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反洗过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0241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8 14: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动反洗过滤器,其不同之处在于:其包括筒体、过滤部、及反洗部;所述过滤部包括进水口、过滤组件及产水口,所述进水口和产水口分别开设于所述筒体上,所述过滤组件安装在所述筒体的中部位置,将所述筒体划分为清水区和位于所述清水区下方的污水区;所述反洗部包括回流口和反流排水口,所述回流口和反流排水口分别开设于所述筒体上;所述产水口和回流口分别与所述清水区贯通,所述产水口和回流口还分别与储存清水的清水池连通,所述进水口和反流排水口分别与所述污水区贯通,所述进水口和反流排水口还分别与储存污水的污水池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自洗杂质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自洗杂质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自洗杂质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反洗过滤器


[0001]本技术涉及过滤器领域,尤其是一种自动反洗过滤器。

技术介绍

[0002]过滤器的工作原理一般是污水从进水口进入过滤器内,经过过滤组件,污水中的杂质被过滤掉并得到清水,然后清水从产水口排出,但是,经过长时间过滤后,过滤组件上会覆盖厚厚的杂质层,若不及时清理,会影响过滤效果,现有技术中,一般都是直接更换过滤组件,但是这样费用高,而且麻烦,故需要设计一种可以自己清理杂质层的过滤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自动反洗过滤器,自洗杂质层。
[0004]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自动反洗过滤器,其不同之处在于:其包括筒体、过滤部、及反洗部;所述过滤部包括进水口、过滤组件及产水口,所述进水口和产水口分别开设于所述筒体上,所述过滤组件安装在所述筒体的中部位置,将所述筒体划分为清水区和位于所述清水区下方的污水区;所述反洗部包括回流口和反流排水口,所述回流口和反流排水口分别开设于所述筒体上;所述产水口和回流口分别与所述清水区贯通,所述产水口和回流口还分别与储存清水的清水池连通,所述进水口和反流排水口分别与所述污水区贯通,所述进水口和反流排水口还分别与储存污水的污水池连通。
[0005]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筒体包括上筒体、下筒体及下锥体;所述上筒体与下筒体可拆卸连接,所述下筒体与下锥体可拆卸连接,所述上筒体的内腔为所述清水区,所述过滤组件安装在所述上筒体的底部,所述下筒体的内腔与所述下锥体的内腔共同构成所述污水区,所述上筒体形成有所述产水口和回流口,所述下筒体形成有所述进水口和反流排水口。
[0006]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下筒体的下半部分被构造为与所述下锥体配合的折边锥形封头,所述进水口和反流排水口分别靠近所述折边锥形封头的上端设置,所述下锥体的底部还开设有排渣口。
[0007]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下筒体上安装有监测所述污水区内杂质高度变化的污泥界面仪。
[0008]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下筒体上还安装有检测所述污水区内部压力的耐震压力表。
[0009]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下锥体的侧面还形成有与所述污水区贯通的进气口。
[0010]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下锥体的侧面还形成有与所述污水区贯通的清洗口。
[0011]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过滤组件包括多孔钢板及过滤单元,所述多孔钢板固定在所述上筒体的底部且水平设置,所述多孔钢板开设有均匀间隔分布的若干个安装孔,所述过滤单元有若干个且与各所述安装孔一一对应设置,各所述过滤单元分别包括安装环及固定在所述安装环内的过滤网,所述安装环与所述多孔钢板可拆卸连接,使所述过滤网覆盖
对应的所述安装孔。
[0012]对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特点为:该自动反洗过滤器,过滤组件安装在筒体的中部位置,将筒体划分为上面的清水区和下面的污水区,筒体形成有与污水区贯通的进水口,进水口与污水池连通,筒体形成有与清水区贯通的产水口,产水口与清水池连通,通过泵将污水池内的污水从进水口排进污水区内,经过过滤组件,污水中的杂质被过滤,清水流到清水区,清水区内的清水从产水口排出,排放到清水池内储存,完成污水过滤的过程;筒体形成有与清水区贯通的回流口,回流口与清水池连通,筒体形成有与污水区贯通的反流排水口,反流排水口与污水池连通,通过泵将清水池中的清水从回流口排进清水区内,经过过滤组件,将过滤组件上的杂质层冲下,冲洗的水流到污水区并从反流排水口排出,排放到污水池内,完成自洗的过程。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自动反洗过滤器配合的主视图;
[0014]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图1中A

A剖视图;
[0015]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自动反洗过滤器配合的侧视图;
[0016]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上筒体的仰视图,其中不包括过滤单元;
[0017]其中:1

筒体(101

上筒体、102

下筒体(1021

折边锥形封头)、103

下锥体、1a

清水区、1b

污水区)、2

过滤部(201

过滤组件(2011

多孔钢板(20111

安装孔)、2012

过滤单元(20121

安装环、20122

过滤网))、202

进水口、203

产水口)、3

反洗部(301

回流口、302

反流排水口)、4

污泥界面仪、5

耐震压力表、6

排渣口、7

进气口、8

清洗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9]请参考图1至图4,本技术实施例一种自动反洗过滤器,其包括筒体1、过滤部2、及反洗部3;过滤部2包括进水口202、过滤组件201及产水口203,进水口202和产水口203分别开设于筒体1上;反洗部3包括回流口301和反流排水口302,回流口301和反流排水口302分别开设于筒体1上;过滤组件201安装在筒体1的中部位置,将筒体1划分为上下两个部分,即清水区1a和位于清水区1a下方的污水区1b;产水口203和回流口301与清水区1a贯通,产水口203和回流口301还分别与储存清水的清水池连通,进水口202和反流排水口302分别与污水区1b贯通,进水口202和反流排水口302还分别与储存污水的污水池连通;通过泵将污水池内的污水从进水口202排进污水区1b内,经过过滤组件201,污水中的杂质被过滤,清水流到清水区1a,清水区1a内的清水从产水口203排出,排放到清水池内储存,完成污水过滤的过程;通过泵将清水池中的清水从回流口301排进清水区1a内,经过过滤组件201,将过滤组件201上的杂质层冲下,冲洗的水流到污水区1b并从反流排水口302排出,排放到污水池内,完成自洗的过程。
[0020]优选地,筒体1包括上筒体101、下筒体102及下锥体103;上筒体101与下筒体102可拆卸连接,下筒体102与下锥体103可拆卸连接,过滤组件201安装在上筒体101的底部,即上筒体101的内腔为清水区1a,下筒体102的内腔与下锥体103的内腔共同构成污水区1b,上筒体101形成有产水口203和回流口301,下筒体102形成有进水口202和反流排水口302。
[0021]优选地,上筒体101与下筒体102通过法兰连接,上筒体101与下筒体102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密封垫圈,下筒体102与下锥体103通过法兰连接,下筒体102与下锥体103的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反洗过滤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筒体、过滤部、及反洗部;所述过滤部包括进水口、过滤组件及产水口,所述进水口和产水口分别开设于所述筒体上,所述过滤组件安装在所述筒体的中部位置,将所述筒体划分为清水区和位于所述清水区下方的污水区;所述反洗部包括回流口和反流排水口,所述回流口和反流排水口分别开设于所述筒体上;所述产水口和回流口分别与所述清水区贯通,所述产水口和回流口还分别与储存清水的清水池连通,所述进水口和反流排水口分别与所述污水区贯通,所述进水口和反流排水口还分别与储存污水的污水池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反洗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包括上筒体、下筒体及下锥体;所述上筒体与下筒体可拆卸连接,所述下筒体与下锥体可拆卸连接,所述上筒体的内腔为所述清水区,所述过滤组件安装在所述上筒体的底部,所述下筒体的内腔与所述下锥体的内腔共同构成所述污水区,所述上筒体形成有所述产水口和回流口,所述下筒体形成有所述进水口和反流排水口。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反洗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筒体的下半部分被构造为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晓涛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博睿鑫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