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起升装置以及货车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08626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4 11: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起升装置以及货车,所述起升装置包括第一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部和第一传动部,所述第一驱动部固设在待起升部的上表面,所述第一传动部的自由端在所述第一驱动部的驱使下能沿竖直方向穿过待起升部,并经由待起升部的下表面伸出和收回;承载结构,所述承载结构用于支撑待起升部;当所述起升装置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第一传动部与所述承载结构相间隔;当所述起升装置处于起升状态时,所述第一传动部的自由端由待起升部的下表面伸出,并支撑于所述承载结构,以驱使待起升部相对于所述承载结构向上移动。以驱使待起升部相对于所述承载结构向上移动。以驱使待起升部相对于所述承载结构向上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起升装置以及货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铁路运输
,具体地,涉及一种起升装置以及货车。

技术介绍

[0002]铁路长大货物车为了便于货物的装卸操作,采用了起升装置,通过液压系统的操作将货物起升和下降。
[0003]参见图1,既有长大货物车采用的起升装置包括液压油缸90,通过液压油缸的伸缩来带动车体结100的起升和下降。液压油缸与钢结构集成为一体,车辆使用过程中所引起的垂向力及纵向力均通过液压油缸90来进行传递,在液压油缸90将车体结构100抬升至设定位置后,通过锁紧螺母进行锁定。
[0004]液压油缸90与车体结构100直接相连接,并起到支撑车体结构100的作用,液压油缸90受到径向载荷的作用,容易导致液压油缸90漏泄,影响行车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起升装置以及货车的新技术方案。
[0006]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起升装置,所述起升装置包括第一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部和第一传动部,所述第一驱动部固设在待起升部的上表面,所述第一传动部的自由端在所述第一驱动部的驱使下能沿竖直方向穿过待起升部,并经由待起升部的下表面伸出和收回;
[0007]承载结构,所述承载结构用于支撑待起升部;
[0008]当所述起升装置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第一传动部与所述承载结构相间隔;
[0009]当所述起升装置处于起升状态时,所述第一传动部的自由端由待起升部的下表面伸出,并支撑于所述承载结构,以驱使待起升部相对于所述承载结构向上移动。
[0010]可选地,待起升部开设有容纳槽,当所述起升装置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承载结构的局部位于所述容纳槽内,并支撑所述待起升部。
[0011]可选地,当所述起升装置处于起升状态时,所述止挡部的局部伸入所述承载结构内,所述第一传动部的自由端与所述承载结构脱离,所述止挡部的至少部分上端面与待起升部的下表面相抵,所述止挡部的下端面支撑于所述承载结构。
[0012]可选地,起升装置还包括: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与止挡部连接,以驱使所述止挡部移动。
[0013]可选地,所述止挡部包括盖板、底板,以及立板,所述立板固定连接在所述盖板和所述底板之间。
[0014]可选地,所述止挡部包括延伸部,所述延伸部由所述底板或所述盖板朝向靠近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延伸以形成;
[0015]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二驱动部和第二传动部,所述止挡部通过所述延伸部与所述第二传动部的自由端固定连接。
[0016]可选地,所述第二传动部的自由端设置有凹腔,所述延伸部嵌入所述凹腔内,并与所述凹腔固定连接;或,
[0017]所述止挡部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延伸部围成间隙,所述第二传动部的自由端嵌入所述间隙内,并与所述连接板和所述延伸部固定连接。
[001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货车,所述货车包括待起升部、走行部以及上述的起升装置,所述待起升部开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槽口位于所述待起升部的下表面;
[0019]所述承载结构包括心盘梁和心盘,所述心盘梁包括相对的上端面和下端面,所述心盘固定于所述下端面并压持在所述走行部上;
[0020]当所述起升装置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心盘梁的上端面位于所述容纳槽内,并通过所述容纳槽支撑所述待起升部。
[0021]可选地,围绕所述容纳槽的内壁形成环形凸起,所述环形凸起与槽底围成收纳腔,所述第一传动部的自由端能够收入所述收纳腔中,以与所述心盘梁相间隔。
[0022]可选地,所述起升装置还包括止挡部,所述心盘梁开设有与所述止挡部相适配的插孔,所述插孔与所述止挡部的数量相匹配。
[0023]可选地,在所述心盘梁与所述容纳槽的相接触的位置;和/或,
[0024]在所述心盘梁与所述止挡部相接触的位置设置有磨耗板。
[0025]这样,避免了在车辆行驶的过程中,传动部件和驱动部件受到来自承载结构11的反作用力,导致的传动部件和驱动部件被损害。
[0026]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说明书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说明书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0027]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说明书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说明书的原理。
[0028]图1是一种起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起升装置处于初始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起升装置处于起升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起升装置的心盘梁沿长边方向的侧视图;
[0032]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起升装置的心盘梁沿宽边方向的侧视图;
[0033]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起升装置的止挡部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0034]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起升装置的止挡部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0035]附图标记说明:
[0036]1、第一液压缸;2、待起升部;21、上表面;22、下表面;3、第一活塞杆;4、磨耗板;5、心盘梁;51、第一上盖板;52、第一下盖板;53、侧板;6、心盘;7、止挡部;71、盖板;72、底板;73、立板;74、筋板;72

a、延伸部;8、连接销;81、连接板;9、第二液压缸;91、凹腔;92、第二活塞杆;11、承载结构;55、插孔;12、容纳槽;12

a、收纳腔。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38]水平方向一般指平行于地平线的方向,竖直方向为与水平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也即起升装置的高度方向。
[0039]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起升装置。参见图2和图3,该起升装置包括第一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部和第一传动部。第一驱动部可以为液压缸或气缸等,第一传动部例如为液压缸的活塞杆或是与活塞杆连接的其他管件。所述第一驱动部固设在待起升部2的上表面21,所述第一传动部的自由端在所述第一驱动部的驱使下能沿竖直方向穿过待起升部2,并经由待起升部2的下表面22伸出和收回。承载结构11,所述承载结构11用于支撑待起升部2。当所述起升装置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第一传动部与所述承载结构11相间隔,承载结构11支撑待起升装置。当所述起升装置处于起升状态时,所述第一传动部的自由端由待起升部2的下表面22伸出,并支撑于所述承载结构11,以驱使待起升部2相对于所述承载结构11向上移动。
[0040]这样,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在待起升装置处于初始状态时,传动部件仍与承载结构11连接。避免了在车辆行驶的过程中,传动部件和驱动部件受到来自承载结构11的反作用力,导致的传动部件和驱动部件被损害。
[0041]例如,如图2和图3所示,待起升部2开设有容纳槽12,当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起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部和第一传动部,所述第一驱动部固设在待起升部的上表面,所述第一传动部的自由端在所述第一驱动部的驱使下能沿竖直方向穿过待起升部,并经由待起升部的下表面伸出和收回;承载结构,所述承载结构用于支撑待起升部;当所述起升装置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第一传动部与所述承载结构相间隔;当所述起升装置处于起升状态时,所述第一传动部的自由端由待起升部的下表面伸出,并支撑于所述承载结构,以驱使待起升部相对于所述承载结构向上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升装置,其特征在于,待起升部开设有容纳槽,当所述起升装置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承载结构的局部位于所述容纳槽内,并支撑所述待起升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起升装置,所述起升装置还包括止挡部,当所述起升装置处于起升状态时,所述止挡部的局部伸入所述承载结构内,所述第一传动部的自由端与所述承载结构脱离,所述止挡部的至少部分上端面与待起升部的下表面相抵,所述止挡部的下端面支撑于所述承载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起升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与止挡部连接,以驱使所述止挡部移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起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部包括盖板、底板,以及立板,所述立板固定连接在所述盖板和所述底板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起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部包括延伸部,所述延伸部由所述底板或所述盖板朝向靠近所述第二驱动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海军陆宏李伟鹏李培李志刚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