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式重型发动机用油底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9406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4 11: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集成式重型发动机用油底壳,所述油底壳包括由第一油底壳本体和第二油底壳本体一体成型构成的油底壳本体、以及设置于所述油底壳本体上的放油孔和加热孔,所述第一油底壳本体深度大于所述第二油底壳本体深度,所述第一油底壳本体内部底面采用摩擦焊的方式固定有吸油管,所述吸油管的出油口嵌入形成于所述第一油底壳本体拐角处的第一连接端口的内部;所述第二油底壳本体内部底面预留有用于安装吸油管的通道,所述第二油底壳本体拐角处设置有与所述通道衔接的第二连接端口;所述油底壳本体和吸油管的材质均为塑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实现油底壳轻量化的同时,还提高了油底壳集成度,便于安装,缩短工时,降低成本。成本。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成式重型发动机用油底壳


[0001]本技术涉及发动机油底壳
,具体涉及一种集成式重型发动机用油底壳。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发动机集成化,轻量化技术的发展,油底壳作为发动机中储存机油的部件,油底壳将曲柄室下部围住,用于储存机油,在重型商用车领域也越来越重视车辆的轻量化,而发动机作为整车重要的组成部分,也肩负着轻量化的任务。此外,现有油底壳常用的附件主要包括装配螺栓、密封圈、吸油管和机油油标尺等,这些零部件都是单独设置,单一零件实现单一功能,集成度较低,装配工序复杂;且常规方案设计的冲压金属油底壳重量大,装配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成式重型发动机用油底壳。在实现油底壳轻量化的同时,还提高了油底壳集成度,便于安装,缩短工时,降低成本。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05]一种集成式重型发动机用油底壳,所述油底壳包括由第一油底壳本体和第二油底壳本体一体成型构成的油底壳本体、以及设置于所述油底壳本体上的放油孔和加热孔,所述第一油底壳本体深度大于所述第二油底壳本体深度,所述第一油底壳本体内部底面采用摩擦焊的方式固定有吸油管,所述吸油管的出油口嵌入形成于所述第一油底壳本体拐角处的第一连接端口的内部;所述第二油底壳本体内部底面预留有用于安装吸油管的通道,所述第二油底壳本体拐角处设置有与所述通道衔接的第二连接端口;所述油底壳本体和吸油管的材质均为塑料。
[0006]优选的,所述吸油管沿所述第一油底壳本体对角线的沿线布置。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油底壳本体和第二油底壳本体上均固定有加强筋。
[0008]优选的,所述油底壳本体四周边缘设置有螺栓和密封圈。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油底壳本体外侧壁上设置有供机油标尺嵌入的安装孔。
[0010]所述第一油底壳本体深度相比所述第二油底壳本体深度高出130

150mm。
[0011]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0012]1、本技术将零散的零部件:密封圈、螺栓、机油标尺安装孔、吸油管集成于油底壳本体上,零件数量减少,维修服务便捷,密封效果好,集成度高,简化生产线装配流程,提高可靠性。
[0013]2、本技术的吸油管和油底壳本体均采用塑料材质,轻量化效果显著,重量约占同类金属油底壳的50%。
[0014]3、本技术在油底壳本体上预留用于安装吸油管的通道,可以轻易更改为后置
式油底壳,适用范围更广。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油底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油底壳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7]附图标记:1、油底壳本体;11、第一油底壳本体;110、第一连接端口;12、第二油底壳本体;120、第二连接端口;2、放油孔;3、加热孔;4、吸油管;5、加强筋;6、螺栓;7、密封圈;8、安装孔;9、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案进行描述,但是应当理解,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0019]为了解决现有油底壳存在重量大、集成度低的问题,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集成式重型发动机用油底壳,所述油底壳包括油底壳本体1、吸油管4、螺栓6、密封圈7、安装孔8。螺栓6和密封圈7设置于所述油底壳本体1四周边缘;安装孔8设置于所述第一油底壳本体11外侧壁上,用于安装机油标尺;吸油管4固定于所述第一油底壳本体11内部;吸油管4、螺栓6、密封圈7、安装孔8均集成于所述油底壳本体1上,单一零件减少,集成度高,便于安装,缩短工时,降低成本。
[0020]油底壳本体1由第一油底壳本体11和第二油底壳本体12一体成型构成,所述第一油底壳本体11深度大于第二油底壳本体12深度,所述第一油底壳本体11设置有放油孔2和加热孔3,所述第一油底壳本体11内部平铺有吸油管4,所述吸油管4沿所述第一油底壳本体11对角线的沿线布置。所述吸油管4的出油口嵌入形成于所述第一油底壳本体11拐角处的第一连接端口110的内部。
[0021]所述油底壳本体1和吸油管4的材质均为塑料,重量较轻,满足整车轻量化的要求。轻量化效果显著,重量约占同类金属油底壳的50%。所述吸油管4采用摩擦焊的方式固定于所述第一油底壳本体11上。
[0022]为了提升塑料件的强度,在所述第一油底壳本体11和第二油底壳本体12上均固定有加强筋5。
[0023]为了提高油底壳的容量,通过提升油底壳的深度实现,具体为提高第一油底壳本体11的深度,装机油量高达40L,上下限制油量达到10L。
[0024]为了提供油底壳的实用性,如图2所示,在第二底壳本体12上预留有用于安装吸油管的通道9和第二连接端口120,当需要在第二底壳本体12上安装吸油管时,可以采用摩擦焊的方式将吸油管固定在通道9上,并将其出油口嵌入第二连接端口120的内部,这样可以轻易更改为后置式油底壳,适用范围广。
[0025]依据本技术的描述及附图,本领域技术人员很容易制造或使用本技术的一种集成式重型发动机用油底壳,并且能够产生本技术所记载的积极效果。
[0026]如无特殊说明,本技术中,若有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本技术中描述方位或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结合附图,并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0027]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本技术中,若有术语“设置”、“相连”及“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8]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技术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式重型发动机用油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底壳包括由第一油底壳本体(11)和第二油底壳本体(12)一体成型构成的油底壳本体(1)、以及设置于所述油底壳本体(1)上的放油孔(2)和加热孔(3),所述第一油底壳本体(11)深度大于所述第二油底壳本体(12)深度;所述第一油底壳本体(11)内部底面采用摩擦焊的方式固定有吸油管(4),所述吸油管(4)的出油口嵌入形成于所述第一油底壳本体(11)拐角处的第一连接端口(110)的内部;所述第二油底壳本体(12)内部底面预留有用于安装吸油管(4)的通道(9),所述第二油底壳本体(12)拐角处设置有与所述通道(9)衔接的第二连接端口(120);所述油底壳本体(1)和吸油管(4)的材质均为塑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楚茜李朋奇张昌东谢平刘道坤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