凋亡信号调节激酶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6089855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4 11: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凋亡信号调节激酶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具体为酰胺类衍生物抑制剂、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特别地,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通式(I)所示的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含有该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及其作为ASK1抑制剂在治疗神经退休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炎症、自身免疫和代谢性疾病的用途,其中通式(I)中的各取代基与说明书中的定义相同。中的定义相同。中的定义相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凋亡信号调节激酶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申请是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8800150325,专利技术名称为“凋亡信号调节激酶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申请日为2018年3月2日的进入中国的PCT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0002]本专利技术属于药物合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酰胺类衍生物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3]有丝分裂激活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介导多种不同的细胞功能,包括细胞生长、分化、炎症、生存和凋亡,是细胞有丝分裂和凋亡的关键信号通路。MAPK分为三大类型,分别为有丝分裂激活蛋白激酶激酶激酶(MAP3K)、有丝分裂激活蛋白激酶激酶(MAP2K)和有丝分裂激活蛋白激酶(MAPK)。MAP3K在环境信号刺激下激活,从而激活MAP2K,MAP2K进一步激活MAPK,MAPK通过磷酸化其下游底物如转录因子等介导相应的细胞效应。
[0004]凋亡信号调节激酶1(ASK1)也叫有丝分裂激活蛋白激酶激酶激酶5(MAP3K5),属于MAPK家族中的一员,介导MAPK信号通路激活。ASK1可在应激反应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式(I)所示的化合物、其立体异构体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盐:其中:M1、M2、M3和M4各自独立地选自N或

CR6;X和Y各自独立地选自键、

NR7‑


CR7R8‑


S(O)
m

、、环A选自芳基或杂芳基,其中所述的芳基和杂芳基任选进一步被选自氘原子、烷基、氘代烷基、卤素、氨基、硝基、羟基、氰基、烷氧基、羟烷基、环烷基、杂环基、芳基和杂芳基、

(CH2)
n
OR9、

(CH2)
n
SR9、

(CH2)
n
C(O)R9、

(CH2)
n
C(O)OR9、

(CH2)
n
S(O)
m
R9、

(CH2)
n
NR
10
R
11


(CH2)
n
C(O)NR
10
R
11


(CH2)
n
C(O)NHR
10


(CH2)
n
NR
10
C(O)R9和

(CH2)
n
NR
10
S(O)
m
R9中的一个或多个取代基所取代;R1相同或不同,且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原子、氘原子、烷基、氘代烷基、卤代烷基、烷氧基、卤代烷氧基、卤素、氨基、硝基、羟基、氰基、环烷基、杂环基、芳基、杂芳基、

(CH2)
n
OR9、

(CH2)
n
SR9、

(CH2)
n
C(O)R9、

(CH2)
n
C(O)OR9、

(CH2)
n
S(O)
m
R9、

(CH2)
n
NR
10
R
11


(CH2)
n
C(O)NR
10
R
11


(CH2)
n
C(O)NHR
10


(CH2)
n
NR
10
C(O)R9和

(CH2)
n
NR
10
S(O)
m
R9;其中所述的烷基、卤代烷基、环烷基、杂环基、芳基和杂芳基任选进一步被选自氘原子、烷基、卤代烷基、卤素、氨基、硝基、氰基、羟基、烷氧基、卤代烷氧基、羟烷基、环烷基、杂环基、芳基、杂芳基、

(CH2)
n
OR
12


(CH2)
n
SR
12


(CH2)
n
C(O)R
12


(CH2)
n
C(O)OR
12


(CH2)
n
S(O)
m
R
12


(CH2)
n
NR
12
R
13


(CH2)
n
C(O)NR
12
R
13


(CH2)
n
C(O)NHR
13


(CH2)
n
NR
13
C(O)R
12


(CH2)
n
NR
13
S(O)
m
R
12
中的一个或多个取代基所取代;R2相同或不同,且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原子、氘原子、烷基、氘代烷基、卤代烷基、烷氧基、卤代烷氧基、卤素、氨基、硝基、羟基、氰基、环烷基、杂环基、芳基、杂芳基、

(CH2)
n
OR9、

(CH2)
n
SR9、

(CH2)
n
C(O)R9、

(CH2)
n
C(O)OR9、

(CH2)
n
S(O)
m
R9、

(CH2)
n
NR
10
R
11


(CH2)
n
C(O)NR
10
R
11


(CH2)
n
C(O)NHR
10

‑ꢀ
(CH2)
n
NR
10
C(O)R9和

(CH2)
n
NR
10
S(O)
m
R9;R3选自氢原子、氘原子、烷基、氘代烷基、卤代烷基、羟基、氨基、环烷基、杂环基、芳基和杂芳基,所述的烷基、卤代烷基、环烷基、杂环基、芳基和杂芳基任选进一步被选自氘原子、烷基、卤代烷基、卤素、氨基、硝基、氰基、羟基、烷氧基、卤代烷氧基、羟烷基、环烷基、杂环基、芳基、杂芳基、

(CH2)
n
OR9、

(CH2)
n
SR9、

(CH2)
n
C(O)R9、

(CH2)
n
C(O)OR9、

(CH2)
n
S(O)
m
R9、

(CH2)
n
NR
10
R
11


(CH2)
n
C(O)NR
10
R
11


(CH2)
n
C(O)NHR
10


(CH2)
n
NR
10
C(O)R9和

(CH2)
n
NR
10
S(O)
m
R9;
或者,R3和M3、M3和M4链接分别形成一个环烷基、芳环基、杂环基或杂芳环基,其中所述的环烷基、芳环基、杂环基或杂芳环基任选进一步被选自氘原子、烷基、氘代烷基、卤代烷基、卤素、氨基、硝基、羟基、氰基、烯基、炔基、烷氧基、羟烷基、环烷基、杂环基、芳基和杂芳基、

(CR9R
10
)
n



(CH2)
n
OR9、

(CH2)
n
SR9、

(CH2)
n
C(O)R9、

(CH2)
n
C(O)OR9、

(CH2)
n
S(O)
m
R9、

(CH2)
n
NR
10
R
11


(CH2)
n
C(O)NR
10
R
11


(CH2)
n
C(O)NHR
10


(CH2)
n
NR
10
C(O)R9和

(CH2)
n
NR
10
S(O)
m
R9中的一个或多个取代基所取代;又或者,R1和X或Y、M1和X或Y链接分别形成一个环烷基、杂环基、芳基或杂芳基,其中所述的环烷基、杂环基、芳基或杂芳基任选进一步被选自氘原子、烷基、氘代烷基、卤代烷基、卤素、氨基、硝基、羟基、氰基、烯基、炔基、烷氧基、羟烷基、环烷基、杂环基、芳基和杂芳基、

(CR9R
10
)
n



(CH2)
n
OR9、

(CH2)
n
SR9、

(CH2)
n
C(O)R9、

(CH2)
n
C(O)OR9、

(CH2)
n
S(O)
m
R9、

(CH2)
n
NR
10
R
11


(CH2)
n
C(O)NR
10
R
11


(CH2)
n
C(O)NHR
10


(CH2)
n
NR
10
C(O)R9和

(CH2)
n
NR
10
S(O)
m
R9中的一个或多个取代基所取代;R6、R7和R8相同或不同,且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原子、氘原子、烷基、氘代烷基、卤代烷基、烷氧基、卤代烷氧基、卤素、氨基、硝基、羟基、氰基、环烷基、杂环基、芳基、杂芳基、

(CH2)
n
OR9、

(CH2)
n
SR9、

(CH2)
n
C(O)R9、

(CH2)
n
C(O)OR9、

(CH2)
n
S(O)
m
R9、

(CH2)
n
NR
10
R
11


(CH2)
n
C(O)NR
10
R
11


(CH2)
n
C(O)NHR
10


(CH2)
n
NR
10
C(O)R9和

(CH2)
n
NR
10
S(O)
m
R9;其中所述的烷基、卤代烷基、环烷基、杂环基、芳基和杂芳基任选进一步被选自氘原子、烷基、卤代烷基、卤素、氨基、硝基、氰基、羟基、烷氧基、卤代烷氧基、羟烷基、环烷基、杂环基、芳基、杂芳基、

(CH2)
n
OR
12


(CH2)
n
SR
12


(CH2)
n
C(O)R
12


(CH2)
n
C(O)OR
12


(CH2)
n
S(O)
m
R
12


(CH2)
n
NR
12
R
13


(CH2)
n
C(O)NR
12
R
13


(CH2)
n
C(O)NHR
13


(CH2)
n
NR
13
C(O)R
12


(CH2)
n
NR
13
S(O)
m
R
12
中的一个或多个取代基所取代;R9选自氢原子、氘原子、烷基、氘代烷基、卤代烷基、羟基、氨基、烷氧基、卤代烷氧基、环烷基、杂环基、芳基和杂芳基;其中所述的烷基、卤代烷基、环烷基、杂环基、芳基和杂芳基任选进一步被选自氘原子、烷基、卤素、氨基、硝基、氰基、羟基、羟烷基、烷氧基、环烷基、杂环基、芳基、杂芳基、

(CH2)
n
OR
12


(CH2)
n
SR
12


(CH2)
n
C(O)R
12


(CH2)
n
C(O)OR
12


(CH2)
n
S(O)
m
R
12


(CH2)
n
NR
12
R
13


(CH2)
n
C(O)NR
12
R
13


(CH2)
n
C(O)NHR
13


(CH2)
n
NR
13
C(O)R
12


(CH2)
n
NR
13
S(O)
m
R
12
中的一个或多个取代基所取代;R
10
和R
11
相同或不同,且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原子、氘原子、烷基、氘代烷基、卤代烷基、羟基、氨基、环烷基、杂环基、芳基和杂芳基,其中所述的烷基、环烷基、杂环基、芳基和杂芳基任选进一步被选自氘原子、烷基、卤素、羟基、氨基、硝基、氰基、烷氧基、羟烷基、环烷基、杂环基、芳基和杂芳基、

(CH2)
n
OR
12


(CH2)
n
SR
12


(CH2)
n
C(O)R
12


(CH2)
n
C(O)OR
12


(CH2)
n
S(O)
m
R
12


(CH2)
n
NR
12
R
13


(CH2)
n
C(O)NR
12
R
13


(CH2)
n
C(O)NHR
13


(CH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鹏谭松良修文华张福军刘磊包如迪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翰森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