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升车体操控性的优化方法及下车体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身
,具体涉及一种提升车体操控性的优化方法及下车体。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汽车市场竞争加剧,汽车产品不断推陈出新,投放满足客户需求的换代及改款车型成为汽车厂商保持产品竞争力的途径之一。为了满足不同客户需求,生产商针对同一款车型配置了不同的选装包,由原来的粗放式设计逐步过渡到了定制化和精细化设计。
[0003]在工程中,国内研发企业通常都有自己的企业标准,对白车身刚度有基本的控制指标,通过这些指标可以有效的控制车体的强度、NVH和异响问题。如现有技术中的一种后地板结构及汽车,其包括后地板上横梁和支架。支架为一体成型结构,后地板上横梁为液压成型管状结构。在后地板上横梁的两端分别设有支架,支架竖立于后地板上横梁的端部。其利用后地板横梁和支架的加强,有效提高了汽车的扭转刚度,以及提升了汽车底盘的操控能力和制动能力。虽然该种加强手段非常常见,但往往由于成本高的原因较难实现,且不能满足目前市场的定制化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提升车体操控性的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根据底盘参数,在操控分析软件中建立动力学模型,其中,底盘参数包括底盘硬点参数、弹性元件参数和底盘梁系几何尺寸;S2、根据操控性提升的目标要求,设定约束和设计变量,以车体刚度为目标函数,通过操控分析软件得到最优的整车刚度目标值;S3、根据车体操控模型中实际的受力情况建立有限元模型,并根据最优的整车刚度目标值进行车体刚度计算;S4、根据应变能叠加原理,在车体变形大、应变能集中的部位设置可拆卸的加强结构,以提升车体操控性能;S5、对设有加强结构后的有限元模型进行车体刚度计算,并将得到的车体刚度代入到车体操控模型中进行验证,判定各项操控性目标是否达成,然后制作样件并进行实车验证和评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车体操控性的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设定车身总侧倾增益、最大侧向加速度、后轴侧偏柔度梯度、线性段不足转向梯度、横摆角速度超调量、加速俯仰角梯度和制动俯仰角梯度为约束。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车体操控性的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设定弹簧刚度、偏频比、稳定杆直径、减震器阻尼值、前束调节杆衬套刚度和下控制臂衬套刚度为设计变量。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车体操控性的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S2中,约束条件:g
j
(X)≤0 j=1,...,mh
k
(X)=0 j=1,...,m
h
设计变量:目标函数(最小):f(X)=f(x1,x2,
…
,x
n
)式中,g(X)是不等式约束函数,h(X)是等式约束函数,根据项目需要达到的操控性能合理设计约束;X=x1,x2,
…
,x
n
技术研发人员:赵志兰,熊学焦,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