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传输机构、动力总成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8992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4 11: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动力传输机构、动力总成和车辆,所述动力传输机构包括:主动盘,所述主动盘上设有第一永磁组;从动盘,所述从动盘上设有第二永磁组,所述从动盘与所述主动盘在轴向方向上相对且间隔开设置;调磁件设于所述从动盘和所述主动盘之间,所述调磁件与所述主动盘和所述从动盘均间隔开设置,所述调磁件用于调制所述第一永磁组和所述第二永磁组产生的磁力线。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动力传输机构,通过将动力传输机构代替动力总成中普遍采用的离合器或液力变矩器,从而避免了离合器或液力变矩器产生磨损,降低了控制难度,防止造成冲击,实现了实时切换,避免了在传统动力传递机构上的过热、控制复杂、易冲击等问题,可靠度高、免维护。免维护。免维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动力传输机构、动力总成和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制造
,尤其是涉及一种动力传输机构、动力总成和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相关技术中指出,当前汽车动力系统中,由发动机或者电机提供的动力多经由离合器或液力变矩器等传递至变速器或减速器,离合器存在易磨损,且控制不当容易造成冲击,影响驾乘舒适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在于提出一种动力传输机构,所述动力传输机构的结构简单、便于控制。
[0004]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动力传输机构的动力总成。
[0005]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动力总成的车辆。
[0006]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的动力传输机构,包括:主动盘,所述主动盘上设有第一永磁组;从动盘,所述从动盘上设有第二永磁组,所述从动盘与所述主动盘在轴向方向上相对且间隔开设置;调磁件,所述调磁件设于所述从动盘和所述主动盘之间,所述调磁件与所述主动盘和所述从动盘均间隔开设置,所述调磁件用于调制所述第一永磁组和所述第二永磁组产生的磁力线。
[0007]根据本技术的动力传输机构,通过将动力传输机构代替动力总成中普遍采用的离合器或液力变矩器,从而避免了离合器或液力变矩器产生磨损,降低了控制难度,防止造成冲击,实现了实时切换,避免了在传统动力传递机构上的过热、控制复杂、易冲击等问题,可靠度高、免维护,并且较好的改善了扭矩波动引起的敲齿等NVH(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问题,提高了驾乘舒适性。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永磁组包括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永磁组在所述主动盘的周向方向上间隔布置,所述第二永磁组包括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永磁组在所述从动盘的周向方向上间隔布置,多个所述第一永磁组和多个所述第二永磁组错开设置。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永磁组的数量和所述第二永磁组的数量不同。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永磁组包括第一永磁S极和第一永磁N极,所述第一永磁S极和所述第一永磁N极在轴向方向上层叠设置,所述第一永磁S极设于远离所述从动盘的方向,所述第一永磁N极设于靠近所述从动盘的方向。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永磁组包括第二永磁S极和第二永磁N极,所述第二永磁S极和所述第二永磁N极在轴向方向上层叠设置,所述第二永磁S极设于靠近所述主动盘的方向,所述第二永磁N极设于远离所述主动盘的方向。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调磁件包括:硅钢片和调磁组,所述调磁组设于所述硅钢片上。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调磁组包括多个,多个调磁组在所述调磁件的周向方向上间隔布置。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动力传输机构还包括:轴承,所述主动盘和所述从动盘均套设于所述轴承上。
[0015]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的动力总成,包括: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的动力传输机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主动盘相连用于驱动所述主动盘转动;变速装置,所述变速装置的输入端与所述从动盘相连;车轮,所述车轮与所述变速装置的输出端相连。
[0016]根据本技术的动力总成,通过设置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的动力传输机构,避免了离合器的磨损,降低了动力总成的控制难度,防止出现过热、控制复杂、易冲击的问题。
[0017]根据本技术第三方面的车辆,包括根据本技术上述第二方面的动力总成。
[0018]根据本技术的车辆,通过设置上述第二方面的动力总成,从而优化了车辆的整体性能,提高了驾乘的舒适性,降低了车辆的故障率。
[0019]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动力传输机构的示意图;
[0021]图2是图1中所示的动力传输机构的侧视图的示意图;
[0022]图3是图1中所示的动力传输机构的剖视图的示意图;
[0023]图4是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动力总成的示意图。
[0024]附图标记:
[0025]100、动力总成;
[0026]10、动力传输机构;
[0027]1、主动盘;11、第一永磁组;111、第一永磁S极;112、第一永磁N极;
[0028]2、从动盘;21、第二永磁组;211、第二永磁S极;212、第二永磁N极;
[0029]3、调磁件;31、硅钢片;32、调磁组;
[0030]4、轴承;
[0031]20、驱动装置;30、变速装置;40、车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3]首先,参考图1

图4对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动力总成100进行简单描述,所述动力总成100包括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动力传输机构10。
[0034]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动力总成100,包括:驱动装置20、变速装置30、车轮40和
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动力传输机构10。
[0035]如图4所示,驱动装置20与主动盘1相连用于驱动主动盘1转动,变速装置30的输入端与从动盘2相连,车轮40与变速装置30的输出端相连。由此,车辆的结构简单,便于维护,且可靠度高。
[003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动力总成100,通过设置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动力传输机构10,避免了离合器的磨损,降低了动力总成100的控制难度,防止出现过热、控制复杂、易冲击的问题。
[0037]下面参考图1

图3描述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动力传输机构10。
[0038]如图所示,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动力传输机构10,包括:主动盘1、从动盘2和调磁件3。
[0039]具体地,主动盘1上设有第一永磁组11,从动盘2上设有第二永磁组21,从动盘2与主动盘1在轴向方向上相对且间隔开设置,调磁件3设于从动盘2和主动盘1之间,调磁件3与主动盘1和从动盘2均间隔开设置,调磁件3用于调制第一永磁组11和第二永磁组21产生的磁力线。由此,动力传输机构10的构成简单,控制难度低,可靠度高。
[0040]当动力传输机构10工作时,主动盘1与驱动装置20相连,从动盘2与变速装置30相连,主动盘1由驱动装置20驱动转动,第一永磁组11和第二永磁组21产生磁力线,通过调磁件3调制,驱动从动盘2转动,从而变速装置30实现扭矩和转速输入。
[0041]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动力传输机构10,通过动力传输机构10代替动力总成100中普遍采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力传输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动盘,所述主动盘上设有第一永磁组;从动盘,所述从动盘上设有第二永磁组,所述从动盘与所述主动盘在轴向方向上相对且间隔开设置;调磁件,所述调磁件设于所述从动盘和所述主动盘之间,所述调磁件与所述主动盘和所述从动盘均间隔开设置,所述调磁件用于调制所述第一永磁组和所述第二永磁组产生的磁力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传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永磁组包括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永磁组在所述主动盘的周向方向上间隔布置,所述第二永磁组包括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永磁组在所述从动盘的周向方向上间隔布置,多个所述第一永磁组和多个所述第二永磁组错开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传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永磁组的数量和所述第二永磁组的数量不同。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传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永磁组包括第一永磁S极和第一永磁N极,所述第一永磁S极和所述第一永磁N极在轴向方向上层叠设置,所述第一永磁S极设于远离所述从动盘的方向,所述第一永磁N极设于靠近所述从动盘的方向。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传输机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振远黄显华王荣秦伟张晨朱永明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