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曝气沉淀一体化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7048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4 10: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效曝气沉淀一体化设备,包括污水处理箱体、两个导流板、两个沉淀区挡板、曝气区、曝气组件以及两个沉淀区挡板之间形成有沉淀区;污水处理箱体的内部位于两个沉淀区挡板的底部正下方安装有导向板,两个沉淀区挡板的底端与导向板之间形成有回流缝,本设计将污水处理的曝气池与沉淀池设计为一整体,利用回流缝结构设计,形成局部负压,增大对混合液的抽吸作用,减少小坡度斗壁对污泥下滑速率的影响,而且沉淀区基于浅层沉淀原理,利用小坡度斗壁实现沉淀面积增大、提高沉淀效果,沉淀区细小颗粒物沉淀后经回流缝,回流至曝气区,不仅提高了沉淀效果,而且减少独立箱体间污泥回流所需的回流泵。流泵。流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曝气沉淀一体化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具体是一种高效曝气沉淀一体化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污水处理方法含物理、化学、生物法等,其中传统的生物处理方法里的活性污泥法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处理技术,传统活性污泥法的核心处理设备含活性污泥反应器——曝气池,以及二次沉淀池、活性污泥回流系统、曝气系统、空气扩散装置等辅助设备;而曝气池,作为核心的处理设备,首先通过空气扩散装置将压缩空气以微小气泡的形式进入曝气池的混合液中,使混合液经过正常、充分的活性污泥反应,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被活性污泥微生物所降解而去除,污水得以净化,活性污泥微生物得以繁衍增殖,活性污泥本体得以增长。经过活性污泥反应的混合液,从曝气池的另一端流出,进入二次沉淀池,进行固液分离,活性污泥通过沉淀与污水分离,得到净化和澄清的污水,作为处理水排出系统,沉淀的活性污泥通过浓缩从二次沉淀池排出,其中一部分作为接种污泥,通过污泥回流系统回流曝气池首端,其余部分的活性污泥作为剩余污泥排出系统;
[0003]针对传统活性污泥法中曝气池的空气扩散装置所能服务的面积及高度,结合曝气池有机负荷及有效水深的经验参数,通常所需曝气池的停留时间为10小时左右,因此曝气池所需占地面积较大,同时,混合液从曝气池流入二次沉淀池进行固液分离,结合传统采用的平流式沉淀池中最佳长宽比、长深比等经验参数,其所需占地面积亦较大,曝气池与二次沉淀池作为活性污泥法中的核心处理工序,均具有占地面积较大的突出弊端,在如今寸土寸金的城市用地的前提下,如何利用有限空间完成高效率的污水处理,成为了亟需解决的难题;
[0004]例如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曝气沉淀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公开号CN217437962U),该专利主要通过加药组件、搅拌组件和送气装置进行曝气处理后,启动水泵将曝气后的污水抽入沉淀箱内腔,进行沉淀处理,沉淀后的污水在通过排水阀排出,而在沉淀箱沉淀时,处理箱可继续进行曝气处理,即装置可持续的处理污水,从而提高了污水处理的效率,然而,其在实际曝气和沉淀时,也是需要沉淀箱和曝气池进行独立曝气和沉淀,其沉淀箱和曝气池的使用空间也是较大。
[0005]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高效曝气沉淀一体化设备,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曝气沉淀一体化设备,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曝气沉淀一体化设备,包括污水处理箱体以及污水处理箱体一侧底端连接的进水口,所述进水口与外部污水管相连通,所述污水处理箱体的内部设置有曝气区,还包括:
[0008]两个导流板,对称安装于所述污水处理箱体内的两侧中部位置;
[0009]两个沉淀区挡板,安装于所述污水处理箱体内的中上部且位于两个所述导流板之间,两个所述沉淀区挡板呈倾斜设置,两个所述沉淀区挡板之间形成有沉淀区;
[0010]所述污水处理箱体的内部位于两个所述沉淀区挡板的底部正下方安装有导向板,两个所述沉淀区挡板的底端与导向板之间形成有回流缝;
[0011]曝气组件,安装于所述污水处理箱体的内部底端位于曝气区内。
[0012]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污水处理箱体的内部位于沉淀区的上端安装有出水槽,所述出水槽的末端贯穿沉淀区挡板连接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通过管道延伸至污水处理箱体的外部。
[0013]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污水处理箱体的内部位于导向板的两侧对应设置有污泥挡板,两个所述污泥挡板之间形成有沉淀导向通道,所述导向板为∧形结构。
[0014]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曝气组件包括安装于污水处理箱体内部底端的多根导气主管,每根所述导气主管上均等间距分布有多个曝气头,且每根所述导气主管下端对应每个曝气头处均安装有支撑座,所述导气主管与曝气头相连通,所述支撑座的顶端与曝气头为焊接固定,且支撑座的底端与污水处理箱体的底部焊接固定。
[0015]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曝气组件还包括位于污水处理箱体顶部安装的鼓风机,所述鼓风机的输气端连通有主气管,所述主气管上连通有两根延伸至污水处理箱体内部的导气支管,两根所述导气支管与多根导气主管互为连通,多根所述导气主管整体呈环状结构。
[0016]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污水处理箱体的内部底端安装有污泥泵,且污水处理箱体的另一侧底部连通有排泥口,所述排泥口与污泥泵的输出端相连通。
[0017]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曝气区的高度大于沉淀区的高度。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9]1、本设计将污水处理的曝气池与沉淀池组合成一整体,节省了污水处理曝气和沉淀两个独立处理箱体的空间,减少了污水处理箱体的占地空间,而且提升了箱体结构的紧凑性,降低了制造成本。
[0020]2、本设计将污水处理的曝气池与沉淀池设计为一整体,利用回流缝结构设计,形成局部负压,增大对混合液的抽吸作用,减少小坡度斗壁对污泥下滑速率的影响,而且沉淀区基于浅层沉淀原理,利用小坡度斗壁实现沉淀面积增大、提高沉淀效果,沉淀区细小颗粒物沉淀后经回流缝,回流至曝气区,不仅提高了沉淀效果,而且减少独立箱体间污泥回流所需的回流泵。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一种高效曝气沉淀一体化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一种高效曝气沉淀一体化设备中污水处理箱体的内部俯视图;
[0023]图3为一种高效曝气沉淀一体化设备中导气主管与导气支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一种高效曝气沉淀一体化设备中回流缝负压状态下污水流动至沉淀区的原理示意图。
[0025]图中:1、污水处理箱体;2、进水口;3、支撑座;4、导气主管;5、导气支管;51、主气
管;6、曝气头;7、曝气区;8、污泥挡板;9、导流板;10、回流缝;11、沉淀区;12、沉淀区挡板;13、出水槽;14、出水口;15、排泥口;16、污泥泵;17、鼓风机;18、导向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6]请参阅图1~4,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高效曝气沉淀一体化设备,包括污水处理箱体1以及污水处理箱体1一侧底端连接的进水口2,进水口2与外部污水管相连通,污水处理箱体1的内部设置有曝气区7,还包括:
[0027]两个导流板9,对称安装于污水处理箱体1内的两侧中部位置;
[0028]两个沉淀区挡板12,安装于污水处理箱体1内的中上部且位于两个导流板9之间,两个沉淀区挡板12呈倾斜设置,两个沉淀区挡板12之间形成有沉淀区11,污水处理箱体1的内部位于沉淀区11的上端安装有出水槽13,出水槽13的末端贯穿沉淀区挡板12连接有出水口14,出水口14通过管道延伸至污水处理箱体1的外部,基于Stocks原理混合液被抽吸至沉淀区11内时,沉淀区11内基于浅层沉淀原理,对抽吸到沉淀区11的泥水混合物进行沉淀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曝气沉淀一体化设备,包括污水处理箱体(1)以及污水处理箱体(1)一侧底端连接的进水口(2),所述进水口(2)与外部污水管相连通,所述污水处理箱体(1)的内部设置有曝气区(7),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导流板(9),对称安装于所述污水处理箱体(1)内的两侧中部位置;两个沉淀区挡板(12),安装于所述污水处理箱体(1)内的中上部且位于两个所述导流板(9)之间,两个所述沉淀区挡板(12)呈倾斜设置,两个所述沉淀区挡板(12)之间形成有沉淀区(11);所述污水处理箱体(1)的内部位于两个所述沉淀区挡板(12)的底部正下方安装有导向板(18),两个所述沉淀区挡板(12)的底端与导向板(18)之间形成有回流缝(10);曝气组件,安装于所述污水处理箱体(1)的内部底端位于曝气区(7)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曝气沉淀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处理箱体(1)的内部位于沉淀区(11)的上端安装有出水槽(13),所述出水槽(13)的末端贯穿沉淀区挡板(12)连接有出水口(14),所述出水口(14)通过管道延伸至污水处理箱体(1)的外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曝气沉淀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处理箱体(1)的内部位于导向板(18)的两侧对应设置有污泥挡板(8),两个所述污泥挡板(8)之间形成有沉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雅茵张发根余旭何斌黎洁桃李翠云
申请(专利权)人:立德环保设备制造广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