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任意形状区域分割的分形图像编解码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10709 阅读:2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任意形状区域分割的分形图像编解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包括基于分形维数的粗分和基于区域增长的细分,有如下步骤:    (1)在原始图像上以一定的距离散布尺寸为一个像素大小的值域种子,对原始图像行、列降2采样或四个相邻像素的平均生成紧缩图像,在紧缩图像上以一定的距离散布定义域种子;    (2)分析每一个种子的生长环境,即在种子周围特定大小的正方形内,计算值域种子的分形维数和定义域种子的分形维数;    (3)对于每一个值域种子,选择和它的生长环境最相似,维数最接近的一定数量的定义域种子作为它的相似区域,所有值域种子和它们所对应的相似区域构成粗分结果;    (4)对粗分结果进一步的分割为基于区域增长的细分,从原始图像中取出一个值域种子,如果它所在的位置尚未被以前的值域种子增长到,种子有效,进行下一步,否则丢弃并处理下一个值域种子;    (5)从当前值域种子的相似区域中取出一个定义域种子,构成一个种子对,令一对种子共同增长,以A表示值域种子的增长区域,B表示定义域种子的增长区域,构造一个候选队列暂存所有等待被增长的像素,并用当前值域种子有效的8邻域像素初始化,根据一个伪随机数发生器的输出,不断的从候选队列中取出下一个像素,如果它尚未被当前值域种子增长过,则将其加入A中,将其有效的8邻域像素加入候选队列中,同时在紧缩图像中对应增长B,A和B要求至少增长到一个最小区域面积大小,如果拼贴误差大于设定的阈值或候选队列为空,增长结束;    (6)如果当前值域种子的相似区域中还有定义域种子,重复上一步,否则进行下一步;    (7)从当前值域种子各次增长得到的所有A中选择区域面积最大的一个,如果面积相同就选择拼贴误差较小的一个,作为当前值域种子对应的最佳编码单元,记录它所包含的像素;    (8)如果原始图像中还有值域种子,返回第4步,否则进行轮廓编码和内容编码;    (9)存储区域面积就可实现对任意形状区域的轮廓编码,将增长后的区域面积量化为最小区域面积参数的整数倍,利用传统的熵编码算法以进一步提高编码效率,同时量化存储区域所有的变换系数,形成内容编码,最终获得压缩图像;    (10)解码时,根据读出的区域面积再现每一个种子的增长过程,即可精确恢复任意形状的区域轮廓,在此基础上使用变换系数迭代任意的初始图像,生成区域内容,而对于原始图像中未能增长到的少量残余像素,由其邻域像素的线性预测器填充。(*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
技术介绍
分形图像编码是近十年内发展起来的一种思路新颖的图像压缩方法,与其它较为成熟的压缩技术相比(如DPCM、DCT、VQ等),具有高压缩比、分辨率无关性等很多优点。它利用了数学中的不动点理论,试图用一个函数(族)来描述整幅图像,与以往的正交变换编码有着本质的区别;在解码时,通过对任意分辨率图像进行有限次的迭代变换,不管初始图像为何,都能收敛到解码图像。Bamsley和Sloan最早提出了这一思想,而1990年Jacquin设计出了第一个实用的基于方块划分的分形图像编码器,并引发了人们对这一领域浓厚的兴趣和广泛的关注。在分形图像编码中,原始图像最终可划分为两类子块,即互不重叠的值域子块(编码单元)和允许有部分重叠的定义域子块,每一个编码单元都由某个定义域子块的变换获得最佳的近似,即近似误差(拼贴误差)最小化,存储或传输所有变换的系数(如比例因子、亮度平移、定义域子块的位置等)即完成对整幅图像的编码。如果使用固定长度码字量化这些系数,压缩图像的大小将基本上与编码单元的数目成正比。因此,研究人员的研究目的在于使编码单元尽量少、近似尽可能准确。其中,如何设计灵活的、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耀孙运达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