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设置在曝气池内部的斜管沉淀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11124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8 14:13
一种设置在曝气池内部的斜管沉淀装置,属于废水生物处理领域,包括斜管沉淀装置壳体、出水堰、堰出水管、斜管、泥斗坡板和拦气斜板,斜管沉淀装置壳体为上下两端敞口四周封闭的结构,其底端对称的两个边缘分别密封连接有一个泥斗坡板,两个泥斗坡板相互倾斜设置;两个泥斗坡板的下方分别设置有一个拦气斜板,每个泥斗坡板与其对应的拦气斜板之间预留有空隙;两个拦气斜板倾斜方向相反,且两个拦气斜板顶端相互靠近密封连接;出水堰布置在斜管的上部,出水堰的两端与斜管沉淀装置壳体密闭连接;堰出水管与出水堰的一端连接并穿出曝气池的池壁;斜管布置在斜管沉淀装置壳体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在不增加用地的前提下,增加了二沉池的目的。沉池的目的。沉池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设置在曝气池内部的斜管沉淀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废水生物处理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设置在曝气池内部的斜管沉淀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二沉池是活性污泥法工艺中不可分割的单元,起到固液分离的作用,其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出水水质的优劣。目前城市污水处理厂的二沉池大部分是混凝土结构,与曝气池分离建造;SBR工艺曝气池和二沉池用同一个池子完成生化反应过程和固液分离过程。目前,我国的城市污水厂面临着原地增容和水质提标的需求,国家公布的原地增容污水量达到每天二千万吨的规模。由于是原地增容,旧厂区没有足够的用地去新建二沉池。因此,需要一种代替新建二沉池的新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置在曝气池内部的斜管沉淀装置,以解决原位增容需要增加二沉池的问题。
[0004]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设置在曝气池内部的斜管沉淀装置,所述曝气池的底部设有曝气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斜管沉淀装置包括斜管沉淀装置壳体、出水堰、堰出水管、斜管、泥斗坡板和拦气斜板,所述斜管沉淀装置壳体为上下两端敞口四周封闭的结构,斜管沉淀装置壳体的底端对称的两个边缘分别连接有一个泥斗坡板,且连接方式为密闭连接,两个泥斗坡板相互倾斜设置,斜管沉淀装置壳体和两个泥斗坡板形成的内部空间为层流区;两个泥斗坡板的下方分别设置有一个拦气斜板,每个泥斗坡板与其对应的拦气斜板之间预留有空隙;两个拦气斜板倾斜方向相反,且两个拦气斜板顶端相互靠近密封连接;所述出水堰布置在斜管的上部,出水堰的两端与斜管沉淀装置壳体密闭连接;堰出水管与出水堰的一端连接,并穿出曝气池的池壁;所述斜管布置在斜管沉淀装置壳体内。
[0005]进一步,所述斜管沉淀装置壳体是由四块围板围成上、下两端敞口的长方体形,相邻围板间竖直边之间密闭连接。
[0006]进一步,所述斜管沉淀装置整体底部通过支架安装在曝气池内。
[0007]进一步,所述支架数量为两个,两个支架分别为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平行对称设置。
[0008]通过上述设计方案,本技术可以带来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设置在曝气池内部的斜管沉淀装置,实现了在不增加用地的前提下,增加了二沉池的目的。对于SBR工艺,则将间断运行改为了连续运行,从而提高处理效率。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设置在曝气池内部的斜管沉淀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0]图中各标记如下:1

曝气池、2

曝气头、3

斜管沉淀装置壳体、4

出水堰、5

堰出水管、6

斜管、7

第一泥斗坡板、8

第二泥斗坡板、9

第一拦气斜板、10

第二拦气斜板、11

第一支架、12

第二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下面所具体描述的内容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不应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0012]为了避免混淆本技术的实质,公知的方法、过程、流程、元件和电路并没有详细叙述。
[001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14]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设置在曝气池内部的斜管沉淀装置,参照图1,所述曝气池1的底部设有曝气头2;该斜管沉淀装置包括斜管沉淀装置壳体3、出水堰4、堰出水管5、斜管6、第一泥斗坡板7、第二泥斗坡板8、第一拦气斜板9、第二拦气斜板10、第一支架11和第二支架12。
[0015]所述曝气池1是布置斜管沉淀装置的场所,曝气池1底部布置曝气头2;所述斜管沉淀装置壳体3是由四块围板围成上、下两端敞口的长方体形(为了方便看清装置的内部结构,其中一块围板在图中未画出),相邻围板间竖直边之间密闭连接;出水堰4的两端与斜管沉淀装置壳体3密闭连接;堰出水管5与出水堰4的一端连接,并穿出曝气池1的池壁;所述斜管6安装在斜管沉淀装置壳体3内;所述第一泥斗坡板7和第二泥斗坡板8呈相互倾斜设置,第一泥斗坡板7和第二泥斗坡板8分别与位于二者上部的斜管沉淀装置壳体3的水平边密闭连接;所述第一拦气斜板9和第二拦气斜板10呈倾斜方向相反设置,且第一拦气斜板9和第二拦气斜板10顶端相互靠近密封连接;第一支架11和第二支架12平行对称设置,第一支架11和第二支架12安装在曝气池1的底部上,第一拦气斜板9和第二拦气斜板10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固定在第一支架11和第二支架12上。
[0016]下面结合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设置在曝气池内部的斜管沉淀装置的各部件的作用及工作原理进行进一步的说明:所述曝气池1是好氧生化反应进行的场所,曝气池1内盛装混合液,曝气池1的底部布置曝气头2;斜管沉淀装置壳体3的底端两侧边缘分别与第一泥斗坡板7和第二泥斗坡板8密闭连接,由斜管沉淀装置壳体3、第一泥斗坡板7和第二泥斗坡板8形成的内部空间为层流区,进行固液分离;斜管沉淀装置壳体3、第一泥斗坡板7和第二泥斗坡板8形成的空间的外部是混合液的紊流区。出水堰4布置在斜管6的上部,用来收集经过斜管6固液分离后的清水,清水通过堰出水管5流出曝气池1;斜管6布置在斜管沉淀装置壳体3、第一泥斗坡板7和第二泥斗坡板8组成的空间内,完成固液分离的过程。由斜管6滑下的污泥经过第一泥斗坡板7和第二泥斗坡板8滑下,落到第一拦气斜板9和第二拦气斜板10的上面,并继续滑落,流回曝气池1的混合液中。第一拦气斜板9和第二拦气斜板10拦截曝气头2释放的空气,避免空气进入上部的层流区,影响固液分离效果,被拦截的空气聚集在第一拦气斜板9和第二拦气斜板10上部的夹角空间,向两端流回曝气池1的混合液中。第一
支架11和第二支架12布置在曝气池1的底部,用于支撑斜管沉淀装置。
[0017]具体实现过程是:
[0018]所述斜管沉淀装置壳体3、出水堰4、堰出水管5、斜管6、第一泥斗坡板7、第二泥斗坡板8、第一拦气斜板9和第二拦气斜板10组成了设置在曝气池1内部的斜管沉淀装置。曝气池1里的混合液从底部第一泥斗坡板7与第一拦气斜板9之间的空隙和第一泥斗坡板8与第二拦气斜板10之间的空隙,流入层流区,进入斜管6完成固液分离过程;清水进入出水堰4,并通过堰出水管5流出曝气池1。从斜管6滑下的污泥落到第一泥斗坡板7和第二泥斗坡板8上,并继续滑落到第一拦气斜板9和第二拦气斜板10的上面,并接续滑落回流到混合液中。
[0019]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设置在曝气池内部的斜管沉淀装置,可以在不用占地的前提下完成固液分离过程,沉淀的污泥做为回流污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设置在曝气池内部的斜管沉淀装置,所述曝气池(1)的底部设有曝气头(2);其特征在于:所述斜管沉淀装置包括斜管沉淀装置壳体(3)、出水堰(4)、堰出水管(5)、斜管(6)、泥斗坡板和拦气斜板,所述斜管沉淀装置壳体(3)为上下两端敞口四周封闭的结构,斜管沉淀装置壳体(3)的底端对称的两个边缘分别连接有一个泥斗坡板,且连接方式为密闭连接,两个泥斗坡板相互倾斜设置,斜管沉淀装置壳体(3)和两个泥斗坡板形成的内部空间为层流区;两个泥斗坡板的下方分别设置有一个拦气斜板,每个泥斗坡板与其对应的拦气斜板之间预留有空隙;两个拦气斜板倾斜方向相反,且两个拦气斜板顶端相互靠近密封连接;所述出水堰(4)布置在斜管(6)的上部,出水堰(4)的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壮刘志生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省三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