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连接管与底板的装配示意图。
[0039]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连接管与钢盖梁的结构示意图。
[0040]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缀板的结构示意图。
[0041]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缀板和连接肋的装配示意图。
[0042]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钢管柱与钢盖梁的连接节点的装配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3]为使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44]如图1至图10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钢管柱与钢盖梁的连接节点结构,包括:钢管柱11、多个连接肋12、连接管13和钢盖梁;
[0045]所述多个连接肋12均匀设置于所述钢管柱11的外侧壁上,所述多个连接肋12的顶端与钢管柱11的顶端齐平,并与钢盖梁的底部固定连接;
[0046]所述连接管13的下部的内侧壁与所述多个连接肋的外端面固定,所述连接管13的上部插入至所述钢盖梁的底部并与钢盖梁固定连接。
[0047]通过在钢管柱11的外侧壁上加设连接肋12,并通过在连接肋12的外端面上设置连接管13,通过连接管将钢管柱与钢盖梁连接,由于连接管的直径大于钢管柱的直径,克服了钢管柱的受力问题,使得节点结构的刚度更大,连接更加牢靠。由于通过连接管扩大了钢管柱的直径,克服了钢管柱的受力问题,因此钢管柱与钢盖梁间可以采用将连接管的上部插入至所述钢盖梁的底部的固定方式,从而可以克服将钢管柱与钢盖梁直接焊接时的施工困难、焊缝质量差等问题。
[0048]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可以使用多种实现方法来实现上述的钢管柱与钢盖梁的连接节点结构。以下将以其中的一种实现方式为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介绍。
[0049]例如,较佳的,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5所示,每个连接肋12可以是板状结构,其侧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管柱与钢盖梁的连接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管柱、多个连接肋、连接管和钢盖梁;所述多个连接肋均匀设置于所述钢管柱的外侧壁上,所述多个连接肋的顶端与钢管柱的顶端齐平,并与钢盖梁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管的下部的内侧壁与所述多个连接肋的外端面固定,所述连接管的上部插入至所述钢盖梁的底部并与钢盖梁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连接肋是板状结构,其侧面包括:上直角面、下直角面、长直角面、短直角面和斜面;其中,长直角面固定在所述钢管柱的外侧壁上;上直角面与所述钢管柱的顶端齐平,并与钢盖梁的底部固定连接;短直角面与连接管的下部的内侧壁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的下部为圆管结构;连接管的上部设置有多个圆弧肢和多个缺口,圆弧肢和缺口间隔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下部的圆管结构的内侧壁与各个连接肋的短直角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管的各个缺口的底部与所述短直角面齐平。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盖梁包括底板、多块腹板和多块隔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与连接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焦亚萌彭岚平杜京涛徐升桥李辉冯祁王若迪赵博李艳明高策余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