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疲劳组合的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9817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4 11: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抗疲劳组合的钢结构,属于基础建设领域,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架的顶部焊接有安装板,所述支撑架的底部通过螺纹固定有螺纹杆,所述支撑杆表面固定连接有螺栓,所述安装板的上方设置有两个防弯机构;所述安装板的顶部延伸形成弧形板,所述弧形板的左侧映射形成圆弧形。通过第一移动板对支撑杆的弯曲部分进行挤压,用于减缓支撑杆的弯曲,且支撑杆的弯曲程度越大,第一移动板对弯曲地方的支撑力越大,使支撑效果更好,由于弧形板与支撑杆的接触面为弧形,使支撑杆只会弯曲但不会有弯折,且弯曲的支撑杆的支撑效果强于弯折的支撑杆,使加固后的支撑杆支撑效果更好。使加固后的支撑杆支撑效果更好。使加固后的支撑杆支撑效果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抗疲劳组合的钢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基础建设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抗疲劳组合的钢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钢结构是由钢制材料组成的结构,是主要的建筑结构类型之一。结构主要由型钢和钢板等制成的钢梁、钢柱、钢桁架等构件组成,并采用硅烷化、纯锰磷化、水洗烘干、镀锌等除锈防锈工艺。各构件或部件之间通常采用焊缝、螺栓或铆钉连接。因其自重较轻,且施工简单,广泛应用于大型厂房、场馆、超高层等领域。
[0003]授权公告号为CN108425373B的中国专利公开了钢结构房屋用地基单元,通过设置于第二立板上的螺母螺接,使得连接件基板与X横梁的侧板和立板之间实现三个面的锁紧固定,结构稳定性好,避免因连接处承重过大而发生扭曲和折弯,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0004]上述专利虽然解决了由于支撑的重力大导致钢结构发生扭转、局部屈曲和畸变屈曲,钢结构安装于地面,然后对大型厂房的支撑柱固定,用于对大型厂房加固,但是在大型厂房安装后,钢结构长时间受到压力而产生弯曲,人难以观察到钢结构已经弯曲,而当观察到后再利用物品加固时,这时候加固比较困难,且加固后的支撑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抗疲劳组合的钢结构,通过第一移动板对支撑杆的弯曲部分进行挤压,用于减缓支撑杆的弯曲,且支撑杆的弯曲程度越大,第一移动板对弯曲地方的支撑力越大,使支撑效果更好,由于弧形板与支撑杆的接触面为弧形,使支撑杆只会弯曲但不会有弯折,且弯曲的支撑杆的支撑效果强于弯折的支撑杆,使加固后的支撑杆支撑效果更好。
[000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抗疲劳组合的钢结构,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表面固定连接有螺栓,所述支撑架的顶部焊接有安装板,所述支撑架的底部通过螺纹固定有螺纹杆,所述安装板的上方设置有两个防弯机构;所述安装板的顶部延伸形成弧形板,所述弧形板的左侧映射形成圆弧形,两个所述防弯机构均包括滑动连接于弧形板顶部的横板,两个所述横板相贴合,两个所述横板相远离的一侧均滑动连接有第二移动板,两个所述横板的内部靠近两个第二移动板相对的一侧均滑动连接有第一移动板,所述第二移动板与第一移动板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二移动板靠近第一齿轮的一侧开设有第二齿槽,所述第一移动板靠近第一齿轮的一侧开设有第一齿槽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移动板远离第二齿槽的一侧延伸形成第二延伸块,所述横板的内部对应第二延伸块的位置开设有第一移动槽,所述第一移动板远离第一齿轮的一侧延伸形成第一延伸块,所述横板的内部对应第一延伸块的位置开设有第二移动槽。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移动板靠近支撑杆的一侧裸露在横板的外部,所述支撑杆靠近第二移动板的一侧延伸并与第二移动板相贴合,所述第一移动板靠近第二移动板裸露在横板外部的一侧焊接有支撑板,所述第一移动板远离支撑板的一侧套设有圆环,所述圆环远离第一移动板的一侧与支撑杆通过销钉固定。
[0009]进一步的,所述横板的底部延伸形成第三延伸块,所述第三延伸块的侧面下半部分映射形成等腰梯形,所述第三延伸块滑动连接于弧形板的顶部。
[0010]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的上表面设置有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与螺纹杆通过螺纹连接的空心管,所述空心管的顶部延伸形成旋转杆,所述旋转杆的顶部与横板相接触。
[0011]进一步的,所述旋转杆的上表面一体成型有第二齿轮,所述横板的底部开设有容纳第二齿轮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的左侧开设有驱动旋转杆旋转的第三齿槽,所述第一滑槽的右侧开设有限制旋转杆的第二滑槽。
[0012]进一步的,所述空心管的两侧内部均滑动连接有限制杆,左侧所述限制杆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半圆环,右侧所述限制杆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半圆环,所述螺纹杆的两侧内壁对应限制杆的位置均开设有容纳槽。
[0013]进一步的,两个所述限制杆的内侧底部均焊接有弹簧,两个所述弹簧均与空心管焊接。
[001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半圆环的右侧延伸形成第一伸入杆,所述第二半圆环的内部对应第一伸入杆的位置开设有容纳第一伸入杆的第二圆孔。
[0015]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半圆环的左侧延伸形成第二伸入杆,所述第一半圆环的内部对应第二伸入杆的位置开设有容纳第二伸入杆的第一圆孔。
[0016]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方案通过第一移动板向弯曲的支撑杆移动,对支撑杆的弯曲部分进行挤压,用于减缓支撑杆的弯曲,且支撑杆的弯曲程度越大,第一移动板对弯曲地方的支撑力越大,使支撑效果更好,且在支撑杆略微弯曲时第一移动板即可对弯曲处支撑,不需要人看到才去加固,由于弧形板与支撑杆的接触面为弧形,使支撑杆只会弯曲但不会有弯折,且弯曲的支撑杆的支撑效果强于弯折的支撑杆,使加固后的支撑杆支撑效果更好。
[0017]2、本方案通过第一延伸块只能在第二移动槽的内部移动,使第一移动板的移动平稳,防止第二移动板在移动过程中歪斜,导致第一齿轮不会带着第一移动板移动,导致第一移动板不能抵住支撑杆的侧壁。
[0018]3、本方案通过支撑板对弯曲面挤压,圆环对弯曲面的相对面拉扯,用于阻碍支撑杆的弯曲,通过支撑板与圆环对弯曲处加固,有效的减缓支撑杆的弯曲,避免支撑杆过度弯曲导致支撑杆断裂,导致建筑塌陷。
[0019]4、本方案通过旋转空心管,使空心管与螺纹杆之间固定,使固定更加方便,且空心管顶部的旋转杆与横板之间抵触,使旋转杆不会向上移动,旋转杆不能向上移动导致空心管不能向上移动,防止空心管与螺纹杆脱离,导致装置对建筑的支撑效果差,导致房屋倒塌。
[0020]5、本方案通过第一半圆环以及第二半圆环拼接形成圆形将空心管包裹夹持,限制空心管旋转,防止空心管旋转导致空心管与螺纹杆脱离,造成对建筑物的支撑效果差而造
成倒塌,再次对支撑架与螺纹杆之间固定加固。
[0021]6、本方案通过限制杆一端卡入容纳槽的内部,实现对螺纹杆与空心管再次固定,防止螺纹杆与空心管之间脱离,使固定更加牢固,有效防止空心管的脱离,导致对建筑物的支撑效果差而造成倒塌。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钢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钢结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支撑架的侧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防弯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防弯机构的半剖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横板的仰视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旋转杆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固定机构的半剖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横板与旋转杆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钢结构的使用场景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钢结构的半剖图。
[0023]图中标号说明:1、支撑杆;11、螺栓;2、支撑架;21、安装板;22、弧形板;3、螺纹杆;31、容纳槽;4、防弯机构;41、第一移动板;411、圆环;412、支撑板;413、第一延伸块;414、第一齿槽;42、第二移动板;421、第二齿槽;422、第二延伸块;43、横板;431、第三延伸块;432、第一移动槽;43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抗疲劳组合的钢结构,包括支撑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杆(1),所述支撑杆(1)表面固定连接有螺栓(11),所述支撑架(2)的顶部焊接有安装板(21),所述支撑架(2)的底部通过螺纹固定有螺纹杆(3),所述安装板(21)的上方设置有两个防弯机构(4);所述安装板(21)的顶部延伸形成弧形板(22),所述弧形板(22)的左侧映射形成圆弧形,两个所述防弯机构(4)均包括滑动连接于弧形板(22)顶部的横板(43),两个所述横板(43)相贴合,两个所述横板(43)相远离的一侧均滑动连接有第二移动板(42),两个所述横板(43)的内部靠近两个第二移动板(42)相对的一侧均滑动连接有第一移动板(41),所述第二移动板(42)与第一移动板(41)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一齿轮(44),所述第二移动板(42)靠近第一齿轮(44)的一侧开设有第二齿槽(421),所述第一移动板(41)靠近第一齿轮(44)的一侧开设有第一齿槽(4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疲劳组合的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移动板(42)远离第二齿槽(421)的一侧延伸形成第二延伸块(422),所述横板(43)的内部对应第二延伸块(422)的位置开设有第一移动槽(432),所述第一移动板(41)远离第一齿轮(44)的一侧延伸形成第一延伸块(413),所述横板(43)的内部对应第一延伸块(413)的位置开设有第二移动槽(43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疲劳组合的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移动板(42)靠近支撑杆(1)的一侧裸露在横板(43)的外部,所述支撑杆(1)靠近第二移动板(42)的一侧延伸并与第二移动板(42)相贴合,所述第一移动板(41)靠近第二移动板(42)裸露在横板(43)外部的一侧焊接有支撑板(412),所述第一移动板(41)远离支撑板(412)的一侧套设有圆环(411),所述圆环(411)远离第一移动板(41)的一侧与支撑杆(1)通过销钉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疲劳组合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臧学宇臧学雷王金刚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久固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