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跟踪监测施氏鲟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09104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4 11: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施氏鲟轨迹跟踪技术领域,一种用于跟踪监测施氏鲟的装置,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第二壳体有两个,均位于第一壳体的下方,第三壳体有两个,均位于两个第二壳体的下方,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共同组成环形结构,且内表面均为弧面,第一壳体的内表面设有第一凹槽,第二壳体的内表面设有第二凹槽,第三壳体的内表面设有第三凹槽;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设有第一连接件,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之间设有第二连接件,两个第三壳体之间设有第三连接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安装过程中,施氏鲟的身体不会被破坏,整个过程施氏鲟都不会受到伤害。施氏鲟都不会受到伤害。施氏鲟都不会受到伤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跟踪监测施氏鲟的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施氏鲟轨迹跟踪
,具体领域为一种用于跟踪监测施氏鲟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施氏鲟是中国鲟鱼中最具有经济价值的优质珍稀鱼类,施氏鲟体呈长纺锤形,腹扁平,体被五行骨板,背部一行,体侧和腹侧各两行,骨板上有棘状突起。近年来,由于过度捕捞导致施氏鲟的数量呈现衰退的趋势,为了恢复施氏鲟的数量常采用增殖放流的方式,而对于放流的施氏鲟需要进行标记。目前采用的标记方式是在无线定位装置上设置线绳,然后将线绳的一端设置不锈钢针,用不锈钢针穿过施氏鲟的骨板后,通过线绳将无线定位装置绑在施氏鲟的身体上。
[0003]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是,不锈钢针穿过施氏鲟的骨板的行为会对施氏鲟的身体造成破坏,施氏鲟会受到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跟踪监测施氏鲟的装置,在安装过程中施氏鲟的身体不会被破坏,整个过程施氏鲟都不会受到伤害。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跟踪监测施氏鲟的装置,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所述第二壳体有两个,均位于所述第一壳体的下方,所述第三壳体有两个,均位于两个所述第二壳体的下方,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和所述第三壳体共同组成环形结构,且内表面均为弧面,所述第一壳体的内表面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壳体的内表面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三壳体的内表面设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设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壳体和所述第三壳体之间设有第二连接件,两个所述第三壳体之间设有第三连接件。
[0006]优选的,所述第一凹槽内设有两个相对的第一夹块,所述第二凹槽内设有两个相对的第二夹块,所述第三凹槽内设有两个相对的第三夹块。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固定环、第二固定环和连接绳,所述第一固定环与所述第一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环与所述第二壳体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绳设在所述第一固定环和所述第二固定环之间。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件有若干个,若干所述第一连接件均匀分布且间距相同。
[0009]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件为第一弹力带。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三连接件为第二弹力带。
[0011]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上设有无线信号发射器、无线信号接收器和GPS定位器。
[0012]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上设有发光灯带。
[0013]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上设有铭牌。
[0014]使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本技术套设在需要被标记的施氏鲟的身体上,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能够与施氏鲟的身体紧密贴合,本技术能够牢牢地固定在施氏鲟的身体上,不会脱落,在安装过程中施氏鲟的身体不会被破坏,整个过程施氏鲟都不会受到伤害。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在未使用时一个角度的轴测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在未使用时另一个角度的轴测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在使用时一个角度的轴测图;
[0019]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图;
[0020]图5为本技术在使用时另一个角度的轴测图。
[0021]附图标记包括:
[0022]1‑
第一壳体、2

第二壳体、3

第三壳体、4

第一凹槽、5

第二凹槽、6

第三凹槽、7

第一连接件、71

第一固定环、72

第二固定环、73

连接绳、8

第二连接件、9

第三连接件、10

第一夹块、11

第二夹块、12

第三夹块、13

无线信号发射器、14

无线信号接收器、15

GPS定位器、16

发光灯带、17

铭牌。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使本技术方案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方案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不是要限制本技术方案的范围。
[0024]请参阅图1

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跟踪监测施氏鲟的装置,包括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和第三壳体3,第二壳体2有两个,均位于第一壳体1的下方,两个第二壳体2分布在第一壳体1的两侧,第三壳体3有两个,均位于两个第二壳体2的下方,两个第三壳体3相邻设置,且位于两个第二壳体2之间,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和第三壳体3共同组成环形结构,且内表面均为弧面,内表面指与施氏鲟的身体接触的表面。第一壳体1的内表面设有第一凹槽4,第二壳体2的内表面设有第二凹槽5,第三壳体3的内表面设有第三凹槽6,在将本技术安装到施氏鲟身上时,施氏鲟背部的棘状突起将放置在第一凹槽4中,施氏鲟体侧的棘状突起将放置在第二凹槽5中,施氏鲟腹侧的棘状突起将放置在第三凹槽6中;第一凹槽4内设有两个相对的第一夹块10,第二凹槽5内设有两个相对的第二夹块11,第三凹槽6内设有两个相对的第三夹块12,施氏鲟背部的棘状突起会被两个第一夹块10夹住,施氏鲟体侧的棘状突起会被两个第二夹块11夹住,施氏鲟腹侧的棘状突起会被两个第三夹块12夹住,第一夹块10、第二夹块11和第三夹块12起到对棘状突起的固定作用,防止本技术从施氏鲟的身体上脱落。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之间设有第一连接件7,第二壳体2和第三壳体3之间设有第二连接件8,两个第三壳体3之间设有第三连接件9,第一连接件7、第二连接件8和第三连接件9能根据不同体型的施氏鲟进行调整,因此本技术的适用性强,能安装到不同体型的施氏鲟的身上。
[0025]请参阅图4,第一连接件7包括第一固定环71、第二固定环72和连接绳73,第一固定环71与第一壳体1固定连接,第二固定环72与第二壳体2固定连接,连接绳73设在第一固定环71和第二固定环72之间,在未使用本技术时,连接绳73的底端系紧第二固定环72,而
顶端不系紧第一固定环71。第一连接件7有若干个,若干第一连接件7均匀分布且间距相同。第二连接件8为第一弹力带。第三连接件9为第二弹力带。
[0026]本技术在使用时,需要将本技术套设在被放流的需要标记的施氏鲟的身体上,由于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和第三壳体3共同组成环形结构,先将施氏鲟从本技术的中心穿过,将第三壳体3上的第三凹槽6对准施氏鲟腹侧的棘状突起,由于三连接件9为第二弹力带具有弹性,因此两个第三壳体3之间的间距可以进行调整,接下来将施氏鲟腹侧的棘状突起放入第三凹槽6中,两个第三夹块12夹住施氏鲟腹侧的棘状突起。接下来将第二壳体2上的第二凹槽5对准施氏鲟体侧的棘状突起,由于第二连接件8为第一弹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跟踪监测施氏鲟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所述第二壳体有两个,均位于所述第一壳体的下方,所述第三壳体有两个,均位于两个所述第二壳体的下方,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和所述第三壳体共同组成环形结构,且内表面均为弧面,所述第一壳体的内表面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壳体的内表面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三壳体的内表面设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设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壳体和所述第三壳体之间设有第二连接件,两个所述第三壳体之间设有第三连接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跟踪监测施氏鲟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内设有两个相对的第一夹块,所述第二凹槽内设有两个相对的第二夹块,所述第三凹槽内设有两个相对的第三夹块。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跟踪监测施氏鲟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固定环、第二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光源胡新军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黑龙江省渔业病害防治环境监测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