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的生丝质量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10915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8 14: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智能化的生丝质量检测装置,包括质量检测箱外壳,所述的质量检测箱外壳的内部左上侧安装有控制器,质量检测箱外壳的内部左下侧安装有鼓风机,质量检测箱外壳内部的中部左侧螺栓连接有加热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检测内箱,电机,转盘,连接框架,温度传感器和检测桶结构的设置,有利于减小生丝放置位置带来的误差,使得生丝烘干程度更加均匀。使得生丝烘干程度更加均匀。使得生丝烘干程度更加均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化的生丝质量检测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生丝检测
,尤其涉及智能化的生丝质量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生丝试验方法》记载的重量检验中,引用了GB/T9995纺织材料含水率和回潮率的测定中的烘箱干燥法,利用烘箱将电能转化为热能,通过循环风或者强制通风达到干燥生丝的目的。目前常见的烘箱由烘箱箱体,放置被烘干物体的搁板,以及内部的加热结构、通风结构和控制结构等构成,这类烘箱在使用时通常直接将烘干桶挂在或者放在烘箱内部,放置的牢固程度较低,并且生丝距离热源的位置不同,烘干效果可能会出现偏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智能化的生丝质量检测装置,能够减小生丝放置位置带来的误差,并且放置较为稳固。
[0004]其中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5]智能化的生丝质量检测装置,包括质量检测箱外壳,所述的质量检测箱外壳的内部左上侧安装有控制器,质量检测箱外壳的内部左下侧安装有鼓风机,质量检测箱外壳内部的中部左侧螺栓连接有加热箱,加热箱的内部前后两侧分别安装有加热管,鼓风机的进风端法兰连接有进风管,且进风管贯穿加热箱的下部,质量检测箱外壳的内部右上侧四周部位和质量检测箱外壳的内部右下侧四周部位均一体化设置有连接柱,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的连接柱之间安装有旋转检测内箱结构;所述的旋转检测内箱结构包括检测内箱,检测内箱采用左右两端封闭的镂空不锈钢箱,所述的检测内箱内部的底部中间部位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检测内箱的上侧中部设置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下端螺栓连接有转盘,电机的输出轴与检测内箱轴承连接设置,且转盘设置在检测内箱的内部,转盘的下部四角部位分别螺栓连接有连接框架,连接框架的下部安装有检测桶结构。
[0006]优选的,所述的检测桶结构包括检测桶,所述的检测桶的左上侧螺栓连接有拉环,检测桶的下部设置有底板,底板的上部一体化设置有限位块,且限位块设置在检测桶的下部开设的插槽内。
[000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08]1.本技术中,所述的检测内箱,电机,转盘,连接框架,温度传感器和检测桶结构的设置,有利于减小生丝放置位置带来的误差,使得生丝烘干程度更加均匀。
[0009]2.本技术中,所述的检测桶,拉环,底板和限位块的设置,有利于较为稳固地放置检测桶。
[0010]3.本技术中,所述的控制器,鼓风机,加热箱,加热管和进风管的设置,有利于实现热风循环的功能。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是本技术的旋转检测内箱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3是本技术的检测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
[0015]1、质量检测箱外壳;2、控制器;3、鼓风机;4、加热箱;5、加热管;6、进风管;7、连接柱;8、旋转检测内箱结构;81、检测内箱;82、电机;83、转盘;84、连接框架;85、温度传感器;86、检测桶结构;861、检测桶;862、拉环;863、底板;864、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具体描述,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智能化的生丝质量检测装置,包括质量检测箱外壳1,所述的质量检测箱外壳1的内部左上侧安装有控制器2,质量检测箱外壳1的内部左下侧安装有鼓风机3,质量检测箱外壳1内部的中部左侧螺栓连接有加热箱4,加热箱4的内部前后两侧分别安装有加热管5,鼓风机3的进风端法兰连接有进风管6,且进风管6贯穿加热箱4的下部,质量检测箱外壳1的内部右上侧四周部位和质量检测箱外壳1的内部右下侧四周部位均一体化设置有连接柱7。
[0017]其中智能化的生丝质量检测装置,还包括旋转检测内箱结构8,旋转检测内箱结构8安装在多个所述的连接柱7之间。
[0018]其中所述的旋转检测内箱结构8包括检测内箱81,检测内箱81采用左右两端封闭的镂空不锈钢箱,能够减小加热管5对于生丝的直接热辐射,使得生丝通过热风的方式进行烘干,所述的检测内箱81内部的底部中间部位安装有温度传感器85,检测内箱81的上侧中部设置有电机82,电机82带动转盘83转动,电机82的输出轴下端螺栓连接有转盘83,电机82的输出轴与检测内箱81轴承连接设置,且转盘83设置在检测内箱81的内部,转盘83的下部四角部位分别螺栓连接有连接框架84,连接框架84的下部安装有检测桶结构86,转盘83通过连接框架84带动检测桶结构86转动,从而改变检测桶861的位置,减小生丝放置位置带来的误差。
[0019]本实施方案中,结合附图3所示,所述的检测桶结构86包括检测桶861,所述的检测桶861的左上侧螺栓连接有拉环862,检测桶861的下部设置有底板863,底板863的上部一体化设置有限位块864,且限位块864设置在检测桶861的下部开设的插槽内,限位块864起到对检测桶861限位的作用,能够较为稳固地放置检测桶861。
[0020]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多个所述的底板863分别螺栓连接在多个所述的连接框架84的下端。
[0021]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检测内箱81螺栓连接在多个所述的连接柱7之间。
[0022]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电机82螺栓连接在质量检测箱外壳1的上部右侧。
[0023]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质量检测箱外壳1采用YG747型烘箱外壳,质量检测箱外壳1的前部铰链连接有箱门,且质量检测箱外壳1的右侧开设有通风孔;所述的控制器2采用YG747型烘箱用控制器;所述的鼓风机3的出风口管路连接加热箱4的左侧上部开设的通风通孔,且加热箱4的右侧面设置为镂空状。
[0024]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电机82采用68KTYZ型减速电机;所述的温度传感器
85采用YG747型烘箱用温度传感器,其中温度传感器85,电机82,鼓风机3和加热管5均与控制器2电性连接;所述的检测桶861采用镂空不锈钢桶,且多个所述的检测桶861的外表面下部分别刻画有从1至4的数字标号。
[0025]工作原理
[0026]本技术中,将每份生丝分别放入检测桶861中,再将检测桶861放置到底板863上,限位块864起到对检测桶861限位的作用,能够较为稳固地放置检测桶861,使用人员通过质量检测箱外壳1前部安装的按键控制控制器2,加热管5通电加热后,鼓风机3将加热箱4内的热风吹出,并通过进风管6将质量检测箱外壳1内部的空气吸入,实现热风循环的功能,电机82带动转盘83转动,转盘83通过连接框架84带动检测桶结构86转动,从而改变检测桶861的位置,减小生丝放置位置带来的误差,使得生丝烘干程度更加均匀,提高质量检测的准确程度。
[0027]利用本技术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智能化的生丝质量检测装置,包括质量检测箱外壳(1),所述的质量检测箱外壳(1)的内部左上侧安装有控制器(2),质量检测箱外壳(1)的内部左下侧安装有鼓风机(3),质量检测箱外壳(1)内部的中部左侧螺栓连接有加热箱(4),加热箱(4)的内部前后两侧分别安装有加热管(5),鼓风机(3)的进风端法兰连接有进风管(6),且进风管(6)贯穿加热箱(4)的下部,质量检测箱外壳(1)的内部右上侧四周部位和质量检测箱外壳(1)的内部右下侧四周部位均一体化设置有连接柱(7),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的连接柱(7)之间安装有旋转检测内箱结构(8)。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化的生丝质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转检测内箱结构(8)包括检测内箱(81),检测内箱(81)采用左右两端封闭的镂空不锈钢箱,所述的检测内箱(81)内部的底部中间部位安装有温度传感器(85),检测内箱(81)的上侧中部设置有电机(82),电机(82)的输出轴下端螺栓连接有转盘(83),电机(82)的输出轴与检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艳庄海涛
申请(专利权)人:临沂市纤维质量检验监测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