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线充电手机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0644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8 14: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无线充电手机支架,其包括壳体、位于壳体内的无线充组件、位于壳体内的夹持组件、以及位于壳体后侧的固定组件,壳体包括前壳和后壳,前壳设置有支柱,后壳设置有固定槽,固定槽设置有对称且竖直设置的第一条形孔和位于第一条形孔内的第一倒钩,固定组件包括固定板,固定板设置有第一固定柱、第二固定柱、以及第二倒钩,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夹持臂、第二夹持臂以及弹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无线充电手机支架,其通过壳体受到手机的重力后,壳体相对固定板下移,第一固定柱带动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固定合租带动第二夹持臂相对夹持手机,在拿取手机的过程中,弹簧根据弹力恢复形变,壳体向上移动恢复形变,无需人为对其进行操作复位。操作复位。操作复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线充电手机支架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用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线充电手机支架。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家用汽车的普及,智能手机的高速发展,车载手机支架应运而生,车载手机支架可通过感应手机及人手的动作,完成夹臂的打开或夹紧动作,从而固定柱手机,随着无线充电技术的成熟,越来越多的车载手机支架还具有无线充电充电功能,即车载手机支架也是一个手机无线充电支架。现有技术中的无线充电手机支架,支架对手机进行夹持时,支架对手机的夹持不稳定,在行车的过程中手机容易颠簸,将手机远离支架时,支架的夹持结构复位不稳定,需要人为干预对其进行复位,使用不方便。
[0003]故需要提供一种无线充电手机支架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无线充电手机支架,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无线充电手机支架,支架对手机进行夹持时,支架对手机的夹持不稳定,在行车的过程中手机容易颠簸,将手机远离支架时,支架的夹持结构复位不稳定,需要人为干预对其进行复位,使用不方便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无线充电手机支架,包括壳体、位于所述壳体内的无线充组件、位于所述壳体内的夹持组件、以及位于所述壳体后侧的固定组件;
[0006]所述壳体包括前壳和后壳,所述前壳设置有承托手机的支柱,所述后壳的背面设置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内设置有对称且竖直设置的第一条形孔和位于所述第一条形孔内的第一倒钩;
[0007]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可滑动在所述固定槽内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对称且位于所述第一条形孔内的第一固定柱和第二固定柱、和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柱和所述第二固定柱上方且与所述第一倒钩相向的第二倒钩;
[0008]所述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夹持臂、第二夹持臂、以及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第一倒钩和第二倒钩上,所述第一夹持臂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固定柱上且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壳体外侧,所述第二夹持臂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固定柱上且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壳体的外侧,所述支柱感应到手机时,所述壳体基于手机重力相对所述固定板上下滑动,所述第一夹持臂在所述第一固定柱上和所述第二夹持臂在所述第二固定柱上相对移动用于夹持手机,当所述支柱重力消失时,所述弹簧通过弹力将所述壳体和所述夹持组件复位。
[0009]本技术中,所述后壳的前侧还设置有在所述第一条形孔之间的定位柱;
[0010]所述第一夹持臂包括第一活动臂和与所述第一活动臂转动连接的第二活动臂,所述第二夹持臂包括第三活动臂和与所述第三活动臂转动连接的第四活动臂,所述第一活动臂设置有第二条形孔和位于所述第二条形孔一侧的第一卡接孔,所述第二条形孔连接在所
述第一固定柱上,所述第一卡接孔连接在所述定位柱上,所述第三活动臂设置有第三条形孔位于所述第三条形孔一侧的第二卡接孔,所述第三条形孔连接在所述定位柱上,所述第二卡接孔连接在所述定位柱上。
[0011]本技术中,所述夹持组件还设置有用于限位所述第一夹持臂和所述第二夹持臂运动轨迹的夹板。
[0012]本技术中,所述夹板上设置有对称的弧形腔槽;
[0013]所述第二活动臂和所述第四活动臂上均设置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可滑动在所述腔槽内。
[0014]本技术中,所述夹板上设置有多个散热孔。
[0015]本技术中,所述无线充组件包括电路板和线圈件,所述电路板位于所述线圈件的一侧,所述电路板和所述线圈件位于所述夹板和所述前壳之间。
[0016]本技术中,所述前壳还设置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位于对称设置的支柱之间。
[0017]本技术中,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固定在所述固定板上的固定件和连接在所述固定件上的万向球。
[0018]本技术中,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固定在所述万向球上的出风口夹子。
[0019]本技术中,所述壳体的底部还设置有与所述电路板连接的充电接口。
[0020]本技术相较于现有技术,其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的无线充电手机支架,其通过壳体受到手机的重力后,壳体相对固定板下移,第一固定柱带动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固定合租带动第二夹持臂相对夹持手机,当拿取手机时,在拿取手机的过程中,弹簧根据弹力恢复形变,壳体相对固定板向上移动,在壳体向上移动的过程中,第一固定柱带动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固定柱带动第二夹持臂相对向下移动,直至恢复形变,拿取手机更为方便,且支架夹持手机和恢复形变也更为稳定,无需人为对其进行二次操作,使用更为方便。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为本技术的部分实施例相应的附图。
[0022]图1为本技术的无线充电手机支架的立体图。
[0023]图2为本技术的无线充电手机支架的爆炸图。
[0024]图3为本技术的无线充电手机支架的夹板的立体图。
[0025]图4为本技术的无线充电手机支架的后壳的立体图。
[0026]图5为本技术的无线充电手机支架的后壳的立体图。
[0027]图6为本技术的无线充电手机支架的固定板的立体图。
[0028]图7为本技术的无线充电手机支架的第一夹持臂的立体图。
[0029]图8为本技术的无线充电手机支架的第二夹持臂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1]现有技术中的无线充电手机支架,支架对手机进行夹持时,支架对手机的夹持不稳定,在行车的过程中手机容易颠簸,将手机远离支架时,支架的夹持结构复位不稳定,需要人为干预对其进行复位,使用不方便。
[0032]如下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能解决以上技术问题的无线充电手机支架的优选实施例。
[0033]请参照图1、图2、图4、图5、和图6,其中图1为本技术的无线充电手机支架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的无线充电手机支架的爆炸图,图4 为本技术的无线充电手机支架的后壳的立体图,图5为本技术的无线充电手机支架的后壳的立体图,图6为本技术的无线充电手机支架的固定板的立体图。
[0034]在图中,结构相似的单元是以相同标号表示。
[0035]本技术术语中的“第一”“第二”等词仅作为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的重要性,以及不作为对先后顺序的限制。
[003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无线充电手机支架,包括壳体11、位于壳体11内的无线充组件、位于壳体11内的夹持组件12、以及位于壳体11后侧的固定组件13,壳体11包括前壳111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线充电手机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位于所述壳体内的无线充组件、位于所述壳体内的夹持组件、以及位于所述壳体后侧的固定组件;所述壳体包括前壳和后壳,所述前壳设置有承托手机的支柱,所述后壳的背面设置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内设置有对称且竖直设置的第一条形孔和位于所述第一条形孔内的第一倒钩;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可滑动在所述固定槽内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对称且位于所述第一条形孔内的第一固定柱和第二固定柱、和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柱和所述第二固定柱上方且与所述第一倒钩相向的第二倒钩;所述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夹持臂、第二夹持臂、以及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第一倒钩和第二倒钩上,所述第一夹持臂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固定柱上且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壳体外侧,所述第二夹持臂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固定柱上且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壳体的外侧,所述支柱感应到手机时,所述壳体基于手机重力相对所述固定板上下滑动,所述第一夹持臂在所述第一固定柱上和所述第二夹持臂在所述第二固定柱上相对移动用于夹持手机,当所述支柱重力消失时,所述弹簧通过弹力将所述壳体和所述夹持组件复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手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的前侧还设置有在所述第一条形孔之间的定位柱;所述第一夹持臂包括第一活动臂和与所述第一活动臂转动连接的第二活动臂,所述第二夹持臂包括第三活动臂和与所述第三活动臂转动连接的第四活动臂,所述第一活动臂设置有第二条形孔和位于所述第二条形孔一侧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术刚邹俊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励骏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