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门挺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08959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4 11: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汽车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门挺杆装置,包括凸轮、液压挺柱、气门和摇臂机构,所述凸轮外侧壁与液压挺柱的一端接触,所述液压挺柱的另一端固连有挺杆,所述挺杆的一端固连有限位球。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通过在调节单元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圆块和固定杆,并通过对连接板进行转动,使得扭动壳、转动杆、锥形齿轮一、锥形齿轮一、圆杆和螺杆一进行转动,从而使得螺管、转动座二、推动杆和转动座一进行移动,进而使得移动杆一和移动杆二进行移动,移动后的移动杆一和移动杆二增大或减小了摇臂机构的整体长度,从而控制了摇臂机构与气门的接触时间,进而对初步控制了气门间隙的大小,提高了该气门挺杆装置的使用效果。了该气门挺杆装置的使用效果。了该气门挺杆装置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门挺杆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气门挺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气门的作用是专门负责向发动机内输入空气并排出燃烧后的废气,而气门挺杆主要是应用于汽车发动机中的配气机构,负责气缸的进气和排气工作,整体机构工作时,由曲轴带动凸轮轴,凸轮轴带动气门挺杆,气门挺杆通过气门导管及相应零件带动气门开启关闭,按照发动机各缸工作冲程的需要,定时开启和关闭进排气门,配合活塞的运动,准确无误地将混合气输入气缸和将废气排出气缸。在气门及其传动机构中留有一定的间隙,以补偿气门受热后的膨胀量,这一间隙称为气门间隙,而当气门间隙过大时,气门会打开延迟并且打开的幅度也会减小,造成进气不足排气不净,使发动机动力下降,同时噪音和冲击磨损也会增大,且当气门间隙间隙过小时,发动机工作后,零件受热膨胀,将气门推开,使气门关闭不严,造成漏气,功率下降,并使气门的密封表面严重积碳或烧坏,甚至气门撞击活塞,提高了该气门挺杆装置的实用性,因此需要经常对气门间隙进行检查和调节,现有的气门挺杆装置在对气门间隙进行调节时一般是对其上的螺栓进行上下调节,从而控制气门间隙的大小,但这种方式调节手段单一,且调节时需要使用到工具,调节过程较为繁琐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的气门挺杆装置在对气门间隙进行调节时一般是对其上的螺栓进行上下调节,从而控制气门间隙的大小,但这种方式调节手段单一,且调节时需要使用到工具,调节过程较为繁琐不便的问题,提供一种气门挺杆装置。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气门挺杆装置,包括凸轮、液压挺柱、气门和摇臂机构,所述凸轮外侧壁与液压挺柱的一端接触,所述液压挺柱的另一端固连有挺杆,所述挺杆的一端固连有限位球,所述摇臂机构包括调节单元,所述调节单元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圆块和固定杆,所述圆块一端与气门的一端接触,所述固定杆的一端固连有限位壳,且限位壳内侧壁与限位球的外侧壁转动连接。
[0005]进一步在于,所述调节单元包括连接壳、移动杆一和移动杆二,所述移动杆一和移动杆二的一端均与连接壳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所述固定杆另一端与移动杆一另一端的底部固连。
[0006]进一步在于,所述移动杆二另一端的底部开设有矩形槽,所述矩形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矩形块,所述矩形块的中间位置处开设有螺纹孔,所述矩形块一端的中间位置处与圆块的一端固连,所述螺纹孔的内部滑动连接有螺杆二,所述螺杆二的一端固连有扭动杆,且扭动杆一端贯穿矩形槽侧壁并延伸至移动杆二的外侧。
[0007]进一步在于,所述连接壳内顶面的中间位置处开设有圆孔,所述连接壳内底面的中间位置处转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一端的外侧壁套接固定有锥形齿轮一,所述转
动杆的两侧均设置有固定板,且固定板外侧壁与连接壳的内侧壁固连,所述固定板上转动连接有圆杆,所述圆杆的一端固连有锥形齿轮二,且锥形齿轮二与锥形齿轮一啮合,所述圆杆的另一端固连有螺杆一,所述螺杆一一端的外侧壁旋合连接有螺管,所述螺管的一端固连有转动座二,所述转动座二的内部通过轴杆转动连接有推动杆,所述推动杆一端的外侧通过轴杆转动连接有转动座一,所述移动杆一和移动杆二一端分别与对应位置处的转动座一。
[0008]进一步在于,所述转动杆的顶部固连有扭动壳,且扭动壳外侧壁与圆孔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所述扭动壳内部的中间位置处固连有连接板。
[0009]进一步在于,所述连接板的两侧均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底部与扭动壳的内底面之间固连有压缩弹簧。
[0010]进一步在于,所述连接壳两内侧壁的中间位置处均开设有限位槽,所述移动杆一和移动杆二一端的两侧均固连有限位块,且限位块与对应位置处的限位槽滑动连接。
[001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通过在调节单元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圆块和固定杆,并通过对连接板进行转动,使得扭动壳、转动杆、锥形齿轮一、锥形齿轮一、圆杆和螺杆一进行转动,从而使得螺管、转动座二、推动杆和转动座一进行移动,进而使得移动杆一和移动杆二进行移动,移动后的移动杆一和移动杆二增大或减小了摇臂机构的整体长度,从而控制了摇臂机构与气门的接触时间,进而对初步控制了气门间隙的大小,提高了该气门挺杆装置的使用效果;2、通过在矩形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矩形块,并通过转动扭动杆,从而使得螺杆二进行移动,进而使得矩形块和圆块进行移动,通过调整圆块的位置,进而控制圆块底部与气门的顶部之间间隙大小,即再一步控制了气门间隙的大小,避免了气门间隙过大,气门会打开延迟并且打开的幅度也会减小,造成进气不足排气不净,使发动机动力下降,同时噪音和冲击磨损也会增大,且避免了气门间隙间隙过小,发动机工作后,零件受热膨胀,将气门推开,使气门关闭不严,造成漏气,功率下降,并使气门的密封表面严重积碳或烧坏,甚至气门撞击活塞,提高了该气门挺杆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3]图1是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挺杆与限位球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摇臂机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调节单元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A处局部放大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中连接壳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中扭动壳与挡板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中移动杆与矩形块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0014]图中:100、凸轮;200、液压挺柱;210、挺杆;220、限位球;300、气门;400、摇臂机构;410、圆块;420、调节单元;421、连接壳;4211、限位槽;4212、圆孔;422、移动杆一;423、移动杆二;4231、矩形槽;424、限位块;425、转动杆;4251、扭动壳;4252、锥形齿轮一;4253、压缩
弹簧;4254、挡板;4255、连接板;426、转动座一;4261、推动杆;4262、转动座二;427、固定板;4271、圆杆;4272、锥形齿轮二;4273、螺杆一;4274、螺管;428、扭动杆;4281、螺杆二;429、矩形块;4291、螺纹孔;430、固定杆;431、限位壳。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6]请参阅图1

8所示,一种气门挺杆装置,包括凸轮100、液压挺柱200、气门300和摇臂机构400,凸轮100外侧壁与液压挺柱200的一端接触,液压挺柱200的另一端固连有挺杆210,挺杆210的一端固连有限位球220,摇臂机构400包括调节单元420,调节单元42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圆块410和固定杆430,圆块410一端与气门300的一端接触,固定杆430的一端固连有限位壳431,且限位壳431内侧壁与限位球220的外侧壁转动连接,使用时,利用凸轮100转动推动液压挺柱200和挺杆210进行移动,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门挺杆装置,包括凸轮(100)、液压挺柱(200)、气门(300)和摇臂机构(400),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100)外侧壁与液压挺柱(200)的一端接触,所述液压挺柱(200)的另一端固连有挺杆(210),所述挺杆(210)的一端固连有限位球(220),所述摇臂机构(400)包括调节单元(420),所述调节单元(42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圆块(410)和固定杆(430),所述圆块(410)一端与气门(300)的一端接触,所述固定杆(430)的一端固连有限位壳(431),且限位壳(431)内侧壁与限位球(220)的外侧壁转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门挺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单元(420)包括连接壳(421)、移动杆一(422)和移动杆二(423),所述移动杆一(422)和移动杆二(423)的一端均与连接壳(421)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所述固定杆(430)另一端与移动杆一(422)另一端的底部固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气门挺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杆二(423)另一端的底部开设有矩形槽(4231),所述矩形槽(423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矩形块(429),所述矩形块(429)的中间位置处开设有螺纹孔(4291),所述矩形块(429)一端的中间位置处与圆块(410)的一端固连,所述螺纹孔(429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螺杆二(4281),所述螺杆二(4281)的一端固连有扭动杆(428),且扭动杆(428)一端贯穿矩形槽(4231)侧壁并延伸至移动杆二(423)的外侧。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气门挺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壳(421)内顶面的中间位置处开设有圆孔(4212),所述连接壳(421)内底面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玉辉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汇裕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