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热器芯体及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02122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8 14:01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换热器芯体及换热器,属于制冷与空调技术领域。其中,换热器芯体包括管道组件、进口接头和出口接头。管道组件具有供冷媒流动的介质通道。进口接头连接于管道组件,进口接头具有两个第一流通孔,两个第一流通孔均用于供冷媒流入介质通道。出口接头连接于管道组件,出口接头具有两个第二流通孔,两个第二流通孔均用于供冷媒流出介质通道。采用这种结构的换热器芯体能够对接两个不同状态的冷媒的管路,以使换热器芯体在开启除霜功能时能够快速切换和导入不同状态的冷媒进入介质通道内,且不同状态的冷媒进入到管道组件的介质通道内的接口相互独立,互不干扰,以便于控制,进而有利于提高换热器芯体的除霜效率。进而有利于提高换热器芯体的除霜效率。进而有利于提高换热器芯体的除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换热器芯体及换热器


[0001]本申请涉及制冷与空调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换热器芯体及换热器。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热泵系统的换热器包括室内机和室外机。制冷时,室内机只能通入低温低压的冷媒进行吸热,室外机只能通入高温高压的冷媒进行放热;制热时,室内机只能通入高温高压的冷媒进行放热,室外机只能通入低温低压的冷媒进行吸热。当环境温度过低,湿度较高时,换热器的表面极容易出现结霜的现象,影响空气流动,以导致换热器的换热能力急剧下降。但是,现有技术中的换热器在进行除霜期间无法进行工作,从而无法进行制热,功能单一,且在开启除霜功能时无法快速切换或导入不同状态的冷媒进行除霜,不同状态的冷媒相互干扰,不便于控制,从而导致换热器除霜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换热器芯体及换热器,以改善现有的换热器的除霜效率较低的问题。
[0004]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换热器芯体,包括管道组件、进口接头和出口接头;所述管道组件具有供冷媒流动的介质通道;所述进口接头连接于所述管道组件,所述进口接头具有两个第一流通孔,所述两个第一流通孔均用于供所述冷媒流入所述介质通道;所述出口接头连接于所述管道组件,所述出口接头具有两个第二流通孔,所述两个第二流通孔均用于供所述冷媒流出所述介质通道。
[000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管道组件连接有供冷媒流入介质通道的进口接头和供冷媒流出介质通道的出口接头,以使冷媒在经过管道组件时能够进行换热,从而实现换热器芯体的换热功能,其中,进口接头设置有两个第一流通孔且出口接头设置有两个第二流通孔,以使进口接头和出口接头能够对接两个不同状态的冷媒的管路,从而使得换热器芯体在开启除霜功能时能够快速切换和导入不同状态的冷媒进入到管道组件的介质通道内,且不同状态的冷媒进入到管道组件的介质通道内的接口相互独立,互不干扰,以便于控制,进而有利于提高换热器芯体的除霜效率。
[0006]另外,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换热器芯体还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第一流通孔的轴线呈非零夹角设置;和/或两个所述第二流通孔的轴线呈非零夹角设置。
[000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两个第一流通孔的轴线呈非零夹角设置,以使两个第一流通孔的延伸方向不同,且将两个第二流通孔的轴线呈非零夹角设置,以使两个第二流通孔的延伸方向不同,从而便于第一流通孔和第二流通孔外接管路或设备,便于操作。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芯体还包括第一开关阀和节流阀;所述第一开关阀和所述节流阀分别设置于两个第一流通孔,所述第一开关阀和所述节流阀分别用于控制对应的所述第一流通孔的通断。
[001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一开关阀和节流阀分别控制两个第一流通孔的通断,以将不同状态的冷媒导入至管道组件的介质通道内,从而实现了换热器芯体的不同功能,以提高换热器芯体的稳定性且降低了换热器芯体的故障率。此外,通过节流阀能够改变冷媒的状态,从而使得换热器芯体在第一开关阀和节流阀的配合控制下能够将相同状态的两种冷媒改变成不同状态的两种冷媒分别进入两个第一流通孔,也就是说,两个第一流通孔可以外接同一个状态的冷媒的管路,然后通过节流阀改变冷媒的状态,以实现两个第一流通孔对应不同状态的冷媒,采用这种结构的换热器芯体便于使用和安装。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管道组件包括蒸发管和多个散热翅片;所述蒸发管的管腔为所述介质通道,所述蒸发管多次来回弯折形成蛇形结构;所述散热翅片套设于所述蒸发管的外侧,所述多个散热翅片沿所述蒸发管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
[001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管道组件设置有蒸发管和多个散热翅片,通过将蒸发管设置成蛇形结构,以增加冷媒在蒸发管内的流程,从而有利于冷媒进行换热。此外,蒸发管的外侧连接有散热翅片,通过散热翅片能够增加蒸发管与外界的接触面,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管道组件的换热能力。采用这种管道组件的结构较为简单,便于实现,且成本较低。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管道组件包括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和扁管组;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均沿第一预设方向延伸,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沿第二预设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预设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预设方向;所述扁管组设置于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之间,所述第一集流管的管腔和所述第二集流管的管腔通过所述扁管组连通,以共同限定出所述介质通道。
[001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管道组件设置有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两个集流管之间通过扁管组连通,以形成供冷媒流动的介质通道,采用这种结构的管道组件有利于提高冷媒在管道组件的介质通道内的流动性,能够降低冷媒堵塞介质通道的风险。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扁管组包括沿所述第一预设方向间隔布置的多个扁管;所述扁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集流管的管腔和所述第二集流管的管腔连通。
[001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扁管组为沿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的多个扁管,且扁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集流管的管腔和第二集流管的管腔连通,以使冷媒能够从第一集流管的管腔同时经过多个扁管流向第二集流管的管腔,从而便于冷媒通过多个扁管进行换热,有利于提高换热器芯体的换热效率。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每相邻的两个扁管之间连接有多个散热翅片;所述多个散热翅片沿所述第二预设方向间隔布置。
[001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每相邻的两个扁管之间设置沿第二预设方向间隔布置的多个散热翅片,以增加扁管与外界的接触面,从而有利于提高冷媒流经扁管时的换热能力。
[00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口接头连接于所述第一集流管在所述第一预设方向上的一端;所述出口接头连接于所述第二集流管在所述第一预设方向上的一端。
[002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进口接头和出口接头分别设置在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上,以便于进口接头和出口接头进行外接管路,且便于换热器芯体的安装,不受到安装环境的限制。
[002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集流管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第一集流管的管腔分隔为多
个第一腔体的至少一个第一隔板;所述第二集流管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第二集流管的管腔分隔为多个第二腔体的至少一个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第二隔板一一对应,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通过所述扁管组交替连通,以形成所述介质通道。
[002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上分别设置数量相同的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以将第一集流管的管腔分隔为多个第一腔体,且将第二集流管的管腔分隔为多个第二腔体,并通过扁管组实现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之间的交替连通,以实现冷媒在换热器芯体的介质通道内进行多流程流动,也就是说,冷媒从第一流通孔进入第一集流管的第一腔体后,通过扁管组能够进入至第二集流管的第二腔体,然后在流回第一集流管的另一个第一腔体,依次往复,实现冷媒在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之间的往复流动,以实现换热器芯体的多流程流道,从而有利于提高换热效果。...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器芯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管道组件,所述管道组件具有供冷媒流动的介质通道;进口接头,所述进口接头连接于所述管道组件,所述进口接头具有两个第一流通孔,所述两个第一流通孔均用于供所述冷媒流入所述介质通道;以及出口接头,所述出口接头连接于所述管道组件,所述出口接头具有两个第二流通孔,所述两个第二流通孔均用于供所述冷媒流出所述介质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芯体,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流通孔的轴线呈非零夹角设置;和/或两个所述第二流通孔的轴线呈非零夹角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芯体还包括第一开关阀和节流阀;所述第一开关阀和所述节流阀分别设置于两个第一流通孔,所述第一开关阀和所述节流阀分别用于控制对应的所述第一流通孔的通断。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组件包括蒸发管和多个散热翅片;所述蒸发管的管腔为所述介质通道,所述蒸发管多次来回弯折形成蛇形结构;所述散热翅片套设于所述蒸发管的外侧,所述多个散热翅片沿所述蒸发管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组件包括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和扁管组;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均沿第一预设方向延伸,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沿第二预设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预设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预设方向;所述扁管组设置于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之间,所述第一集流管的管腔和所述第二集流管的管腔通过所述扁管组连通,以共同限定出所述介质通道。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器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扁管组包括沿所述第一预设方向间隔布置的多个扁管;所述扁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集流管的管腔和所述第二集流管的管腔连通。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器芯体,其特征在于,每相邻的两个扁管之间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七四专利代理机构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环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