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润滑油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1044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8 14: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动机润滑油组合物,能够满足节能和环保要求的汽油发动机的润滑,特别适用于带涡轮增压直喷发动机的润滑;所述的组合物包括至少两种金属清净剂、至少两种无灰分散剂、至少一种抗氧抗腐抗磨剂、至少一种黏度指数改进剂、至少一种降凝剂、至少一种抗泡剂、至少两种基础油、表面改性的氧化石墨稀;占组合物总重百分比为:组分A 1.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动机润滑油组合物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汽油发动机的润滑油组合物,具体涉及一种能够满足节能和环保要求的汽油发动机的润滑,特别适用于带涡轮增压直喷发动机的润滑油组合物。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有限石油资源的日趋枯竭、环境污染问题的日趋严重和排放法规的更新换代,油品的燃油经济性、动力性、低CO2排放性等优点,已越来越受到世界的重视和青睐。为了达到日益严格的排放要求,汽车制造商大范围采用发动机小型化、涡轮增压及缸内直喷等技术。这些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对发动机润滑油性能的要求,比如较小的发动机意味着较大的负荷,涡轮增压意味着更高的温度,缸内直喷可能增大燃油稀释的概率等。应环保和节能的要求,发动机油的质量升级和低黏度化是发动机油的发动趋势,而现有的发动机油很难满足最新的发动机的使用要求。
[0003]新型汽油发动机对润滑油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热氧化安定性是汽车发动机油的重要特性之一。随着汽车发动机向轻(微)型、高转速和大功率方向发展,对汽车发动机油的抗氧化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汽车发动机油在使用过程中不断被空气氧化,生成醇、醛、酸、胶质和沥青等,导致发动机油黏度增大,在发动机内部高温区形成积炭与油泥。氧化变质的发动机油色泽暗黑,黏度高、酸性大,有胶状沉积物析出,会引起滤清器堵塞、活塞环粘结和发动机摩擦副严重磨损;同时生成的有机酸还会引起发动机腐蚀磨损,降低发动机的使用寿命。由于汽车发动机油经常在高温条件下工作,要求其在高温条件下应具有良好的热氧化安定性。
[0004]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发动机向着更大功率、更小体积的方向发展,特别是涡轮增压技术的广泛应用,导致发动机工作温度升高,热负荷增大,加之延长换油期的需求,使得对发动机油抗氧性和清净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近年来,在节能减排政策的推动下,增压技术在汽油发动机上的应用也越来越普及,于是汽油发动机也将面临由于增压带来的热负荷和清净性的一系列问题。
[0005]汽油机油的流变性和抗磨减摩性是其保持良好润滑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汽油机油正常工作温度范围为65

90℃,汽油机油的运动黏度随机油温度的升高而变小。不同工况下的发动机工作温度有差别。在汽油机油中添加摩擦改进剂(简称减摩剂)能够提高其抗磨减摩性能,有效降低边界摩擦能耗。因此,研究汽油机油的温度和运动黏度以及摩擦改进剂的成分对发动机摩擦磨损的影响十分必要。
[0006]降低黏度是实现燃油经济性的一种手段,被汽车厂商和润滑油厂商普遍接受,较低黏度可以降低流体润滑状态下的摩擦因数,降低高温高剪切黏度,有利于减少活塞环缸套、轴承轴瓦之间的摩擦。但如果黏度过低,阀系、凸轮等摩擦部位处于边界润滑状态,增加了磨损的概率。因此,延长汽油机油推荐换油周期至少是10000km,根据车辆实际情况可以延长至15000

20000km,同时可为多阀发动机、涡轮增压发动机和各种高档轿车的发动机提供优良的润滑保护。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需平衡各添加剂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将单剂间制约影响最小化、协同作用最大化,来提供一种具有优异的抗氧抗磨性、中低温分散性、高温清净性,并具有优异的燃油经济性,适用于新型汽油发动机润滑油组合物。
[0008]本专利技术为实现上述技术要求,对润滑油组合物中的各基础油、添加剂组分进行了精心筛选,并对各组分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进行了全面系统地研究,有针对性地把提高高温清净性、抗氧抗磨性、中低温分散性作为研究的重点,以期达到本专利技术的润滑油组合物满足新型汽油发动机的润滑要求,并具有优异的燃油经济性。
[0009]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的润滑油组合物包括下列组分:(A)至少两种金属清净剂,可以是烷基水杨酸钙、烷基苯磺酸钙、硫化烷基酚钙以上任意两者或三者的混合物。占润滑剂组合物总重量的1.5

4.5%,其优选的适宜范围为4.0

4.5%。
[0010](B)至少两种无灰分散剂,可以是高分子丁二酰亚胺、聚异丁烯单丁二酰亚胺、聚异丁烯双丁二酰亚胺以上任意两者或三者的混合物。占组合物总重量的5.1

6.0%,其优选的适宜范围为5.1

5.5%。
[0011](C)至少一种抗氧抗腐抗磨剂,可以是丁辛基二硫代磷酸锌、异丙基异辛基二硫代磷酸锌、芳胺类无灰抗氧剂、酚类酚型无灰抗氧剂、有机钼盐以上任意三者或四者或五者的组合物。占组合物总重量的1.5

3.5%,其优选的适宜范围为2.0

3.5%。
[0012](D)至少一种黏度指数改进剂,可以是苯乙烯异戊二烯共聚物或非分散型乙烯丙烯共聚物或以上两者的组合物。占组合物总重量的4.0

10.0%,其优选的适宜范围为5.0

9.5%。
[0013](E)至少一种降凝剂,可以是烷基奈型或聚a

烯烃或以上任意两者的组合物。占组合物总重量的0.2

0.4%,其优选的适宜范围为0.2

0.3%。
[0014](F)至少一种抗泡剂,可以是二甲基硅油或烷基丙烯酸共聚物或烷基聚酰胺或以上任意两者的组合物。占组合物总重量的0.001

0.010%,其优选的适宜范围为0.003

0.005%。
[0015](G)至少两种基础油,可以是性能满足API III类基础油标准要求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高黏度指数加氢基础油组合物。占组合物总重量的74.1

82.1%,其优选的适宜范围为78.0

80.8%。
[0016](H)表面改性的氧化石墨稀,组分H占组合物总重的1.5

5.5%。所述表面改性的氧化石墨稀优选为表面接枝亲油性长碳链烷基的氧化石墨稀,优选的组分H占组合物总重的2

4.2%。
[0017]本专利技术润滑油组合物的制法:先将按比例所需量的基础油组分(G)加入带搅拌器的不锈钢调合釜中,升温至60

70℃下搅拌2小时后,将按比例所需量的抗泡剂(F)加入到调合釜中继续搅拌2小时,再将按比例所需量的降凝剂(E)、黏度指数改进剂(D)依次加入到调合釜中继续搅拌2小时,再依次加入按比例所需量的表面改性的氧化石墨稀(H)、无灰分散剂(B)、抗氧抗腐抗磨剂(C)、金属清净剂(A),在70

80℃下继续搅拌4小时,至混合物均匀透明。
[0018]为平衡各添加剂间相互作用,特别是在提高油品高温清净性的同时又要兼顾中低
温分散性能的情况下,对不同类型的清净剂和分散剂间选择及加入比例的复配就尤为重要。不同清净剂单剂在油品中表现出的作用各不相同,本专利技术中硫化烷基酚盐对于活塞顶环的沉积物控制效果就非常突出,但对油泥分散性却有负面影响;同样无灰分散剂在一定的润滑油体系中也存在一个性能取舍和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润滑油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组合物包括至少两种金属清净剂A、至少两种无灰分散剂B、至少一种抗氧抗腐抗磨剂C、至少一种黏度指数改进剂D、至少一种降凝剂E、至少一种抗泡剂F、至少两种基础油G、表面改性的氧化石墨稀H;组分A占组合物总重的1.5

4.5%,组分B占组合物总重的5.1

6.0%,组分C占组合物总重的1.5

3.5%,组分D占组合物总重的4.0

10.0%,组分E占组合物总重的0.2

0.4%,组分F占组合物总重的0.001

0.010%,组分G占组合物总重的74.1

82.1%,组分H占组合物总重的1.5

5.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润滑油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组分A金属清净剂是烷基水杨酸钙、烷基苯磺酸钙、硫化烷基酚钙以上任意两者或三者的混合物。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润滑油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组分B无灰分散剂是高分子丁二酰亚胺、聚异丁烯单丁二酰亚胺、聚异丁烯双丁二酰亚胺以上任意两者或三者的混合物。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润滑油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组分C抗氧抗腐抗磨剂是丁辛基二硫代磷酸锌、异丙基异辛基二硫代磷酸锌、芳胺类无灰抗氧剂、酚类无灰抗氧剂、有机钼盐以上任意三者或四者或五者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春风郭悦文孙启鹏郝玉武李玲高卫锋霍睿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潞安太行润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