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工程抢修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9241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4 11: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力抢修辅助器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力工程抢修梯。包括矩形底座,所述矩形底座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圆槽,所述第一圆槽内转动安装有转盘,所述转盘的顶部铰接有梯体,所述转盘的顶部设有电缸,所述梯体靠近电缸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支架,所述电缸的输出杆与支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圆槽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第二圆槽,所述第二圆槽内转动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的顶端延伸至第一圆槽内并与转盘的底部焊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简单的旋转结构,从而能够对电力抢修梯进行原地旋转,便于快速改变维修操作方向,避免需要维修人员下来才能改变维修梯放置方向的问题,操作省时省力,给电力抢修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利。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力工程抢修梯


[0001]本技术涉及电力抢修辅助器具
,具体为一种电力工程抢修梯。

技术介绍

[0002]电力是以电能作为动力的能源,大规模的电力工程是人类工程科学史上最重要的成就之一,是由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等环节组成的电力生产与消费系统,当前企业的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早已离不开电力工程的供电支持,然而由于自然灾害、超负荷或意外等因素,供电系统经常会出现断电事故,因此需要电力维修人员对供电线路进行抢修,电力工程抢修梯就是电力抢修过程中最常使用的辅助工具,能够帮助抢修人员对高出的电力线路进行维修或检查,传统的电力工程抢修梯可分为人字型、折叠型和升降型,给电力抢修工作带来了很多便利。但是,现有的电力工程抢修梯一般不能进行原地转动操作,不便于对线路进行不同方向的维修操作,需要维修人员下来后才能进行挪动,操作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以上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力工程抢修梯,解决现有的电力工程抢修梯一般不能进行原地转动操作,不便于对线路进行不同方向的维修操作,需要维修人员下来后才能进行挪动,操作费时费力的问题。
[000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电力工程抢修梯,包括矩形底座,所述矩形底座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圆槽,所述第一圆槽内转动安装有转盘,所述转盘的顶部铰接有梯体,所述转盘的顶部设有电缸,所述梯体靠近电缸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支架,所述电缸的输出杆与支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圆槽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第二圆槽,所述第二圆槽内转动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的顶端延伸至第一圆槽内并与转盘的底部焊接,所述第二圆槽内转动安装有蜗轮,所述蜗轮固定套设在转轴上,所述第二圆槽内转动安装有蜗杆,所述蜗杆与蜗轮啮合,所述蜗杆的两端均焊接有圆杆,所述第二圆槽的两侧内壁上均贯穿有圆孔,所述圆杆转动贯穿对应的圆孔。
[000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这样设置,从而能够对梯体的方向进行快速改变,进而便于维修人员对线路进行不同方向的维修操作,避免人员下来才能改变梯体放置方向的问题,省时省力,给电力维修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0006]为了便于调整梯体的竖起角度: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盘还包括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滑动安装在转盘的顶部,所述第一滑块与电缸的底端铰接,所述转盘的顶部开设有矩形凹槽,所述矩形凹槽内滑动安装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的顶部与第一滑块的底部焊接,所述矩形凹槽内转动安装有丝杆,所述丝杆螺纹贯穿第二滑块,所述丝杆远离梯体的一端焊接有第一齿轮,所述转盘的上方设有转杆,所述转杆靠近梯体的一端焊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的底部延伸至矩形凹槽内并与第一齿轮啮合。
[0008]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这样设置,从而能够对梯体进行快速释放或收起,能够
对梯体的竖起角度进行快速调节,进而能够满足电力抢修工作的实际使用需求。
[0009]为了便于电缸推动梯体转动升起: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架上转动套设有转筒,所述电缸的输出杆与转筒焊接,所述转盘的顶部焊接有两个第一铰接块,所述梯体与两个第一铰接块均铰接。
[0011]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这样设置,从而便于电缸的输出杆带动梯体转动并上升,避免出现卡死问题。
[0012]为了使底座放置的更加稳定:
[00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矩形底座的底部四角均固定安装有橡胶垫,所述矩形底座的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两个提手。
[0014]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这样设置,从而能够使底座放置更加稳固,避免出现滑移。
[0015]为了防止转盘转动时晃动:
[00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圆槽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四个凹槽,四个所述凹槽呈环形阵列排布,所述凹槽内转动安装有转辊,所述转辊的顶部延伸至凹槽外并与转盘的底部滚动连接。
[0017]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这样设置,从而能够对转盘进行有效支撑,且不影响其转动,使其转动更加稳定。
[0018]为了使转轴转动更加稳定:
[001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圆槽内固定安装有第一卡板,所述转轴转动贯穿第一卡板,所述第二圆槽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转动安装有顶杆,所述顶杆的顶端延伸至第二圆槽内并与转轴的底端焊接,所述圆杆远离第二圆槽的一端焊接有第一把手。
[0020]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这样设置,从而能够对转轴的位置进行限制,使其转动更加稳定。
[0021]为了方便对丝杆和转杆进行位置限制:
[002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矩形凹槽内固定安装有第二卡板,所述丝杆转动贯穿第二卡板,所述第二滑块上开设有螺纹通孔,所述丝杆螺纹贯穿螺纹通孔,所述转盘的顶部焊接有第三卡板,所述转杆转动贯穿第三卡板,所述转杆远离第二齿轮的一端焊接有第二把手。
[0023]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这样设置,从而能够对丝杆和转杆进行位置限制,且不影响其转动,转动更加省力。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本技术底座的俯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4为本技术图1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8]图5为本技术图1中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9]图6为本技术中蜗轮和蜗杆的俯视装配结构示意图。
[0030]图中:1、矩形底座;2、第一圆槽;3、转盘;4、梯体;5、电缸;6、支架;7、第二圆槽;8、转轴;9、蜗轮;10、蜗杆;11、圆杆;12、圆孔;13、第一滑块;14、矩形凹槽;15、第二滑块;16、丝杆;17、第一齿轮;18、转杆;19、第二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0032]实施例1:
[0033]如图1

6所示,一种电力工程抢修梯,包括矩形底座1,所述矩形底座1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圆槽2,所述第一圆槽2内转动安装有转盘3,所述转盘3的顶部铰接有梯体4,所述转盘3的顶部设有电缸5,所述梯体4靠近电缸5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支架6,所述电缸5的输出杆与支架6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圆槽2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第二圆槽7,所述第二圆槽7内转动安装有转轴8,所述转轴8的顶端延伸至第一圆槽2内并与转盘3的底部焊接,所述第二圆槽7内转动安装有蜗轮9,所述蜗轮9固定套设在转轴8上,所述第二圆槽7内转动安装有蜗杆10,所述蜗杆10与蜗轮9啮合,所述蜗杆10的两端均焊接有圆杆11,所述第二圆槽7的两侧内壁上均贯穿有圆孔12,所述圆杆11转动贯穿对应的圆孔12。
[0034]实施例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力工程抢修梯,包括矩形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底座(1)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圆槽(2),所述第一圆槽(2)内转动安装有转盘(3),所述转盘(3)的顶部铰接有梯体(4),所述转盘(3)的顶部设有电缸(5),所述梯体(4)靠近电缸(5)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支架(6),所述电缸(5)的输出杆与支架(6)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圆槽(2)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第二圆槽(7),所述第二圆槽(7)内转动安装有转轴(8),所述转轴(8)的顶端延伸至第一圆槽(2)内并与转盘(3)的底部焊接,所述第二圆槽(7)内转动安装有蜗轮(9),所述蜗轮(9)固定套设在转轴(8)上,所述第二圆槽(7)内转动安装有蜗杆(10),所述蜗杆(10)与蜗轮(9)啮合,所述蜗杆(10)的两端均焊接有圆杆(11),所述第二圆槽(7)的两侧内壁上均贯穿有圆孔(12),所述圆杆(11)转动贯穿对应的圆孔(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工程抢修梯,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3)还包括第一滑块(13),所述第一滑块(13)滑动安装在转盘(3)的顶部,所述第一滑块(13)与电缸(5)的底端铰接,所述转盘(3)的顶部开设有矩形凹槽(14),所述矩形凹槽(14)内滑动安装有第二滑块(15),所述第二滑块(15)的顶部与第一滑块(13)的底部焊接,所述矩形凹槽(14)内转动安装有丝杆(16),所述丝杆(16)螺纹贯穿第二滑块(15),所述丝杆(16)远离梯体(4)的一端焊接有第一齿轮(17),所述转盘(3)的上方设有转杆(18),所述转杆(18)靠近梯体(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浩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国电长源电力工程顾问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