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俯仰双站角的强散射结构设计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090430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4 11: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变俯仰双站角的强散射结构设计方法,涉及电磁散射领域,包括以下步骤:设计一块由平板和弧形板组成的散射结构,尺寸随机,其中平板与弧形板的夹角设为β;将散射结构竖直放置,以使平板处于XOZ平面,对β进行不同赋值,然后对该散射结构进行电磁理论仿真计算;获取不同俯仰双站角的双站散射特性图像;定量统计不同图像中的强散射强度角度范围和双站俯仰角的数据,获得强散射强度角度范围和双站俯仰角的折线图,对折线图进行拟合获得强散射强度角度范围和双站俯仰角的方程关系,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通过设计一种新型的强散射结构,可实现不同俯仰双站角的强散射特性的优点。实现不同俯仰双站角的强散射特性的优点。实现不同俯仰双站角的强散射特性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俯仰双站角的强散射结构设计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磁散射
,尤其涉及一种变俯仰双站角的强散射结构设计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武器系统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循序渐近的过程,随着战场环境复杂程度的增加以及打击目标隐身性能的提高,传统体制的武器系统面临严峻的挑战,为了实现对目标的精确打击,对武器系统导引头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双(多)基地雷达制导体制的研究是个重点发展方向,双(多)基地雷达探测能显著提高隐身目标识别能力、抗干扰能力等优点,可有效提高攻击成功概率。传统的典型体结构变双站角探测时双站散射特性较弱,当发射雷达和接收雷达方位角相同、俯仰角不同是,双站强散射特性难以实现。
[0003]因此,针对以上不足,需要提供一种变俯仰双站角的强散射结构设计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传统的散射结构难以实现双站强散射特性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变俯仰双站角的强散射结构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Ⅰ.设计一块由平板和弧形板组成的散射结构,尺寸随机,其中平板与弧形板的夹角设为β;
[0009]Ⅱ.将散射结构竖直放置,以使平板处于XOZ平面,对β进行不同赋值,然后对该散射结构进行电磁理论仿真计算;
[0010]III.获取不同俯仰双站角的双站散射特性图像;定量统计不同图像中的强散射强度角度范围和双站俯仰角的数据,获得强散射强度角度范围和双站俯仰角的折线图,对折线图进行拟合获得强散射强度角度范围和双站俯仰角的方程关系。
[0011]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说明,优选地,通过折线图拟合得到的方程式为:
[0012]y=0.15x5‑
2.87x4+19.09x3‑
56x2+75.64x

22.14;
[0013]其中,y表征强散射强度的角度范围,x表征双站俯仰角。
[0014]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说明,优选地,强散射强度范围为大于15dBm2的散射强度。
[0015]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说明,优选地,平板与弧形板的夹角β满足:
[0016][0017]α表征为任意角。
[0018]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说明,优选地,仿真计算的参数为:
[0019]选用Ku波段,入射方位角选用0
°
~90
°
,入射俯仰角选用1
°
~10
°
,仿真计算的间隔为1
°

[0020](三)有益效果
[0021]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002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计一种新型变俯仰双站的散射结构,当发射雷达和接收雷达以相同方位双站角、不同俯仰双站角探测时,强散射结构双站散射特性较强,仿真计算其不同俯仰双站角的散射特性,得出此结构双站散射特性角度范围与双站角的关系,为双站欺骗干扰的设计提供一种设计思路。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强散射结构中的平板结构图;
[0024]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强散射结构中的弧形板结构图;
[0025]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强散射结构侧视图;
[0026]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强散射结构参数图;
[0027]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强散射结构在俯仰双站角为1
°
、方位双站角为10
°
的双站散射特性随空间角度变化的仿真结果图;
[0028]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强散射结构在俯仰双站角为2
°
、方位双站角为10
°
的双站散射特性随空间角度变化的仿真结果图;
[0029]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强散射结构在俯仰双站角为3
°
、方位双站角为10
°
的双站散射特性随空间角度变化的仿真结果图;
[0030]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强散射结构在俯仰双站角为4
°
、方位双站角为10
°
的双站散射特性随空间角度变化的仿真结果图;
[0031]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强散射结构在俯仰双站角为5
°
、方位双站角为10
°
的双站散射特性随空间角度变化的仿真结果图;
[0032]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强散射结构在俯仰双站角为6
°
、方位双站角为10
°
的双站散射特性随空间角度变化的仿真结果图;
[0033]图11是本专利技术的强散射结构在俯仰双站角为7
°
、方位双站角为10
°
的双站散射特性随空间角度变化的仿真结果图;
[0034]图12是本专利技术的强散射结构在俯仰双站角为8
°
、方位双站角为10
°
的双站散射特性随空间角度变化的仿真结果图;
[0035]图13是本专利技术的强散射角度的宽度与俯仰双站角的关系图。
[0036]图中:1、平板;2、弧形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8]一种变俯仰双站角的强散射结构设计方法,结合图1

图4,包括以下步骤:
[0039]Ⅰ.设计一块由平板1和弧形板2组成的散射结构,尺寸随机,平板1为四边形结构,边长为a,弧形板2的结构如同水平放置的圆台状壳体的外弧面部分,底部半径为R,顶部半径为r,弧形板2的底部与平板1固连,弧形板2顶部位于平板1上方。其中,平板1与弧形板2的母线夹角设为β。
[0040]Ⅱ.将散射结构竖直放置,使平板1处于XOZ平面,对β进行不同赋值,然后对该散射结构进行电磁理论仿真计算;主要计算参数为Ku波段、入射方位角为0
°
~90
°
,入射俯仰角为1
°
~10
°
,仿真计算的间隔为1
°
的双站RCS散射特性。
[0041]III.获取不同俯仰双站角的双站散射特性图像,得到结果如图5

图12,从仿真结果得到的图像上看,随着俯仰双站角的增大,双站散射特性强散射角度范围逐渐加宽后逐渐变窄,随后定量统计不同图像中的强散射强度(大于15dBm2)角度范围和双站俯仰角的数据,获得强散射强度角度范围和双站俯仰角的折线图,如图13所示,对折线图进行拟合获得强散射强度角度范围和双站俯仰角的方程式如下:。
[0042]y=0.15x5‑
2.87x4+19.09x3‑
56x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俯仰双站角的强散射结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Ⅰ.设计一块由平板(1)和弧形板(2)组成的散射结构,尺寸随机,其中平板(1)与弧形板(2)的夹角设为β;Ⅱ.将散射结构竖直放置,以使平板(1)处于XOZ平面,对β进行不同赋值,然后对该散射结构进行电磁理论仿真计算;III.获取不同俯仰双站角的双站散射特性图像;定量统计不同图像中的强散射强度角度范围和双站俯仰角的数据,获得强散射强度角度范围和双站俯仰角的折线图,对折线图进行拟合获得强散射强度角度范围和双站俯仰角的方程关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俯仰双站角的强散射结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折线图拟合得到的方程式为:y=0.15x5‑
2.87x4+19.09x3‑
56x2+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焕敏李胜闫华刘甜甜张文林王超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环境特性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