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工位接线装置和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工位接线装置和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设备测试中经常需要对导线进行接线,目前的接线方式通常是采用接线夹直接将两根导线的线芯夹在一起形成导电通路。这种接线方式稳定性极差,且接线位置暴露,安全性低。尤其是多组导线连接时,接线夹位置不固定,容易引起短路。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接线方式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多工位接线装置,保证了接线头的稳定,并内置接线头,提高了安全性。
[0004]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多工位接线装置,包括:多个接线座和多个卡座;
[0006]接线座包括绝缘外壳、线束压紧导体和施力部;绝缘外壳内部设有接线腔,绝缘外壳上设有连通其外部和接线腔的接线孔;线束压紧导体设置在接线腔内,施力部设置在绝缘外壳上,施力部与线束压紧导体连接并带动线束压紧导体在接线腔内上下运动;线束压紧导体背离施力部的一侧配合接线腔内壁形成插线孔道,通过接线孔插入插线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工位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接线座(1)和多个卡座(2);接线座(1)包括绝缘外壳(11)、线束压紧导体(12)和施力部;绝缘外壳(11)内部设有接线腔(10),绝缘外壳(11)上设有连通其外部和接线腔(10)的接线孔;线束压紧导体(12)设置在接线腔(10)内,施力部设置在绝缘外壳(11)上,施力部与线束压紧导体(12)连接并带动线束压紧导体(12)在接线腔(10)内上下运动;线束压紧导体(12)背离施力部的一侧配合接线腔(10)内壁形成插线孔道,通过接线孔插入插线孔道的多根导线(4)被下压的线束压紧导体(12)压紧并导电连接;卡座(2)与接线座(1)一一对应,卡座(2)上设有用于对绝缘外壳(11)进行限位的限位结构,卡座(2)和限位结构配合使得接线座(1)固定在对应的卡座(2)上;多个卡座(2)设置在同一底座(3)上;或者卡座(2)之间采用可拆卸方式拼接组装成一体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工位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包括:定位部、移动部和锁止件(21);定位部设置在卡座(2)上,移动部滑动设置在定位部上,锁止件(21)设置在移动部上;绝缘外壳(11)上设有定位孔槽(20),位于卡座(2)上的接线座绝缘外壳(11)上的定位孔槽(20)与锁止件(21)的位置对应;锁止件(21)随着移动部的运动具有两种位置状态,第一位置状态下,锁止件(21)脱离定位孔槽(20);第二位置状态下,锁止件(21)插入定位孔槽(20),使得接线座(1)和卡座(2)相对位置固定。3.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工位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定位部包括两根设置在卡座(2)上且相互平行的导向柱(22)以及连接在两根导向柱(22)之间的连接杆(23);移动部包括滑动臂(24)和限位驱动部,滑动臂(24)的两端分别与两根导向柱(22)滑动连接;每个限位结构包括两个锁止件(21),两个锁止件(21)均设置在滑动臂(24)上;绝缘外壳(11)上设有两个分别对应两个锁止件(21)的定位孔槽(20),两个定位孔槽(20)位于接线腔(10)的两侧;限位驱动部设置在滑动臂(24)上,限位驱动部与连接杆(23)连接,限位驱动部带动滑动臂(24)相对于连接杆(23)在平行于导向柱(22)的方向上运动以切换锁止件(21)的位置状态。4.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工位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限位驱动部为与连接杆(23)螺纹配合的螺杆;或者,限位驱动部包括拉杆(25)和两根弹簧件(26),两根弹簧件(26)分别套设在两根导向柱(22)上,滑动臂(24)位于弹簧件(26)远离连接杆(2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聪,卞戈,计环宇,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铜陵供电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